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旨緒余
二卷。明孫一奎撰。此書約于萬歷元年(1573)撰成。是孫氏以《內經》、《難經》理論為基礎,結合自己體會撰寫而成。上卷共四十四篇,下卷共二十六篇。書中大旨發明論述陰陽五行、臟腑氣血、三焦包絡、命門相火、經絡腧穴以及內傷雜病的診斷與治療,并對張仲景、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等各家作了恰切的評論。如“仲景不徒以傷寒擅長,守真不獨以治火要譽,戴人不當以攻擊蒙譏,東垣不專以內傷樹績,陽有余陰不足之談不可以疵丹溪,而櫻寧生(指滑伯仁)之長技,亦將與諸公并稱不朽。”孫氏主張對古代醫家進行全面分析,并博采眾家之長。此書匯集了作者學醫體會與見解,并擇要節錄《內經》原文編成。其中雜論脈象、診法、病機、藥性及醫案。有關咳、哮、喘鑒別診斷及治療頗多可取之處。《鄭堂讀書記》曰:“鉤素靈之隱,察變病之因,辨證名之異同,明經絡之逆順,暢往哲已發所未盡,摭前賢遺漏所未言。簡冊雖約,而其遠宗之正,近取之周,考核之精,謙沖之度,一集而四善具焉。”此書對后世影響頗大,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6.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