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了解點中國文化》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讀者穿越千年歷史長河,探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儒家思想的仁愛之道,到道家哲學的自然和諧;從四大發明的智慧之光,到詩詞歌賦的韻律之美;從傳統節日的溫馨習俗,到書法繪畫的藝術精髓,本書全面而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燦爛輝煌。
沛然 ·中國文化 ·19.9萬字
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們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們生存的力量來源。在常年的生存壓力中,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歲月中,苦難和艱辛、饑餓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殘酷。于是,在艱難中也不斷前進,星落云散,始終挺立在世人面前。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燭光,從隕落到奮起,創造新的高峰。
李昊 ·地域文化 ·12.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代軍事典籍》生動介紹了《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孫臏兵法》、《尉繚子》、《三略》七部經典軍事古籍。《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叢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金開誠主編 ·中國文化 ·3萬字
江湖、寒門、新郎官,五福、宇宙、分餐制……在這些生活中耳熟能詳的詞匯背后有著怎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涵義,我們一時還真難以說得清楚,問題的答案本書會為你一一道來。《文化精華(下)》從漢語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稱謂文化、孝悌文化等方面擷取中華文化中較為宏觀的基本觀念、基本現象以及具有普遍文化意義的人物或事跡作為基本的知識點設題,問題設計既貼近實際,又強調趣味性,同時又與《文化精華(上)》的框架體系形成互補,使你在短時間內能窺傳統文化全豹之一斑,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養料為我所用。
尹日高 何余華 文孟君撰寫 ·中國文化 ·8.2萬字
啟蒙運動以來三百余年,以西方文明為核心的現代文明席卷五洲四海,堪稱人類文明發展的黃金時代。然而這一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漸露疲態……許倬云先生以縱深橫闊的史學家視野,敏銳地洞察出:以美國為中心的第三期現代文明正在衰微,“現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經不遠”。本書先從資本主義經濟、主權國家、科學技術這三大支柱出發,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現代文明的發展歷史和現實處境,指出了其面臨的種種危機,最后嘗試在西方傳統之外,引入“生命現象的價值觀”這一新的元素,作為新的人類共同文明結構的基礎。西方以五百年時間建立的“現代文明”,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完成式的現代型文明,但唯一卻不等同于具有典范地位。許倬云先生此書更清楚地闡明了“西方現代文明”已不具“現代文明”典范的正當性。站在文明變局的重要關口,我們將何去何從?
許倬云 ·文化史 ·10.4萬字
你能想象中國菜里沒有辣椒嗎?在當今的中國,辣椒似乎無處不在,是中國菜肴精妙和多樣化的關鍵。它反映了中國人的口味、地域和適應性,不僅影響了烹飪,還影響了醫療實踐和社會生活。本書為辣椒在中國的傳播、演變和文化影響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鏡頭,通過充分利用各時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筆記等資料,配以生動的插圖和精心收集的食譜,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從默默無聞變為風靡全中國的,辣椒的傳播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辣”的含義和文化意蘊。
(美)達白安 ·文化史 ·12萬字
本書延續了《留住手藝》和《留住手藝Ⅱ》的視角與精華,除了采訪記錄手藝人的日常之外,更進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藝品材料的困境、手藝曾如何通過師徒制度傳承、新時代的傳承制度等內容,以不同視角記錄了日本手工藝的時代變遷,深度分析了傳統手工藝消失的內在原因。本書是鹽野米松在數十年采訪手藝人后,對日本傳統手工藝和“人”與“物”關系的思考。雖然手工藝時代不可挽回地結束了,但鹽野米松通過《留住手藝》與《回望手藝》的記錄與出版,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試圖幫助我們找回原初的幸福。
(日)鹽野米松 ·地域文化 ·14.6萬字
中世紀英國曾經有過非常繁榮的戲劇活動,而流傳下來的比較完整的戲劇文本卻只有4套神秘連環劇(共約147部單劇)和極少幾部道德劇及圣徒劇。對這4套神秘連環劇的深入研究也就成為認識英國早期戲劇傳統——也是莎士比亞所植根的本民族戲劇傳統——最為重要的途徑。本書深入戲劇文本,追溯了神秘連環劇豐富的材料來源,剖析了戲劇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及這些人物形象塑造中表現出來的人性化、性格化、喜劇化、功能化、同時代化等特征,并分析了戲劇文本的結構藝術、對比手法、獨白藝術和現實主義手法,介紹了戲劇演出的組織、舞臺及演員和觀眾的狀況,進而揭示出這類戲劇亦莊亦諧的審美特征及其努力為觀眾營造的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透過這些研究,本書肯定了英國中世紀神秘連環劇的創造性和藝術價值,也回應了國際學術界對神秘連環劇進行價值重估的趨勢。
程小娟 ·文化研究 ·20.5萬字
以斯諾命題為切入口,梳理西方兩種文化的發展脈絡,重點探討中國兩種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其中的生態文化指向。此專著在分析斯諾命題的基礎上,發現了其“第三文化”的所指正與當下的生態文化意蘊相契合。此專著將中國兩種文化的歷史發展劃分為萌芽、開端、發展及總結等階段。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到中國兩種文化的兩條路線:王國維準西方的理論路線和梁啟超的中西文化比較路線。同時,該書將中國兩種文化問題延伸到當下的新發展與新實踐,探討了海子詩歌的農耕文化隱喻,并擇取兩篇當代小說研討兩種文化下的農村婦女價值選擇。
王文勇 ·理論 ·19萬字
胡同里,臥虎藏龍,坐落著衙門府邸、廟宇觀庵、商家店鋪,以及數不勝數的普通民宅;有將軍學士,有俠客義士,有走街串巷的小販,也有倚門賣笑的風塵女子;有影響國家的廟堂大政,也有鄰里鄰居的家長里短,還有辛苦掙命的苦難艱辛。興衰滄桑,見證數百年風雨變遷。
