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重返1949年以來的傳播實踐,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作為農村傳統文化的皮影戲與社會主義文藝和新自由主義不斷碰撞。農民是文化的主體,他們在彼時與當下分別是如何表達文化變遷的?從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中國農民的文化是什么,以及他們的表達具有何種當代價值。在范式層面,本書將傳播史研究延伸到前大眾傳播時代的農村場域,同時引入傳播政治經濟學和人類學民族志,嘗試著在方法論層面打通這三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學術脈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沙垚 ·中國文化 ·18.4萬字
許倬云細數人類文明發展變遷的歷史過程,從宗教革命到民族國家的興起、從啟蒙運動到工業革命,再到近代資本主義大發展,讓我們看到,由西方文明主導的現代社會正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一過程充斥著大國霸業的興衰交替,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變遷,以及人類從愚昧到理性的不斷轉變,直到今天,整個世界又陷入一種物質主義的狂熱中難以自拔,人類社會也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普遍的精神空虛和對生命的迷茫。由此,許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現代文明或成或敗的發展走向,并以哲學家的視野將其引至有關人類“終極關懷”的根本點上。
許倬云 ·文化史 ·11.5萬字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年。要真正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別是中國古代藝術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來,對于普羅大眾來說,敦煌以及其背后的歷史似乎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敦煌不僅屬于學界,更屬于我們每一個人,要“繼續敦煌”,實有必要讓敦煌走出學界,走進大眾。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志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歷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并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敦煌:眾人受到召喚》為四色圖文書,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貴圖片,又有《生活》攝影師實地拍攝的圖片,精美、大氣、有意境,富含人文張力和表現力。
《生活月刊》編著 ·隨筆 ·15.2萬字
乾、坤兩卦在《易經》中具有開天辟地的領導意義,被稱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經》核心的核心。本書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思維縝密,邏輯清晰,從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剛坤柔的立身行事,詳盡闡釋乾坤兩卦的哲學意涵,幫助讀者從容進入《易經》之本,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實例佐證解讀,使讀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鑒應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12.4萬字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撰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我國經典浩繁艱晦,往往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朱自清作《經典常談》,意在啟發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他們引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經典常談》共十三篇文章,書中排列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從許慎的《說文解字》開始,延以《周易》《尚書》《詩經》等經部,《戰國策》《史記》《漢書》等史部,后加諸子、辭賦、詩、文,脈絡清晰條理,對于讀者了解中國國學經典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朱自清 ·文化評述 ·6.6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張靈芝編著 ·民俗文化 ·6.2萬字
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本書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通過17個問題向青少年介紹了王陽明苦難輝煌的一生,生動講述了王陽明立功、立德、立言的傳奇人生,揭示了陽明心學的精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引導青少年領略王陽明博大的胸懷與深邃的思想,感悟他坦蕩的胸襟與光明峻偉的人格,從而獲得精神啟迪,提升生命境界。本書裝幀精美,插畫古樸、大氣,帶給孩子思考的同時以美的視覺享受。
伍鴻亮 ·中國文化 ·3.7萬字
相較于英國文化研究和美國文化研究,同為文化研究“三A”軸心的澳大利亞文化研究更重視民族問題。澳大利亞文化研究學者一方面重視文化研究的民族性與反英美霸權的實踐,另一方面又在具體研究維度中展示澳大利亞民族性的建構性。本著首先討論澳大利亞文化研究民族關涉的由來,進而探討其在后殖民批評、電影研究、身份政治研究等具體維度的展開,最后借助約翰·佛柔的研究展示澳大利亞文化研究的多樣探索及其對文化研究內在困境的反思。
張成華 ·文化研究 ·16.6萬字
發生在戰時大西南的文藝大眾化運動,包含著別樣的“啟蒙”形態,可從啟蒙者、被啟蒙者、啟蒙資源、啟蒙阻力及啟蒙動力等五個方面進行剖析。首先,在“非生即死”的抗戰歲月,時代呼喚民眾的參與,必須要對基層民眾做啟蒙、教育、宣傳,而文藝承擔了此時代重任的重要方面。其次,文藝大眾化運動中有內外兩層的阻力或障礙,一者來自于國民政府的外部壓制,二者來自于知識者與中國基層社會及人民的內在疏離。再次,文藝大眾化亦有其推動力及全新的啟蒙資源,前者是知識者與中共的聯合,后者是以《講話》為代表的馬列主義中國化。最后,全面總結了戰時大西南文藝大眾化運動的時代風貌,指出其“啟蒙”形態既不同于“五四”及解放區時期,又不同于當代文學時期,但卻是中國現代文學“啟蒙”之路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并深刻影響了當代文學的發展面貌。
