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早期中國”的視角,嘗試描述和解釋從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歷史,并將此段歷史放在一個比較的脈絡中,思考國家形成、書寫的起源、官僚組織、法律和政體、諸子百家、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等中國社會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問題。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與物質材料,也掌握傳世文獻,同時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學理論;在寬廣的視角中重新檢討中國文明,強調其連續性與同質性,是一本結合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重要著作。
李峰 ·文化史 ·18.3萬字
秦漢時期,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中國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陽—西安作為這一時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樞,亦產生過輝煌的歷史影響。本書收錄34篇文章,從秦漢文化的基礎——“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禮樂說起,再到商鞅變法,咸陽如何成為長安的文化重心,漢代思想文化的“和合”精神等,既有對高層政治的關注,也多涉及社會平民及勞動階級,從幾個以往人們關注不多的側面描畫咸陽—西安地方在秦漢時期的文化面貌。書中關于秦漢文化史實物證據方面的內容,也占了一定的比重,由此可令讀者在眾多具體、真切、形象的信息中,獲得對秦漢時期整體文化風貌的進一步認識。
王子今 ·文化史 ·17萬字
廢墟中誕生的包豪斯,驚艷世界百年,并成為塑造現代社會的藝術傳奇。本書收集了100個包豪斯核心關鍵詞,將包豪斯的理念、作品和藝術家交織在一起,追溯了那些大膽追求創新與富有開創意義的故事。讓我們追隨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保羅·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等包豪斯大師的足跡,探索以色彩、原料和幾何元素為代表的設計理念,是如何在繪畫、編織、攝影、舞臺、建筑、廣告等等領域大放異彩,其藝術形式又是如何不斷演變、生發甚至時而矛盾,卻始終向往自由實驗與自由創新的。通過書中的文字與珍稀圖像,人們將感受到百年包豪斯所蘊含的理性、叛逆與先鋒精神。
(英)弗朗西斯·安布勒 ·文化史 ·7萬字
本書主線清晰,語言生動,內容簡潔明了,是一本易讀的藝術設計史書籍,作者將龐雜的藝術設計發展歷史進行了提煉,囊括了世界著名的一些設計師與和設計運動風格,按照時間發展線,將不同藝術運動分為起因、特點、影響和意義、代表人物等進行講述,內容簡單、清晰易讀,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簡潔、完整的知識點提煉及發展脈絡的講解,即使是初學者、愛好者也可以輕松閱讀。本書以手賬本的形式為載體,將藝術設計史與便攜的筆記本相結合,讀者既可以隨時記錄,隨意圖畫,又可以閱讀其中的知識,輕松掌握藝術的發展脈絡。同時,本書也可作為藝術類考研的讀者作為考試補充閱讀,隨時拿出來就能學習、記憶其中的知識點,因此,也可以說這是一本考試必備的書籍。相對于其他“藝術設計史”書籍,作者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特點進行提煉,創作大量的原創插圖,非常精美、時尚,適合大家作為普適性閱讀。
張云綺 龔心宇 ·文化史 ·3萬字
擁有83年歷史的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醫學博物館。著者為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本書依托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珍藏文物為載體,圖文并茂,以一件件文物為主線,串聯起中醫藥發展的歷史長河,生動講述中醫藥發展的精彩歷程。從古代最原始的醫療工具砭石骨針、酒與中醫藥的關系、到鮮為人知的中醫手術器械、針灸銅人、人痘接種術的發明、香薰爐、葫蘆、海派名醫的處方等,翻開本書就仿佛走進了直觀的中醫藥歷史長河,娓娓道來,與歷史對話,通過一個個文物的介紹鑒賞以及挖掘文物背后承載的中醫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從而展現中醫藥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反映中醫藥千年發展史的燦爛輝煌和百年史的艱難曲折。以文物鑒中醫,以史鑒文化,在傳播中醫文化,講好中醫故事和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增強公眾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王麗麗 陳麗云 ·文化史 ·11.1萬字
