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當前,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和社會轉型的新階段,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一個關系我國發展前途的關鍵問題。在這種大背景下,關于中等收入群體的研究,在我國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俄羅斯的社會構成與中國有很大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有較大差距,俄羅斯的社會構成較類似于大多數發達國家。本書分析了中俄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身份認同、代際流動和社會政治參與等。
李培林 (俄)戈爾什科夫等 ·社會學 ·22.4萬字
本書重點對中俄社會分層及其變遷過程進行了對比分析,分別收錄了中俄著名學者關于社會分層、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企業和企業家、中產階級、收入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消費、階級形成和階級意識九個方面的論文。相關論文用翔實的數據、豐富的資料、深入的文獻探究了中俄兩國在社會分層方面表現出的特點及共性,反映出的問題及其共同及差異的原因,以及給予對方的經驗與啟示。
李培林 (俄)戈爾什科夫等 ·社會學 ·20.4萬字
本書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主要是對閑蕩于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的關系加以觀察,并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美)懷特 ·社會學 ·29.1萬字
《性別打結》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性別社會學著作,其影響卻延續至今。這本書定義并闡述了父權制的概念,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者艾倫·約翰遜作為社會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父權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切身感受結合,從男性視角解構父權制,剖析“男性既享有特權,又對父權制感到無能為力”的矛盾現象,強調避免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最小阻力路徑”是消除性別不平等的關鍵,從而撬動我們習焉不察的社會結構。這本寫給男人與女人共同閱讀的行動指南詳述了普通人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改善性別矛盾,鼓勵每個人在生活中消除性別對立的戾氣,增進兩性之間的相互理解,推動性別和解,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種下改變世界的種子:“我們必須找到辦法,讓男人和女人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問題的一分。”
(美)艾倫·約翰遜 ·社會學 ·25.2萬字
20世紀科學巨人諾伯特·維納的驚人巨作。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影響巨大的新范式。源自本書的“賽博朋克”已為廣為人知的社會學符號。《控制論》是對控制系統理論的精彩詮釋,從牛頓時間到伯格森時間,從反饋和振蕩的精妙設計,到神經系統和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從控制論在精神病理學中的實踐,到信息、語言和社會中的交互影響。其中每一個主題都深度洞察,每一章節都精彩紛呈。無論你是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尋求更深的理解和新的靈感,還是對科技飽含好奇心的學生,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這本書都將帶你走進科技的前沿,讓重新定義你對世界的認知!
(美)諾伯特·維納 ·社會學 ·22萬字
殘疾人是社會的特殊弱勢群體,殘疾人事業是我國社會事業中的特殊部分,需要特殊對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我們必須高瞻遠矚、統籌謀劃,以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繼續將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來推進。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實施將近尾聲,在即將開啟的“十四五”規劃中,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殘疾人事業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城鄉和各地區殘疾人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活出尊嚴、活出豐盛。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社會學 ·25萬字
本書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如何解釋歐洲近代初期數十萬“女巫”被處死?為什么資本主義的興起與針對婦女的戰爭同時發生?全書分為五個部分:15世紀前農民和工人的日常斗爭;土地私有化和擴張的人口政策帶來的影響;機械身體觀的興起;歐洲大陸的大規模獵巫;獵巫策略在美洲的重演與當地婦女的反擊。通過回顧這段300年的歷史,費代里奇表明:獵巫運動是資本主義對于社會再生產合理化的過程體現,它為現代社會組織的兩個核心原則即勞動能力和自我所有權提供了必要支撐。換言之,對女性生育和身體的控制(以攻擊女巫為代表)是資本主義實現原始積累的關鍵步驟。費代里奇以女性視角對話馬克思的原始積累學說和福柯的身體理論,對于傳統歷史敘事和理論范式構成了強有力的挑戰。
