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食俗就是飲食的風俗,又稱食風、食規,是指有關食物在篩選、組配、加工、銷售與食用過程中所形成的風俗習慣。中國的食俗出現很早,而且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過年過節有食俗、訪親拜友有食俗,紀念歷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國地域廣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人們信奉各種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食俗》介紹了除夕餃子、元宵節元宵、立春春餅、端午粽子、中秋月餅、臘八粥、少數民族食俗、地方風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國傳統飲食文化。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6萬字
書中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柳詒徵撰 ·文化史 ·20.2萬字
李澤厚最新的一本文化隨筆集,由李澤厚于生前定稿。本書分為憶往、雜記、思想、序跋四輯,16萬字,均為李澤厚1990年代初及以后寫下的,體現了在探索“命運”的道路上對“意義”的尋求,其所記、所議,圍繞人的存在或本質、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人的命運和詩情等方面。李澤厚雖非文學家,但文章思想深邃、文字灑脫,不多修飾,余味深長,情景中飽含時空玄思與人生哲理,全然沒有學院派枯燥繁瑣之病,在學術界久負盛名,被譽為“當代梁啟超”。其中,《關于“美學譯文叢書”》《重視武俠小說的文學地位——悼金庸先生》《周有光先生108歲華誕賀詞》《兩個發言提綱》《兵家是中國哲學第一家》《儒家講實際重情感》《序》等十余篇,之前發表在報刊,此次是首次收入李澤厚的書中。
李澤厚 ·隨筆 ·16.1萬字
本書延續了《留住手藝》和《留住手藝Ⅱ》的視角與精華,除了采訪記錄手藝人的日常之外,更進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藝品材料的困境、手藝曾如何通過師徒制度傳承、新時代的傳承制度等內容,以不同視角記錄了日本手工藝的時代變遷,深度分析了傳統手工藝消失的內在原因。本書是鹽野米松在數十年采訪手藝人后,對日本傳統手工藝和“人”與“物”關系的思考。雖然手工藝時代不可挽回地結束了,但鹽野米松通過《留住手藝》與《回望手藝》的記錄與出版,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試圖幫助我們找回原初的幸福。
(日)鹽野米松 ·地域文化 ·14.6萬字
中文版《一個人的湘西辭典》201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是極具文學藝術魅力和文化歷史內涵的辭典,湘西的人文與歷史,湘西的生命與生活,湘西的愛情與人性,都在這部“一個人的湘西百科全書”里。本書是一部值得國內外對湘西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湘西民族文化對外傳播工作者、研究民族文化的歷史學者、民俗學家、民族學家、想體驗湘西旅游文化的國內外游客珍藏的作品和參考書目,也是湘西旅游的紀念品。
彭學明 ·中國文化 ·15.8萬字
在審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國”叢書疏理并建構了一部“有別于審美思想史和審美器物史的審美文化史”,為國內同類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開時似雪謝時似雪:兩宋卷》為我們展現了兩宋時期從人文薈萃走向“殘山剩水”之哀的審美轉變。
陳炎 ·中國文化 ·8.8萬字
巫鴻的這部新著希望突破傳統“仕女畫”、“美人畫”概念的藩籬,為理解女性題材繪畫打開新的視野。雖然他討論的是以女性為主題的繪畫,但其目的不是研究傳統意義上的仕女、美人或任何自給自足的圖像類型,而是再一次思考畫像藝術(pictorialart)的核心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畫面的構成、意義的生產、歷史的對話,以及作品與觀者間的互動。之所以把女性題材繪畫作為探索這些問題的一個園地,既是由于這些作品令人驚異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也是因為這種豐富性和復雜性尚有待于發現和證明。
(美)巫鴻 ·文化研究 ·21.1萬字
本書持旗幟鮮明的“信古”立場,是對“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作者采用“歷史語境下的考古學”研究方法,既從傳世文獻的角度詳細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積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從而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個必要的歷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較法”重點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諸遺存和二里頭文化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科學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作者對夏文化的開端和終結(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夏文化應該包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的一至四期,并通過對夏代社會結構的研究,對相關考古學文化的屬性做出新的判斷,從而更為準確細致地理解夏文化的內涵。
孫慶偉 ·文化研究 ·28.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楹聯》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對聯相關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楹聯》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4萬字
馬杜羅、科那羅、沃斯古羅、好友蒙特雷、羅布圖——雪茄的詞匯與其香氣一樣誘人。詩人們把抽一支上等雪茄的樂趣比作激情之吻,而鑒賞家們則說雪茄的味道就像美酒的芬芳。喬治·桑明智地指出,一支雪茄可以“讓孤獨的時光充滿無數優雅的事物”。對于雪茄愛好者來說,這是感官的終極盛宴——一場具有奢侈儀式的慶典,這種儀式已在世界各地流行了幾個世紀。從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將煙草引入歐洲各國都會開始,正如小說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觀察到的那樣,雪茄就具有聲望、成功和“社交能力”的永恒屬性。巴那比·康拉德三世富有趣味地講述了雪茄迷人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歷史。19和20世紀,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抽雪茄,包括溫斯頓·丘吉爾、約翰·肯尼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格勞喬·馬克斯。抽雪茄一度被認為主要是男性消遣活動,但如今它已經跨越了社會障礙,受到世界各地時尚女性的歡迎。本書匯集了關于雪茄的彩色和黑白照片、電影劇照、漫畫和文學作品節選,讓人一口吸進關于雪茄的各方面知識,正如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評論古巴雪茄時所說,“可以關上通向庸俗世界的大門”。
