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利用現代筆跡學的研究成果對戰國簡帛字跡進行研究,現階段利用筆記學原理對古文字字跡進行系統研究的多出現在甲骨文領域中,一些學者對戰國簡帛字跡有過研究,但均不成系統。本書對戰國簡帛字跡尤其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的自己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李松儒 ·語言文字 ·21萬字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跨文化交際、跨文化閱讀)的基礎教材,也可作為精讀、泛讀、翻譯和文化等類課程的輔助教材,幫助俄語專業沉重理解與外國文化打交道時容易產生的困難與障礙。尤其是對翻譯專業課程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牢固掌握專業言語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使其學會用言語技能和跨文化交際技能兩條腿走路,提高其作為面向國際化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的素養和實踐能力。
張冬梅 ·語言文字 ·37.3萬字
本書對時間的詞匯語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在理論淵源上,依據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式和概念化理論,建構了認知語言學的時間詞義學研究框架。在方法上,使用了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基于語料庫研究方法。在語料的選擇上,選用權威語料庫如CCL語料庫、BNC語料庫、COCA語料庫的語料以及各種實時媒體和文學作品語料作為例證文本,遵循概念隱喻及意象圖式隱喻、概念轉喻等理論原則,從語言本體視角分析了時間的詞匯語義特征及時間的認知機制。簡言之,本書對時間認知的概念化表征、時間認知的主觀性特點、時間認知與人的關系、時間認知表征的語言與文化屬性等進行了考察。本書可供語言學領域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參閱。
肖燕 ·語言文字 ·23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書中設有語言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獻學、學術名家等欄目,發表漢語言文學各專業的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崔志遠 吳繼章 ·語言文字 ·27.7萬字
《鼻音研究》研究內容為漢語普通話及方言等的鼻音、鼻化元音、口音的聲學參量,具體內容為對上述語言及方言中的鼻通音/m、n/,邊通音/l/,/r/通音,韻尾/-n、-?/,以及元音等的鼻化度進行考察分析,并考察音節內部、音節之間鼻化度的相互影響以及語流中鼻化度的變化特性等。得出鼻音與非鼻音的對比格局。
時秀娟 ·語言文字 ·21.9萬字
兩漢是經學昌明與極盛時代,因此探討漢代經學與其他學術門類包括文學的關系,漸漸成為交叉研究的熱點。本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了經學與文論的關系:第一,在前經學時代和漢代的比較視野中論析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文化場域和話語規則。第二,論述文論空間里的漢代經學書寫,探討“五經”文本在漢代授受、流傳、整理、研究活動中所包孕的文學思想。第三,分析經學視野中的漢代文論敘述,即依經立義圣化言說方式和意義建構方式下的漢代騷評、史論和賦論。第四,以《毛詩序》之尊廢的學術演進和《詩大序》之風喻與詩教傳統為例,闡述漢代經學與文論的賡續影響。最后,揭示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意義生成規則——依經立義在中國當代文論建設中的方法論意義。
張金梅 ·語言文字 ·29.2萬字
古代散文又簡稱為古文,是學習中國古代文獻者必須掌握的語言文字。要想學好古文就必須從閱讀古代的經典作品開始。《古文觀止》按時代順序和作家作品編排,共分12卷,集作品222篇,文、散文俱有,以散文為主。既有洋洋灑灑的長篇,也有簡短精致的短篇。記史敘事,抒情寫景,詠物明志,表彰信札,諸體皆備,全是歷來為人們喜愛的名篇。這部書的出現,為后世的古文學習者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以說是一部在手,就能讀到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了。為了使讀者可以系統地學習到中國歷代散文的精華,我們精選了原著中的代表性篇章集結成書。
(清)吳楚材 吳調侯 ·語言文字 ·33.3萬字
“語言服務”是正在形成的中國語言生活派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已經成為中國語言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本書是“語言服務”這一新的學科探究領域第一本研究專著,從語言服務資源、語言服務業態、語言服務領域、語言服務層次、語言服務效能五個方面描述語言服務研究與實踐所涉及的范圍與界面。