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果園的陪伴:它們是崇拜和休息的場所,是藝術家和作家的靈感來源,也是充滿活力的社群中心。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提供食物的地方。隨著人口的擴張,從富人繁茂的花園到田野路邊,果樹不斷生長,為饑餓的人和動物提供食物,同時也改變了風景。本書細致追溯了果園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起源和發展,不僅涉及不同水果的栽培史,更描摹了豐富多彩的果園文化,包括果園在不同文明的繁榮中所扮演的角色,果園在古代與貴族及民眾的關系,果園如何給藝術家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千百年來,人類是如何通過塑造以及改變自然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書中精心排布美圖與文字,引領我們在芬芳怡人的果園里流連徜徉。
(德)貝恩德·布魯內爾 ·文化史 ·11.5萬字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對超乎現世的追求是人類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國人并不是這條規律的例外。他們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都是哲學的。
李世化 ·文化史 ·18.2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我們與香料的書,發現、制作、數千年的流傳,過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現代廚房的使用建議。每天都會用到的香料,似乎永遠來自神秘之地。發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時令人捧腹,有時讓人心碎。不過對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攸關性命,比如吸血鬼來襲時,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險。本書來自一個與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凱特琳·彭齊慕格分享了關于香料的經驗、知識,以及對其的熱愛。
(愛爾蘭)凱特琳·彭齊穆格 ·文化史 ·13.2萬字
古希臘神話中,人類邂逅神靈變為植物,通常是由于神靈對人類產生的情欲。達佛涅變成了月桂樹、敘任克斯變成了蘆葦、德律俄佩變成了忘憂樹、赫利阿得斯姐妹變成了楊樹、米拉變成了沒藥樹,而許阿鏗托斯變成了風信子、克羅科斯變成了番紅花、阿多尼斯變成了銀蓮花、那喀索所斯變成了水仙花……但為什么,在這些神話中,女孩變成了樹木,男孩變成了美麗的花朵?攜著這個疑問,古希臘神話專家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把我們帶入一場流浪形式的探索。它將走入神話,穿過那些或虛構或真實的地中海植物。它將不憚于離題、旁逸,甚至打亂時代順序。專博的文章和著作,繞不過去的關鍵評論,它們不但助長了遐想,有時甚至指引著遐想的方向。
(法)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 ·文化史 ·7.8萬字
當你翻開書本,或是走在博物館、美術館里,一幅幅藝術家的代表作品映入眼簾。不過,你是不是看著看著就暈了——這幅畫是誰的作品?這個藝術家生活在哪個地方、哪個時代?屬于哪個流派?這個時期和那個時期,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巴洛克”和“洛可可”聽起來很像,看起來更像……幾千年的藝術史感覺像一團亂麻,令人頭暈目眩。本書精選了西方美術史上影響深遠、常見應知的16個時期和流派,用時間軸勾勒它們變遷背后的邏輯,從作品中提煉出簡單易懂的“藝術配方”,對這些“眩暈癥”會有所幫助。了解了這些“藝術配方”,讀者將能自主發現藝術背后的一些規律和秘密,輕松地走進視覺藝術的世界。本書適合6~18歲對藝術感興趣的青少年以及想要快速入門的普通藝術受好者閱讀,也可供校內外美術教師及相關機構參考使用。
龍念南主編 ·文化史 ·2.9萬字
本書對中國古代社會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項進行了梳理和呈現,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遞圖景。透過古人的日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理解華夏文明的傳承與變遷,帶我們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氣質是如何塑造的。
李志生 ·文化史 ·19.9萬字
世界文明正在發生著變局!許倬云從全球大歷史的視角,以兩條主線分別勾勒出東西方文明三千年來發展的路線圖及各自的異同:兩者長期以來平行發展,也存在各自發展的“峰與谷”及轉折點;最終,中國形成大一統國家,歐洲走向了列國并立,直至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明清以來中國一落千丈,歐洲人則發現新大陸,開啟了以工業革命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從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現代文明,引領著世界文明的方向。本書從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兩相對照的方式剖析了兩者的成敗因緣,并指明了中華文明復興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許倬云 ·文化史 ·12.2萬字
