登錄???|???注冊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的代表作,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書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該書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特別是書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說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王國維 ·國學 ·12.2萬字
《滴天髓》是古代中國命理學著作,相傳為宋朝人京圖撰,也有人說是明初劉基所作。清代道光年間,任鐵樵畢生研究命學,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亂蕪雜,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問題,結合一生命理實踐分篇增注,闡微發隱,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時人之命造作為例證,這才掃除迷誤,使命理學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書一出,一時洛陽紙貴,人們爭相傳抄,作為經典應用,并世代秘傳。被古人推崇為命理學中的圣經。
劉伯溫 ·國學 ·12.9萬字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與《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同,而文稍異。
(唐)地婆訶羅 ·國學 ·2227字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明史》雖有一些曲筆隱諱之處,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廣泛的好評。
張廷玉 ·國學 ·329萬字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是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度圃姟肥占?8900余首詩,流傳眾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學家孫洙從中選擇了三百余首,分體編排,名為《唐詩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據考證,孫洙編選此書時,夫人徐蘭英也參與其事,應是夫婦合編。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的動機在原序中說得很清楚,是“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他認為“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錄成一編”?!短圃娙僭姟肥兆髡?7位,從皇帝、和尚到歌女,題材包括抒發個人情懷、借物詠志、山水風光、名勝古跡、生活瑣事等等方面,大體能反映當時社會生活、人們心態的復雜性,但反映當時社會矛盾的作品少。所選作品在藝術上力求上乘但又要淺近明白,能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書一問世,風行海內,不僅是蒙學教材,也是社會上十分流行的詩歌集。從唐人選唐詩的元結《篋中集》始,歷來編選唐詩的版本有一百余種,但持久而廣泛地流傳的首推《唐詩三百首》。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孫洙當年編《唐詩三百首》以其驗證此諺語,從該書深入人心的社會效果衡量,有一定效果。
佚名 ·國學 ·2.6萬字
東漢杰出醫學家張仲景撰著的中醫書。又稱《傷寒卒病論》。共16卷。約成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為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經典著作之一。原書共包括傷寒論治和雜病論治兩部分。問世之后,很快散失,后經晉代王叔和等人搜集整理,編次為《傷寒論》(系原書中的傷寒論治部分)和《金匱要略方論》(系原書中的雜病論治部分)兩本書,流傳于世。
張仲景 ·國學 ·8.4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佚名 ·國學 ·8.7萬字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里記錄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清)蒲松齡 ·國學 ·48.8萬字
凡一零零卷。又作宗鑒錄、心鏡錄。永明延壽著,成書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本書廣收大乘經論六十部,及印度、中國圣賢三百人之著作等匯編而成。其內容詳述諸佛之大意與經論之正宗。全書立論重在頓悟、圓修,所謂“禪尊達摩,教尊賢首”為其中心思想,為昭示禪教一致之修禪要文集。全書分為標宗章、問答章、引證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標宗章,為總論概說,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問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討論關于心與教禪諸宗之異同問題。第三部分引證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證三百余處經文以強調第二部分之論述。書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豐(1078~1085)年間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訂版出現,明末刻印嘉興藏時,智旭重新刪定改訂本。至清代,續有節本出現。