(意)西爾維婭·費代里奇 ·社會學 ·20.3萬字
戴維·布魯克斯在本書中用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深入剖析我們的日常生活。作者提出了“雙峰模式”,我們每個人都在攀登人生的兩座山。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乎構建自我和定義自我的,那么第二座山則是關乎擺脫自我和舍棄自我的。如果說第一座山是關乎獲取的,那么第二座山則是關乎奉獻的。如果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獨自攀登,那第二座山則是置身于有需要的人之間,并與他們手攜手同行。作者認為,如何判斷你是處在第一座山還是第二座山的關鍵是,你的終極訴求何在?是外在之物,還是自身名利?攀登第二座山的方式,不同于攀登第一座山的方式。征服第一座山后,辨認第二座山的峰頂,然后朝它前進。你已被你的第二座山征服了。你屈服于某些召喚,你竭盡所能,回應召喚,解決面臨的問題或不公正。在第一座山上,你雄心勃勃,高瞻遠矚。到第二座山上時,你已傾向于親密、無私和奉獻。第二座山上的人,過著更宏大的生活,激活了內心深處,并承擔了更廣泛的責任。作者基于此,提出了本書的兩個目的,以期能為讀者有更多的幫助。
(美)戴維·布魯克斯 ·社會學 ·20.9萬字
現代鄉規民約是鄉民自發合意形成的行為規則,以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導鄉民行為,對其施行范圍內的每一位鄉民都有效,體現出鄉村自治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現代鄉規民約在我國農村社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視角、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維度、農村社會管理制度創新的角度、理論研究的高度以及實踐分析的層面全面剖析農村社會管理中的現代鄉規民約,探究其理論基礎、生成機理、運作方式以及社會價值,以更好地發揮現代鄉規民約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功能。
卞輝 ·社會學 ·21.8萬字
全書涉及鄉愁的內涵及表現、城市的起源與變遷、城市的記憶與傷逝、城市的認同與焦慮、城市的更新與未來等重大問題,既有哲學思辨的深刻,又有歷史文化沉淀的厚重和文學藝術彰顯的溫情;既有宏觀的戰略思考,又有微觀的案例剖析和具體的對策建議。全書在都市的發展空間中思考鄉愁、解讀鄉愁,又以鄉愁為原點,叩問城市化的初心和目標,反映了學界關于都市與鄉愁關系的多元思考和前沿觀點。
沈湘平 常書紅 ·社會學 ·33.8萬字
《社會遠觀:人文社科的大數據視野》擬以對人文社科領域具有興趣的公眾為讀者,基于作者及其團隊近年的相關研究基礎,以較為通俗的語言,詳細介紹大數據的人文社科應用領域與成果,從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歷史等多種角度來立體展示借助大數據的“社會遠觀”功能:也即從大歷史縱深、大空間跨度的視野,通過海量數據來觀察、展示和分析宏觀社會過程與人文現象。“遠觀”的獲得,來自于對大數據最重要屬性的充分挖掘:通過計算機編程,從大數據或云平臺中提取出傳統人文社科分析所無法獲取、無法測量或無法發現的關鍵性信息、指標和過程,進而通過可視化、數量化以及計量分析的渠道進行相關社會機制的剖析,從而為觀察、展示和研究宏觀層面的社會文化現象與過程提供全新的視野與思維方式。“社會遠觀”在方法上,與人文知識和道統的傳統思辨和傳播方式,與利用樣本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的微觀層面社會科學研究,均形成了分析層次和觀察距離上的重大反差。因此,本書的內容,既是對人文社科研究對象與方法的重建,對長期以來基于個體層面的定量研究理論意識弱化、宏觀思路缺乏的反思和修正,更為當代公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以往無法想象的了解、傳播和思考宏觀時空尺度上的社會現象、文化過程的重要平臺。
陳云松 ·社會學 ·21.8萬字
傳統社會對現代社會來說意味著什么?是充滿沖突與混亂的蠻夷之地,還是盡享田園生活的世外桃源?但無論如何它離我們并不遙遠,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部族社會的社會實踐要比現代國家社會更久遠,它在如何組織一個人類社會的問題上,已經進行了成千上萬次自然的實驗。在新幾內亞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過對部落社會生存環境、生活習俗、行事方式的觀察、記錄來剖析人類社會的演進,這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結晶。作者從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角度剖析區域劃分、戰爭沖突、人際關系、養育孩子、對待老人、應對危機、宗教信仰、語言習得、健康膳食這9個方面,展現了傳統社會最核心的生活方式。這9個代表傳統社會的小切面也同樣主宰著今日世界,因此,值得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參考和借鑒。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現代人往往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人際關系疏遠、社會分配不公、憤世情緒高漲、社會沖突不斷、身體亞健康、盲目崇拜流行文化等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桎梏,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該回顧人類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追溯那些曾經幫助人類完善自我、建立文明與有序社會的良好根基,而這就是“昨日之前的世界”。