(美)巴那比·康拉德三世 ·文化史 ·4.7萬字
《菊與刀》于1946年出版,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二戰后受命于美國政府完成的研究報告。當時美國政府急于制定關于戰后日本政治理論的政策。當時美國政府急于制定關于戰后日本治理的政策,需要了解兩大問題:第一,日本政府會不會投降?盟軍是不是要采用對付德國的辦法進攻日本?第二,如果日本投降,美國要不要保留日本政府機構及天皇?本尼迪克特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調查了戰時拘禁在美國的日本人,同時也收集了大量有關日本的文藝學術作品,完成了報告,并推斷: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以直接的方式統治日本;美國需要保存并運用日本原有的政府機構。在戰爭結束后,她的預見和建議得到了證實和采納。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文化評述 ·18.4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劉干才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本書關注了西方女性主義童話批評思潮及其本土化實踐運用問題,考察了塞吉維克如何借用“情欲三角”模型,在激進女性主義等既有女性主義流派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啟示性的新女性主義展望;關注當代海外華文文學中的性別書寫,尤其是性別視角在內外多元文化結構中帶給文學敘述的強大張力;涉及文本研究與影像研究、歷史與當下的性別意識,以及女性權力敘事和男權社會中女性神話;對獨具文學風格的當代中國女作家進行訪談,以期分享其女性寫作經驗介紹及文化心理梳理,展示“大轉型時代”的中國女性文學氣質和精神圖譜。
艾尤主編 ·文化研究 ·15.5萬字
在新農村建設、鄉村城鎮化過程之中,“社區營造”之理念也隨之回流中國。在文化保護的問題上,強調空間、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權甚或參與權的社區(community)保護觀念大有后來居上之勢。正如人文區位學(HumanEcology)強調的那樣,空間、人口和文化是一個社區的三個基本要素。
岳永逸 ·地域文化 ·34.3萬字
本書是一本談香文化的書,以七幅短箋的形式,全面介紹中國香文化中的香品、香具、用香及雅集、品香境界等知識,并回顧了中國香文化和日本香道的關系,梳理了中國香文化在傳統文化中的定位,介紹了當代中國香文化的特點。讀罷掩卷,以沉香為緣,進入傳統文化,涵養其中。進而以此為階梯,用“高級”的物質生活,益以“高雅”的精神生活,從而進入“高貴”乃至“高尚”的境界。
陳云君 ·中國文化 ·13.5萬字
陳忠實是當代中國文學大家,《白鹿原》是我國當代長篇小說的一座高峰。在對白鹿原上的兩個家族百年變遷史的描述過程中,陳忠實以小說的形式從文化傳統和家國情懷的視角飽含深情地剖析了民族秘史。本書從歷史地理、社會思潮、經濟社會背景、關學支撐、文學傳統等角度介人,重點分析了典型人物及其經典化歷程,盡可能地再現了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化傳統和家國、家閌情懷。全書以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方法為主線,以關學文化傳統為副線,有嚴謹的學術分析和錘煉,有娓娓道來的通俗解讀,有對歷史原貌的自然鋪陳,亦是對作者和陳忠實先生長期交往的理論升華和總結。
張志昌 ·文化研究 ·34.5萬字
從小學生應知應會及能力提升應掌握的唐詩中精選出38首,運用曉暢形象的語言,生動細致地講述了與這些唐詩有關的故事。為了便于小學生學習、理解唐詩,在每篇故事后設有“誦讀”“注釋”和“點評”等欄目,對唐詩進行
侯榮榮 ·中國文化 ·6.8萬字
《子曰論語》所闡述的《論語》有別于程朱以來的舊批注。《子曰論語》作者許仁圖先生為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親傳弟子之一。愛新覺羅·毓鋆說:“一個人至少要讀懂一本書。”《論語》就是其中之一。愛新覺羅·毓鋆在臺灣成立私塾,教學六十年,訓誨學生要學會造就蒼生,讀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許仁圖先生遵師命,用筆代讀,完成《子曰論語》。《子曰論語》解讀的是孔子所說的《論語》,也是毓老所教導的《論語》。書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稱“小子曰”是也)。
許仁圖 ·中國文化 ·35.6萬字
《國學精粹》精選了古代文化經典里的精華篇章,以古籍經典為基礎,分為蒙學篇、經學篇、史學篇、諸子百家、集篇五大部分。《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作為蒙學啟蒙讀本,朗朗上口,適宜給初入國學之門的讀者;《尚書》《禮記》《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左傳》《詩經》《周易》是經學中的精華;《國爵》《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是古代史學的代表作;《孫子兵法》《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是輝煌燦爛的諸子百家著作代表;《楚辭》《菜根潭》《世說新語》《說苑》《文心雕龍》是古典文學史的精髓,每一部分都收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字,各篇文章都是精編細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盡可能流暢、準確地翻譯原典,體現經典的內涵,力圖用最優美簡潔的文字將國學經典中最精華的思想傳遞給讀者。
夢華 ·中國文化 ·32.2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兩部著作的合集。《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分門別類、簡明扼要地列出國學入門的必讀書目;《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從“經史子集”中選取代表著作如《論語》《史記》《荀子》《詩經》等進行了詳細的考據辨偽和讀法指導;除此之外,本書新增的“附錄”部分收錄《治國學雜話》《治國學的兩條大路》《讀書分月課程》等六篇文章,皆為作者治學經驗之談。生當今日而讀古書,應要找對初入門徑。希望這本書能夠如任公先生所說,在國學這條路上“替青年們添一點趣味,省一點氣力”。
梁啟超 ·中國文化 ·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