袁少沖 ·中國文化 ·16.7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兩周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秦漢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廖群 ·中國文化 ·13萬字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隋唐五代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隋唐五代儒學的重要事件。《中國儒學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馮建國等 ·文化史 ·11萬字
《祁太秧歌》一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祁太秧歌,作者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把祁太秧歌的發展歷史、存續現狀,主要傳承人的當下狀況等內容一一呈現給讀者,全書內容豐富翔實,敘述詳略得當,具有知識性、科普性、藝術性,充分展示了山西的民間文化。
劉紅慶 弓宇杰 ·非遺 ·5.1萬字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全面介紹了中國節氣與節日的相關知識。對每一個節氣和重要的傳統節日,結合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詳細梳理了它們的歷史背景、民俗習慣、文化淵源等。全書內容全面詳實,文風通俗易懂,配以雅致插圖與古詩詞,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讀物。
李一鳴 ·中國文化 ·13.2萬字
《三字經/中小學生必讀叢書·教育部推薦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以通俗的語言,逐句為我們解讀了這部經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全書分為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知禮儀敬父母、認識我們的世界、經典的永恒綻放、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少壯多努力這六章。
王應麟 ·民族文化 ·12.2萬字
本書為傳統經典《莊子(內篇)》核心文獻的現代和解本,內容結構包含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選經典底本、再現古文風范,譯文參考通行譯本、白話流暢通達,和解遴選中外典籍、匯注思想源流,有助現代讀者重讀“我們的經典”,更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余世存 李克 ·理論 ·7.7萬字
中華門神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沈泓歷時20多年,鑄就皇皇10卷“非遺-中國年畫經典”系列叢書,該書是中國年畫領域的經典之作,以搶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大意義,也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圖書。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7.7萬字
沙特阿拉伯社會傳統文化有史以來一直未有文字記載,僅憑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以致到訪沙特的游客、商人都很難了解當地的文化禮儀。本書作者介紹了一系列沙特阿拉伯生活以及沙特文化的行為指南,同時也向廣大國外讀者普及了沙特文化中兩性角色的定義,從而彌補了之前傳統記載上的缺失。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的行為規范。本書作者連續四年觀察沙特日常社會生活,并采訪了2000多名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記錄了719條在沙特阿拉伯生活的行為準則,其中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通過文字記載,涵蓋了沙特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您想在沙特生活得如魚得水,那請牢記本書中的行為準則。
阿卜杜勒·阿爾·莉莉(Abdul Al Lily) ·地域文化 ·10.7萬字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總共十八萬字有余。《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其名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書以黃帝和岐伯等人對話的形式寫成,作者似乎就是黃帝和岐伯等人。其內容不僅限于醫學,而與中國古代的哲學、天文、地理等學科密切相關,是一部關于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綜合著作。本書注譯者選擇了最能反映中醫學術思想特點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譯,在“題解”部分,對篇中的名言加以提示,在注釋時多引證諸子之言,以加深對《內經》思想的理解。古人講做學問要懂得溯本求源,譯文以直譯為主,追求順暢簡潔的特點。北宋理學家程頤在《易傳序》中說:“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其意,則在乎人焉。”望讀者朋友能夠借助注譯這一津梁,進入中國醫學養生文化這一智慧的殿堂。
姚春鵬譯注 ·中國文化 ·16.8萬字
地球上頻頻出現的UFO光顧事件,是外星人在偷窺這個美麗的星球,還是在追尋它們失落的記憶?印加人能夠進行開顱手術,5000多年前的醫療技術何以如此先進?風情萬種的瑪麗蓮·夢露神秘死亡,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機?歐洲軍事天才拿破侖英年早逝,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殞,塵封的歷史中究競隱藏了多少真相?雙胞胎之間的心有靈犀,人類自身還有多少謎題?地震來臨前動物們的種種異常表現,是否表明動物具有預知災難的本能……世界,因未知而精彩紛呈;歷史,因撲朔迷離而魅力無限。人類,因為追問和探索而存在。現在就跟隨《世界未解之謎》來進行探秘吧!
徐志晶編著 ·神秘文化 ·10.5萬字
本書論述了西南地域在培養文明家當成為新經濟增加點這一成長計謀上所存在的微觀和宏觀層面的成績,形成上述成績的經濟和非經濟的多重制約身分,和為解脫上述成績而應當采用的可行對策。全書六章分別解決了研究背景、理論基礎、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制約因素、國外經驗借鑒和本地應對措施等六大問題。
李建柱 ·文化產業 ·1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