延壽 ·國學 ·93.7萬字
醫學門徑書。9卷。明·李梴編纂。作者為便于初學醫者,決意寫一部易學而實用的醫學論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論,論其要,括其詞,發其隱而類編之,分注之”,歷經四年,書成于1575年(萬歷3年)。書分內外集,自謂“醫能知此內外門戶,而后可以設法治病,不致徇蒙執方,夭枉人命,故題之曰《醫學入門》”。全書以《醫經小學》為藍本,纂輯各家醫書分類擴充,用歌賦形式為正文,以注文補充闡述。內容有醫學略論、醫家傳略、經絡、臟腑、診法、針灸、本草、各科臨證及急救方等,每類各有所宗。其中“歷代名醫姓氏”,載明代以前名醫215人,具有醫史價值。在診法上除重視脈診與望診外,還強調了問診的重要性,主張初學者必先學會問診,列舉了應詢問的事項55項。本草二卷,按藥性的寒涼溫熱及其效用,把九百余味藥分為治風、治熱、治濕、治燥、治寒、治瘡、食治七門,每門又分幾目,使眾多的藥味分類明晰,易懂易記?!傲曖t規格”一節反映了作者的醫學教育思想,論述了對習醫者學習與醫德修養上的要求,認為學醫者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浦R,并忠誠于自己的職守,但同時也存在較明顯的理學佛學的思想影響。此書簡要實用,流傳較廣,不但國內有多種刊本,而且有日本、朝鮮刊本,據《大南會典》記載,該書也傳入越南。故《醫學入門》是古代在醫學普及和對外交流方面卓有貢獻的一部名著。
(明)李梴 ·國學 ·82.5萬字
古代占卜法之一。其方法為任取一字,畫數以八減之,余數得卦。再取一字,以六減之,余數得爻,依易理占斷吉兇,相傳為宋邵雍所作。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結合易學中的“象學”進行占卜的書,相傳邵雍運用時每卦必中,屢試不爽。梅花易數依先天八卦數理,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隨時隨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種多樣。從《梅花易數》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內容來看,《梅花易數》亦有一整套獨立、完整的筮占系統和易占理論。這一系統有一整套獨特的起卦方法,有獨特的以體用為主結合陰陽、五行、八卦卦象參斷吉兇的筮占方法,有獨立的確定應期的方法。除此以外,還就觀外應有獨到詳備的論述,并把筮占學說推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因而《梅花易數》無疑屬于《周易》數術學的一種。
邵雍 ·國學 ·3.8萬字
鳩摩羅什 ·國學 ·6490字
佚名 ·國學 ·6148字
《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本書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佚名 ·國學 ·4522字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肚f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周 ·國學 ·8萬字
王守仁 ·國學 ·89.9萬字
相傳唐貞觀中李淳風和袁天罡撰。一卷。清潘永因《宋稗類鈔》作李淳風撰?!端问贰に囄闹尽分?,但無撰人。凡六十圖象,以卦分系之。每象之下有讖語,并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興亡變亂之事,預言后世治亂興廢之事,至六十圖,袁推李背而止,故名。傳本不一,詞意隱晦難明。宋太祖時詔禁讖書,以此圖流傳已久,命取舊本,混亂其次序而雜書之。后世流傳更隨意附益,不足為據。收入《宋史·藝文志·五行類》,一卷。
李淳風 ·國學 ·2842字
《晉書》二十四史之一。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
房玄齡 ·國學 ·140萬字
唐呂巖撰。金華宗旨即旌陽真君所謂四字天經,又所謂凈明道法、忠教雷霆也。呂氏因見世人不明先天大道之旨,遂“將金丹要訣、秘密天機,盡行泄露。其中玄妙法則,和盤托出,了如指掌?!蓖瑫r他認為近世談玄理者大半擇焉不精,語焉不詳,皆不足為道家法也。”于是著成是書,以醒世人。該書凡一卷十三篇。
呂洞賓 ·國學 ·1萬字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漢醫經典著作,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F今遺存10卷22篇。傷寒是中國古人對外感病的通稱,并不是某一疾病的專門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誘因當作病原,寒不僅僅是現代所說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統稱。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傷寒論》原書曾經西晉王叔和整理編次,在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處于一線單傳、存亡繼絕的危機狀態。此書在北宋國家書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間(1056-1063),北宋校正醫書局成立,選高繼沖進獻本為底本,由孫奇、林億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詔命國子監雕版刊行,名為定本《傷寒論》,結束了從漢末至宋凡八百余年傳本歧出、條文錯亂的局面。
張仲景 ·國學 ·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