屈哨兵 ·語言文字 ·28.3萬字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內容分為緒論、總論和分論三大部分,緒論在對該書所及基本概念——“通用文書”和“寫作技法”廓清后,從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對該書內容研究的源起進行說明。總論是寫作理論部分,有綱領性作用,主要針對通用文書寫作中基本理論——寫作意圖的最終實現、寫作者主體作用的發揮、行文中的文氣堅守、語言模式的恰當選擇進行闡釋。分論對通用文書中常用的7種法定文書和4種非法定文書的寫作技法進行說明,每一個文種都包括一般寫作技法和特殊寫作技法兩部分,這部分內容中包括本人多年教學和科研成果,有些內容此前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各類相關學術期刊上。《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所述問題是“寫作技法”,在內容安排上力求直奔主題,對每一個文種的定義、特點、寫作要求等在必須和夠用前提下不作展開,直接進入對技法的說明,這是與一般應用寫作類著作不同之處,此其一。其二,該書所述寫作技法包括一般寫作技法和特殊寫作技法,既可引導讀者入門,亦可使讀者登堂人室。一般寫作技法是每個文種的基本寫作技法,可供初學者掌握文種寫作基本方法之使用;特殊寫作技法是本人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對各個文種寫作規律的獨特發現,是該書的精華所在,可供在掌握了基本寫作技法后,對文種寫作有進一步提高需求者之使用。其三,寫作技法是寫作學的核心問題,在目前應用寫作學研究一片沉寂中,該書針對寫作技法的理論闡述多少對應用寫作學形成會有助推作用,亦可供學界同人作為研究墊腳石。
王瑞玲 ·語言文字 ·21.7萬字
本書立足于傳統對話教學思想,從內涵到特征,從原則到實施機制與策略,從目標制定到教學反饋,構建了語文對話教學的理論體系;進而探討了實踐價值和意義。從而形成了對語文對話教學較為系統的、科學的、可操作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趙曉霞 ·語言文字 ·25.1萬字
本書擬以述評形式介紹國外研究界學術刊物本年度在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翻譯、文化、英語教育與二語習得等方面的最新學術研究動態與研究成果。述評文章均選自相關領域權威期刊,如JournalofLinguistics,CognitiveLinguistics,Studies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LanguageLearning,LanguageTesting,ComparativeLiterature,Boundary-2,NewLiteraryHistory,AmericanLiterature,Target,TranslationandLiterature等。本刊物重在述評,務求及時、準確、全面地把握國外研究界在上述各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以期為國內英語學界搭建一座與當代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接軌的學術橋梁。1本書旨在以述評方式介紹當代國外英語語言文學最新成果,國內尚無先例。2所選文章全部來自國際知名學術刊物最新刊發的文章。3、參與人員均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或副教授,他們的英語水平過硬,學術造詣高。包括張旭春、沈彤(英語學院黨總支書記)、譚春(英語學院院長助理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宏(詞典研究中心主任)等。
張旭春 ·語言文字 ·26.6萬字
本書通過學校期間文書、從業期間文書、專業領域文書、日常生活文書四部分,對日常所用的應用文給以介紹。
戚晶 梅敬主編 ·語言文字 ·27萬字
本書是作者30多年來介紹和研究法國符號學所寫文章的精選本。作者以一種比較淺顯的方式使讀者對法國符號學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書中介紹了法國符號學與普通語言學之間的關系,系統闡述了法國符號學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的發展歷史、主要學派和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論與實踐,其有關羅蘭·巴特(巴爾特)的解讀文章有助于讀者去閱讀法國這一重要符號學家的著作,最后是作者結合具體對象所寫的符號學分析文章,有助于讀者學習符號學和運用符號學來分析身邊的事物。
懷宇 ·語言文字 ·31.4萬字
跨語言文化研究涵蓋中國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文學,不僅是這兩個學科之綜合,而且邊緣交叉學科之特性。它與哲學、人類學、社會學、交際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除了語言學和文學這兩大支柱學科之外,還涉及語言哲學、語用學、修辭學、文體學、翻譯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人類文化學以及語言教學等學科方向。本書旨在向廣大讀者,尤其是跨語言文化研究學界和第二語言(外語)教育界的學者、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展現的視角,提供具有全新參考價值的學科研究信息。
王啟龍 曹婷主編 ·語言文字 ·21.6萬字