班宏躍編著 ·地域文化 ·8.5萬字
本書運用多學科交叉方法,對王蒙文學創作、文藝思想、文化心理等進行多視角系統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學術視域和思維空間。主要創新價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單一化、視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視野與具體個案相結合,理論闡釋與文本細讀相結合,文學外部研究與文學內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個全面立體的王蒙。本書首次對王蒙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內在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并從語言、文體、主題等層面,對王蒙經典小說進行重新解讀、闡釋,提出一系列新的學術觀點。
溫奉橋 ·文化研究 ·1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紅巾軍起義》以清新的語言、扎實的史料,簡明而不失其要地講述了元朝末年張士誠和方國珍發動紅巾起義的全過程,以及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明明還很年輕,怎么搞得一身傷病!我們的身體每分鐘都在變化,懂得觀察它的一舉一動,找回健康通透的生活,才不會疲于奔命!南師認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們身體及情緒的感覺也有春夏秋冬。人的生命是個小天地,天地的大法則與人的身體是一樣的,這叫天人合一。不是這個天跟人怎么合,而是說生命的法則、那個動力跟天地是同一個規律的。
南懷瑾 ·隨筆 ·11.4萬字
此書為散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關于飲食文化的隨筆集。從中國傳統官席的必備菜式到街邊的各色雜食,從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異,到中國菜的烹飪方法,齊如山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做了詳細的研究,闡釋了中國美食各方面的精髓,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齊如山 ·隨筆 ·4萬字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論文的匯編。書中分析了中國文化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以及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從中國學術界出現的“文化熱”現象反思了文化多元發展的必然性,并通過對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批評擴展了這一反思,論述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話與交流必定會對雙方文化發展產生重要意義,也抒發了作者對現實文化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感受。
湯一介 ·理論 ·27.3萬字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撐。因此,我們需要知道中國文化到底賦予了我們怎樣的品格與精神!只有在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有真正意義經濟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國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大多支離破碎,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本書為此應運而生,它是對中國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學五十年的中國哲學研究為底蘊,懷著對中國文化的深深摯愛,厚積薄發,以聊家常般的平實語氣,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詳細梳理了中國文化的脈絡與體系,總結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核心精神。
樓宇烈 ·中國文化 ·11.7萬字
《外國文化史》定名為“外國文化史”,一是表明它的相對性和學理立場,即相對“中國文化史”而言,只以它為論述的參照系,不包括中國文化史的內容;二是全書既大量描述了外國文化的千姿百態,深入梳理了外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又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盡可能為讀者創造一個非常明晰、舒適的閱讀空間,給他們一種史論結合的閱讀快感。應該說,學習這種外國文化史對于當前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上的人來說,是面對政治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轉型期社會最佳的文化選擇。
孟昭毅 曾艷兵 ·文化史 ·30.5萬字
《論語日記(全2冊)》以日記的形式把《論語》二十篇作別開生面的解讀,如道家長里短般向讀者娓娓道來。作者注重對《論語》每一個重點字詞和句子的詳細解讀,且匯集歷代儒學名家的不同解構形式,讓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梳理《論語》所反映的內涵。同時,作者還深挖《論語》中每一個字的來源及引申義,讓讀者可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該字的微言大義。《論語日記(全2冊)》在闡述《論語》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時,還結合經典佐證,以及史料、文獻、文學資料進行側面的闡述和對比,讀者從中得到的不僅是視野的擴增,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累積和智慧的提升。總之,《論語日記(全2冊)》堪稱一本閱讀《論語》的工具書。
孫中興 ·中國文化 ·47.4萬字
《國學大師談國學》由概覽篇、明德篇、資政篇、修身篇、齊家篇、史鑒篇、藝文篇、問學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構成,主要包括:鄧實:古學復興論;陳獨秀:寸鐵·國學;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李大釗:今與古;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聞一多:論振興國學;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張岱年:說“國學”;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么用等。
梁啟超 ·理論 ·2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