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違期,為則例,悟明真理須當契。若還執著爻象行,只恐勞神形蠹弊。
注:莫違期,刻定期限,不可移易。準為則例,欲修妙道,先契妙機。此個真機,須要契合,切勿執著。若不悟徹玄微,執文泥象,數刻漏,按爻銖,形弊神勞,到老無成,空自費力。此皆不悟玄中至理,訛舛謬誤,自作聰明,到老無成。當知此事,非真師指點,萬無一是。
形蠹弊,往來堅,只恐心機未得閑。思慮慕真毫發錯,鉛消汞散不成丹。
注:往來者,小往大來之功,進退是也。世人到身形蠹弊,老髦不堪。若能行此往來之功,自然日見堅強,日有效驗。所以不能行此者,為方寸無定,萬慮千愁不得一刻寧止。夫煉鉛烹汞,全在心靜神閑。毫髦思慮,便是差錯。《入藥鏡》曰:差毫發,不成丹。《悟真篇》曰:毫發差殊不作丹,此之謂也。
不成丹,思煉己,皆因失卻玄中理。水干火燥要調停,刑德臨門知進退。
注:丹之不成,總由煉己不熟。昔人謂煉己未熟;不敢還丹。煉己之功大矣哉。又曰:修仙有程,煉己無限。煉己二字,是修丹之大關鍵,大作用,大本領,斷未有不先煉己而可以還丹者。愚迷不達,欲妄行一時二候之功.鮮不蹶矣。水火須要均平,不可偏勝。火炎則燥,水溢則濫,端在調停得中。刑德臨門,臨于生殺之門也。此時為沐浴之候,當知進退,不可違度。
知進退,勿憂兇,煉就爐中一點紅。產個嬰兒兌氣足,三年溫養似癡聾。
注:丹道先要知進知退,知吉知兇。所謂進退者,進火退符也。受氣則吉,違誤則兇。若進退分明,不越矩度,有吉無兇,一粒金丹,赫然長紅于爐中矣。到得十月胎圓,嬰兒出頂,兌金之氣滿足,至此不得不產也。此后行三年乳哺之功,與前溫養之功不少異。俗事凡情,絲毫不掛,一似癡聾。
似癡聾,真快樂,靜里調神離軀殼。東西南北任邀游,出入往來乘白鶴。
人見他癡呆呆蠢,無靈醒氣,豈知其被褐懷玉,中藏無價之珍。無何有之鄉,寂滅海之境,真真快樂,誰得而知,誰得到此,便于此中調神出殼。所謂朝游北海,暮宿蒼梧,觀六合以內之名山,覽八方不同之風氣,駕鶴騰空,往來自在,何樂可以比乎
乘白鶴,脫塵埃,三島神仙集會來。一任桑田變滄海,我身無事掛靈臺。
注:前節言道成德就,潛伏待時也;此節言太乙乃召,移居中洲也。脫卻凡塵,升于仙界。三島者,海中有三神山,神仙集會之所,仙壽萬億。從此任他滄海桑田,我自靈臺清寂,逍遙于真光法界中,無有窮極矣!
積功累德超凡世,依然現化度群迷,那時方遂男兒志。
仙階等級,視功之大小。所以黃帝議大行而降世,一世為民,再世為臣,三世為君。故來人世積德累功,天上清虛建功難,人間濁惡立功易。任他一切仙佛,無不慈悲,游行塵世,救苦救難,或現靈異,或暗扶持,指引群迷化度海表,所謂度盡眾生,然后成佛。那時功成名遂,大丈夫心胸,奇男子志愿。到此一時了卻,盛德大業,孰有過于此哉
五、采金歌
道道道,無巧妙,玄玄玄,無多言,開關展竅也不難。
注:道之一字,亦是強名。先于天地而有,后于天地而存。乃虛無之蒂,太極之根。無一物是道,無一物非道。最至平常,絕無巧妙。玄之一字,理雖幽深,事極簡易。五千言說不窮,半句話便可了。玉蟾祖曰: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又曰:口訣無多字,只在半句間。雖有開關展竅工夫,卻也容易。只要心堅,自無難事。關者三關也,竅者玄竅也。丹經曰:“玄竅開時竅竅開,三關通透不須勞”是也。
明雌雄,兩劍全,筑基煉己采后天。雖后天名滓質,先服后天后先天。