公文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處理公務時所形成的現行公用、法定效力和特定體式的文字材料。做好公文處理工作是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和基本業務。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各公文文種的寫作基本知識,理論與范例緊密結合,以文書概論,寫作技巧,文書范本的組合模式呈現內容,內容新穎、豐富,設置精巧,可讀性和易學性好。
張保忠 ·語言文字 ·22.2萬字
《中國黨政公文格式與寫作規范一本通》從上篇的“公文格式”到中篇的“寫作藝術”、再到下篇的“寫作規范”,從文種確定、行文規則、格式規范、撰寫要求到若干個文種的具體寫作技巧,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就是告訴讀者朋友在公文寫作中怎樣做是正確的、怎樣寫是符合規范,怎樣寫是不符合規范的。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闡述點均使用了大量的例證。
張保忠 ·語言文字 ·20.4萬字
《中西:語言與思想制度》是一本從哲學視角考察漢語與拼音文字差異的學術專著。作者認為,語言問題絕不僅是語言學科本身的問題。沒有語言的思想是不可能的,語言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思維類型和思考習慣。《中西:語言與思想制度》借助詳盡的中外文第一手資料,以世界哲學的眼光分析漢語的優雅性,并重新理解中國思想,挖掘其精華,糾正一百多年來纏繞在國人心中的民族偏見暨在語言文字問題上潛在的民族自卑心理。作者呼吁,回到漢語的純粹性,也就追溯到了漢語本身的原創性,恢復漢語的典稚與創造性,開創一條嶄新的漢語復興之路。
尚杰 ·語言文字 ·23.3萬字
多鄰國英語測試(DuolingoEnglishTest)是一項面向當今國際學生和機構的現代英語水平評估測試。無須預約或前往考試中心,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和網絡攝像頭在家進行測試。最近幾年,多鄰國英語測試得到越來越多知名大學的認可,成為除托福和雅思之外的語言考試的新選擇。而目前尚未出現針對該考試的輔導書。本書針對該考試的特點,分別對13種考試題型做了細致的分析和解讀,每一部分都設置了足量的練習供讀者朋友練習。同時,考慮到多鄰國考試對中國學生*大的挑戰在于口語,本書對此做了有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充分利用本書,有助于在多鄰國考試中取得高分。
劉文勇編著 ·語言文字 ·23.9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動態系統理論視角下英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的成果。該研究以動態系統理論所主張的動態性、完全相關性、復雜性、非線性、情景性、對初始狀態的敏感性以及系統的自我組織性等基本原則為指導,對國內兩所高校的75位大一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個學年的跟蹤研究,通過測試、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全面記錄了包括語言學能、動機、學習策略、性格、外語焦慮、學習風格、學習觀念、努力程度等8個個體差異變量以及學習成績的變化,采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每個變量的變化規律、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以及它們與學習成績之間的互動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動態模型。本書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備,對于從事外語教學研究的學者、研究生以及廣大一線外語教師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崔剛 柳鑫淼 楊莉 ·語言文字 ·20.1萬字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是朱樂川先生系統分析章太炎語源學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書中著重分析了章太炎的轉注與假借理論、變易與孳乳理論、右文學說及音轉理論等語源學理論,并把幾種理論放在章太炎的語源學著作中進行分析;且從學術史的角度出發,同沈兼士、黃侃、楊樹達等學者的相關理論進行比較,從而闡明章太炎的語源學理論及其發展脈絡。書中主要選取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代表作《文始》及《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作為材料來研究章太炎語源學的理論實踐。并運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對章太炎關于某些字本義的判斷和對部分同源詞的系聯進行考證;同時利用漢藏語系中的親屬語對章太炎的語源學研究進行佐證。在系統地總結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和成就的同時,也指出其中的局限與不足。
朱樂川 ·語言文字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