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知要
醫經類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號念莪,華亭(今上海)人。博學多聞,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醫誤治,究心醫學,對《內經》、《傷寒論》的理論有較深研究。醫術高超,頗負盛名。在學術上受李東垣、薛立齋、張介賓等人影響較大,主張脾腎并重,強調陽氣的重要性,治療上擅長溫補。一生著述較多。根據《內經》、《傷寒論》理論,參閱諸家著述,結合其多年臨床經驗,撰有《醫宗必讀》、《士材三書》、《頤生微論》、《傷寒括要》等著作。本書撰于崇禎十五年(1642),是《內經》的節注本。約五萬字。分道生、陰陽、色診、脈診、臟象、經絡、治則和病能八類。分類系統,選材精當,注文聯系實際,重點突出。實為學習《內經》的一部較好參考書。為后人所重,流習甚廣,為學習《內經》必讀之書。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語,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閶傳萬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趙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書局影印本。楊春波《論李中梓的學術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醫藥》1963.8)、徐榮齋《略論李士材學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78.2),可供參考。
·6.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