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為什么需要存在感:羅洛·梅談死亡焦慮(心理學大師解讀系列)
會員

本書從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之父羅洛·梅的觀點出發,回答一個問題:人,為什么需要存在感?答案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它的反面——死亡焦慮,即當我們的“存在”受到威脅時,不安全感帶來的強烈恐懼。什么可以被稱為一個人的“存在”?或者在哪些情況下,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沒存在感?當我們無法肯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自我評價常常受到他人的影響;當我們無法在關系中感受到“被需要”,從而無法構建自我認可:比如無法在親子關系中感受到自己是否稱職,或無法在工作關系中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當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比如面臨可能失去工作、財富、健康的危險;當一些與生命有同等重要意義的信念遭到動搖的時候:比如無法完成內心期待自己扮演的角色,或長期堅持的價值觀變得不再適用于當下。在這些時刻,一個人的“存在”受到了威脅,產生一種“自己仿佛不存在”的消亡感,或將要被“殺死”的恐懼,這種心理體驗就是死亡焦慮。時代的轉變、疾病的暴發、激烈的職場競爭、關系中的心理暴力,都容易削弱一個人的存在感。作者借羅洛·梅之口,將“存在感”這個一直以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通過不同維度的舉例,讓讀者知道了一個人的“存在”是由哪些面向構成的,以及為什么當我們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存在問題時,會產生不安、恐懼、焦慮、迷茫、喪失意義感等一系列反應。心理困境的根源是存在感的喪失。本書也通過羅洛·梅的存在主義治療觀,從“如何理解和對抗焦慮”“如何學會與人建立有愛的聯結”“如何實現健康人格”等方面,給出了增強存在感的建議。

楊韶剛 ·理論研究 ·12.3萬字

鏡子、父親、女人與瘋子:拉康的精神分析世界
會員

在1966年的法國,拉康已是最負盛名的精神分析家與哲學家,他被奉為結構主義四巨頭之一,與米歇爾·福柯齊名。他的思想波及深遠,不僅啟蒙了雅克·阿蘭米勒、齊澤克在內的數代分析家與學者,還廣泛地影響了文學、電影、性別理論等領域。在拉康的課堂上,他不會用“陰莖嫉羨”來形容女性學員的野心和抱負,也從不認為成為母親是每個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認為精神分析的重點在于讓一位女性明確自己的欲望,從而在是否生育這一問題上獲得選擇的自由。他教人們直視欲望。他說欲望是請求減去需要的剩余。要忍受關系中另一方的不滿足。因為當需求被無條件滿足時,欲望便被殺死了,而不再有任何欲望的空間,終將導致一段關系的艱難。他觀察到幼年時的照料者如鏡子一般映射出我們的自我形象,照料者的混亂與愛的匱乏,會導致一個人在自我認知上的紊亂和自我發展的困難。鏡子、父親、女人、瘋子這四個關鍵詞,分別對應了拉康的想象界、符號界、實在界,以及他晚年對癥狀的重新理解。作者拆解了拉康龐大復雜的思想體系,以通俗化的解讀,借拉康之口回答了自我、欲望、女性、瘋子與正常人之間的界限等大眾感興趣的話題。

王潤晨曦等 ·理論研究 ·12.3萬字

疫路心防:用溫暖照亮前方
會員

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我們的生活,感到恐懼、憤怒、焦慮、悲傷都是合理的,這是我們試圖為眼前的混亂尋找邏輯和意義。與疫情斗爭的過程,也展現了人們的復雜心理與掙扎的歷程。讓人們心力交瘁的不僅僅是應對疫情本身,還包括在變化的環境中如何自處。越是面對壓力,越要理性應對,守望相助。疫情下我們可以有所選擇,以更積極的態度去行動,更好地發現生活的意義。2020年以一個未曾想到的方式開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巨大壓力下,人們不同程度地陷入焦慮和恐慌。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人們在疫情中的典型反應,為抗疫提供心理學的援助與支持。內容包含:如何理性感知疾病,更好應對疫情;恐慌為何“傳染”,如何應對恐慌;疫情帶來的角色轉換與應對;克服恐懼和焦慮的建議;如何和孩子解釋這場沒有硝煙的病毒大戰;危機的相互守望,等等。書中的手繪插畫配以簡潔文字,向大眾普及面對疫情時簡單可行的心理調節方法,幫助人們積極應對疫情,保持健康心理。也啟迪人們思考疫情給人生帶來的挑戰,理性地感知和看待疾病帶來的威脅,采取積極的行動去預防和治療;在壓力中更加了解自己,以更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本書編寫組 ·理論研究 ·7.2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平舆县| 泌阳县| 清徐县| 比如县| 星子县| 运城市| 中牟县| 富裕县| 惠州市| 武邑县| 遂平县| 东丽区| 中牟县| 英吉沙县| 灵宝市| 会理县| 中阳县| 上虞市| 阿城市| 十堰市| 凌云县| 铜川市| 崇礼县| 沙湾县| 会东县| 淅川县| 广丰县| 宣城市| 乌拉特中旗| 怀集县| 开封县| 牙克石市| 淮南市| 修武县| 大宁县| 泽库县| 新蔡县| 固镇县| 石河子市|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