你相信嗎?80個漢字就能展開一個朝代的歷史!“習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書寫水平、了解漢字演變、速通朝代歷史為一體的多功能叢書。每冊圍繞一個朝代,通過80個漢字的演變過程與書寫指導,展開80段歷史故事。《寫好八十字,通習元代史》圍繞元代展開,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變……一本書讀下來,讀者既能夠掌握80個漢字的書寫技巧(提供軟筆、硬筆書法雙視頻),了解80個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前世今生”(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楷書),又能夠在80段歷史故事中輕松學習元代史。內容豐富,發散性較強,可以讓讀者多方面地了解中國文化。
張矗編寫 陳泊涵繪 景喜猷 楊子實書 ·文化史 ·5萬字
元曲以其特殊的藝術成就,與唐詩、宋詞并列為“一代之文學”。本書稿首先將元曲置于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元曲興盛的原因;然后從宏觀上介紹元散曲與元雜劇的體制特征與歷史分期,再詳細介紹元代曲家的生平思想和他們的代表名篇,讓讀者領略到元代曲壇的星漢燦爛之美。
曹明生 ·文化史 ·16萬字
《中國文化史》以專題的形式、科學的方法、清晰的條理、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內涵。它把學術性和通俗性生動地結合起來,使讀者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以古鑒今,對自己的行動有所啟示,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中國文化史經典讀物,也是一部中國文化的說明書。
呂思勉 ·文化史 ·12.1萬字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相遇。在這段時期里,皇帝不僅僅是帝王,還是思想者,秦始皇用王權統一地上的九州,還用神權和君道同體的思想統一天、地、人,實現天人合一,使文化中國與王朝中國結合,為后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在東西方遙遙相望,都在尋找對方。漢人擊敗匈奴,打通西域,漢文化將萌芽于良渚文化的玉帛功夫發揚光大,不僅控制了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的玉石之路,還拓展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的絲綢之路,漢代人用行動兌現了古代關于昆侖山的想象,在西域化干戈為玉帛,西域中國化,東方希臘化,中國成為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
李冬君 劉剛 ·文化史 ·16.6萬字
紀伊國屋2015本屋大賞讀者票選人文書。從遣唐使到黑船來航,再到明治維新。日本始終處于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和選擇之中。日本有自己的思想史嗎?或者“日本思想史無通史”?(丸山真男語)為回答這個問題,日本思想史學者清水正之梳理日本各個時期的思想家、流派、代表作品,從古代到現代,全面了解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本書在作者為日本放送大學授課的教材基礎之上編寫而成,具有權威性。
(日)清水正之 ·文化史 ·17.4萬字
本書緣于吳向京老師在北大關于“俠義文化的演變”的講座,它跳出了文學的視野,用更廣闊的歷史視野去探求俠義文化的演變及其意義。分為啟篇、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講俠義之理,下篇講俠義之史。上篇試圖從哲學、社會治理等角度探討俠的產生以及其存在必要性,從“義”的精神本質挖掘俠的起源和精神特質,并從中國禮制發展和法制史,探討俠在春秋戰國大量產生的必然性;同時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所產生的與“俠”類似的群體特質進行分析,梳理騎士精神和好萊塢個人英雄的形成和塑造。通過對比騎士精神、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和俠義精神,更加明晰中國俠義精神的獨特文化精神內涵下篇梳理了俠義文化的發展脈絡以及其背后的歷史原因,總結了其脫實向虛的總體趨勢,用歷史和文學的雙重邏輯構建了一部更加完整、立體的俠義發展史。在敘述中,以歷史背景下的典型俠客或者典型文學作品為核心,闡述該歷史階段俠客及俠義文化的總體特點。
吳向京 暴昱東 ·文化史 ·11.3萬字
中國古代體育更注重運動者本身的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體育的實質。射箭、馬術、蹴鞠、投壺、圍棋、象棋、五禽戲、八段錦、少林拳、太極拳等體育項目不但具有較強的競技性,而且還有濃烈的娛樂色彩。
李世華 ·文化史 ·16.6萬字
本書聚焦于首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譯介活動,以譯者、譯事、譯作和譯論為線索對其進行描寫性的梳理,在此基礎上提供史料、還原歷史語境,對這些活動進行實事求是的解析與評價,挖掘其在中國翻譯史、中國革命史乃至民族救亡史中的積極意義。本書適合翻譯專業學生,以及對中國翻譯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陳德用 ·文化史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