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齋詞話
吳曾撰。其所著《能改齋漫錄》之第一六、一七兩卷為樂府門,計69則,唐圭璋師《詞話叢編》析出收錄,題《能改齋詞話》。他卷及逸文亦時有話詞條目,計約30馀則。曾字虎臣,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博聞強記,知名江西,應舉不第,以獻所著書得官,歷敕令所刪定官,宗正寺主簿權太常丞,太常丞權吏部郎官,遷工部郎中,出知嚴州。因“游時相(秦檜)之門,敢為大言,士流嗤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七)。《能改齋漫錄》首刊于紹興二十七年(1157),其編成約在此年之前不久。孝宗隆興初(1163),其仇家捃拾書中譏笑宗室文字,上告朝廷,旋被旨毀版。后人因以《復齋漫錄》為名加以稱引。光宗紹熙元年(1190),京鏜刪去有礙文字重刊于成都郡齋。原本有著錄,或云20卷,今本存18卷,13門,另逸文若干,計2000馀條。有上海圖書館藏明鈔本(小瑯嬛仙館舊藏)、《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叢書集成初編》本。《詞話叢編》本據《守山閣叢書》本收入。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年標點本,以聚珍版本為底本,用臨嘯書屋刊本、守山閣叢書本、上海圖書館藏明鈔本、《詞話叢編》原刊本等校過,補附若干逸文,較為完備。該書以考據、紀事為主,其資料豐富,后出之《苕溪漁隱從話》后集、《詩人玉屑》等書多加引用。其話詞之條目,考證、品藻、評論、引述皆有之;與此前之詞話專書或僅記本事、或僅論歌曲譜調、或以選詞而順及者有異。其所記五代北宋詞人遺聞逸事,往往可資考證輯軼。如梅堯臣《蘇幕遮》、歐陽修《少年游》詠草詞,王安石《生查子》、《謁金門》詞,均為本集所不載。其詞學觀點,則仍以“典雅”、“入律”、“清腴”為上,與南渡前后論詞諸家大同小異。
·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