(美)賈雷德·戴蒙德 ·社會學 ·29.9萬字
本文翔實記錄了北京奧運會觀眾服務志愿項目的運作管理實踐,通過對悉尼、雅典、北京奧運會的觀眾服務運作管理進行比較,以戰略規劃、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務質量管理為重點,追溯服務理念引入對北京奧運會觀眾服務志愿者項目產生的影響,從理論層面解讀該項目的成功要素和經驗教訓。在志愿者管理方面,本研究并未局限于“志愿者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而更多關注“志愿者管理”與“服務管理”的融合,重點研究服務管理的觀念、策略與要求是如何轉化為志愿者管理體系中的相關內容的,提出了“以觀眾滿意為中心”,“以志愿者滿意為必經途徑”的志愿服務項目運作管理框架;該框架將服務運作管理中的7P要素與志愿者管理的主要內容相結合,對志愿者管理的各類要素進行重新分類與梳理,并對各類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分析歸納。
黃克瀛 ·社會學 ·21.3萬字
本書以中國特大城市為例,通過采取“城市-區-街道-社區-小區-受訪者”多階段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實證調查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混合研究方法等分析社會轉型期中國城市社區沖突的現狀,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城市社區沖突的治理策略,提出“因勢利導,分類治理,精準化解”原則下的多元沖突化解與治理策略,并構建出可行的沖突治理改進機制或路徑。
原珂 ·社會學 ·23.4萬字
本書為上海大學社會學叢書。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文化資本:我國城市中間階層的生產和再生產研究”(11BSH028)成果,并獲上海大學2013年085工程“都市社會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資助。當下的中國社會階層流動已經進入社會階層再生產階段。從韋伯闡述的有關階級分化到階層分化的思想,也可以這樣認為,跨階層或長距離流動經常發生在根本性的制度革命或重大技術革命時代,但在常規社會狀態下,社會階層流動就轉變為短距離或臺階式流動,甚至相當一部分人及其子女在原有的階層中停留的時間是以“代”為計算單位的,此即為社會階層的再生產。
仇立平等 ·社會學 ·24.9萬字
《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是對當年中國的社會發展進行全局性、總括性、趨勢性的分析,對下一年度的社會發展進程做出預判的研究報告。自1993年出版第1本,到2016年已出版了25本。本書是歷年社會藍皮書總報告的匯總,忠實地記錄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縱觀中國的發展變化、政策走向,進而把脈今后的社會形勢,厘清發展思路。
李培林 陳光金 趙克斌 ·社會學 ·32.8萬字
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不斷涌現和蔓延,加速了風險社會的形成,刺激了公眾的安全神經,一種預防型風險治理觀也正在為國家和公眾所接受。刑法作為風險治理的重要手段,為了有效應對激增的現代風險,在新近立法中出現了明顯的預防性犯罪化趨勢。預防性犯罪化立法雖然能夠契合國家的風險治理需要和公眾的安全期待,具有一定的正當性,但其仍然是一種擴張的立法模式,潛藏著刑罰權擴張的一切風險,必須對其保持警惕,將其限縮在合理的限度內。
張永強 ·社會學 ·22.7萬字
本書結合文獻記載,將歷年來在西夏故地發現的西夏建筑遺址遺跡,作為研究重點,運用古建筑類型學的方法進行梳理,參照古文獻對西夏建筑的記載和西夏文獻中建筑詞匯、版畫建筑圖像及西夏石窟壁畫建筑圖像等,對始建年代與傳承使用、功能效用、流傳變異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從建筑結構布局、構筑特點、裝飾藝術及前后變化的規律,探究它們的個性特征和地域時代特點。
陳育寧 湯曉芳 雷潤澤 ·社會學 ·22.1萬字
本書通過對北邊六鎮豪帥群體社會地位在北朝演變的考察,就北邊六鎮暴動,爾朱榮集團崩潰,北魏分裂與滅亡,西魏北周關隴集團、東魏北齊統治集團內部關系,楊堅建隋等北朝后期政治史的重要問題,均提出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創新性的觀點。為學界深入認識北魏離散部落、孝文帝漢化改革影響、六鎮暴動的原因與性質等重要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徑。
薛海波 ·社會學 ·23.1萬字
《互動儀式鏈》是當代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Collins,1941—)積多年研究新推出的一部社會學理論力作。在此書中,他結合相關的社會學理論傳統,系統闡述了互動儀式鏈理論的淵源、構成要素、運轉機制及其應用。通過互動儀式鏈模型,柯林斯把微觀分析又擴展到了宏觀層次,從而對社會分層、社會運動與思潮、社會沖突、思想發展及知識分子等問題提供了新的理論解釋。柯林斯強調的以微觀為基礎、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觀點代表了學術界的一種新的綜合性的理論傾向,為許多社會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分析視角。他也澄清了社會學傳統研究一直忽視情感的問題。因此,本書被認為是西方社會學理論新發展的重要成果。
(美)蘭德爾·柯林斯 ·社會學 ·3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