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諱舉例
陳垣著。“避諱”是我國早已存在的現象。《春秋》諱言尊者、親者、賢者所做的某些有違所謂“禮義道德”的事,這是“春秋筆法”,不算避諱。所謂避諱,則是在語言文字上避稱尊者、親者、賢者的名、字,而用其它方法來代替。史書避諱用例十分繁雜,不僅避人名,連官名、書名、地名、年號等往往也要避諱,而且各代所避之諱不同,避諱方法也不一致。作者閱讀了大量宋人、清人有關避諱的著述,收集了100百多種歷代典籍中的材料,于1928年寫成《史諱舉例》8卷,概括了避諱的方法,如改字、空字、缺筆、改音等;歸納了避諱的種類,如改姓、改名、辭官、改官名、改地名、改物名等;并指出了如何把避諱學應用于校勘、考古的方法。此書的出版,使后來的史學工作者及古代哲學、文學研究者在整理、利用古籍時,多了“一門徑”,增了“一鑰匙”。對于普通的文史愛好者,此書也不失為增長文史知識的重要讀物。本書有科學出版社1958年的排印本。
·6.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