注:吾身雌雄二劍,自有生佩于吾身,非假師授,難明此理,鮮有能用之者。用之筑基而基成,用之還丹而功就。所謂筑基者,采后天中之先天,接命延年之術也。還丹者,采先天中之先天,作佛成仙之事也。先天自虛無中來,后天從滓質而有。先天無形,后天有體。均之一氣,而先后之不同。《入藥鏡》曰:先天氣,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此妙訣,要師傳,不得真師枉徒然。筑基工夫往前進,火候屯蒙要抽添。
注:欲學此道,先要洞明真訣。此訣非師不傳,愚迷或得一知半解,便想行工,豈知玄理幽深,非得真師,逐節開陳,寸步指點,亦是枉然。初關進步筑基,便要勇猛直前。有進無退,即是真功。火候進退,按爻而行。朝屯暮蒙,日各兩卦。有抽有添,抽鉛添汞,皆有一定之則。《靈寶畢法》曰:可抽之時不可添。
要抽添,認真鉛,十三四五六相連。審黃道,知端的,亦要看經五千言。
注:抽添之訣,先要認定真鉛,不得錯誤。十三四五六者,選鼎之則也。鼎有大小,有強弱,有遲早,不可一概,用之有一定之期。相連者,連類而及,其妙限在于審黃道、知端的也。黃道者,日月所行之道;端的者,如矢之端正中的,不差繩墨,不違矩度也。其要妙在于看經。自不能看,探候者看而說之。《陰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無非說此經之妙。二七為佳。五千四十八而合當。知此便是知道,行此便可飛升。
藥苗新,用心看,鉛光發現三日前。癸水將至須急采,差之毫發不成丹。
注:山頭月白。藥苗新嫩,此是先天兆形,正好用心看經。真鉛將到,三日之前,其精光早耀于西南庚位,現出蛾眉一痕。《契》曰:潛潭見象,發現精光,此時癸水將到,當急用采工,勿致差殊。毫發一謬,丹即難成。《入藥鏡》曰:差毫發,不成丹。
未采藥,立匡廓,交合之時用橐龠。用橐龠,近我身,不看天體枉為作。
注:大藥將產,堪下采工。先于未采之前,立定匡廓。匡廓者,即橐龠之匡廓也。交合坎離,須用橐龠。此采藥之器,謂之太極把柄,入室施工之要具也。《入藥鏡》曰: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用之之法,遠不離人,近就我身,亦如乾坤天地,坎離日月,體配陰陽,運行水火。不解法天效地,便是枉為妄作,緣木求魚,空勞神矣。
知癸生,曉癸現,三十時辰兩日半。采取只在一時辰,六候只于二候見。
注:果能知癸生之的時,曉癸現之方位,只在兩日半之間,三十時辰之內,真正天機,實隱于此。所謂“采有時,取有日”是也。然此采取,不多時候,只在一時。《悟真篇》曰:一時辰內管丹成,即此一時。分為六候,前二候得藥,只此二候,便見工夫。
外四候,別有干。得藥之時勿貪亂。如癡如醉更省言,牢關牢鎖牢上圈。
注:一時分為六候。前二候既已得藥歸爐,尚余四候,另有爐鼎,另有事干。蓋前二候,系采藥真工;后四候,乃烹煉至訣。丹經曰:“二候采牟尼,四候別神工”是也。但得藥之時,切要正心誠意,戒慎恐懼,不可稍起貪愛之心,致亂邦國。《契》曰:邪道險阻,傾危國家。此時如醉如癡,更要節省言語,丹入黃庭,牢關牢鎖。《契》曰:守御固密,遏絕奸邪,曲閣相連,以戒不虞,慎之至也。
擇定飲食莫太過,又恐傷舟又霍亂。減酸咸,常咬淡,黃婆伏侍用心看。
注:未饑先食,未飽先止,此養生家之訣。《天仙正理》亦謂調養口腹,安靜氣體,易易事耳。擇定飲食者,戒葷腥,絕滋味,減酸咸。只用精潔芽茶淡飯。丹乃色身至寶,難得而易失。刻刻愛護,不可傷之,致霍亂不寧。黃婆伏侍,切要殷勤,細心探看,不可怠惰,致令失時,最宜叮囑。
一時饑飽失前功,鉛散汞枯兩不戀。十月工夫要勤咽,勤咽之時防危險。
注:一息不謹,則鉛散汞枯,陰陽不調,龍虎易位,兩不相戀。此皆饑飽不節之故。中關十月大周天功夫,刻不可間斷,須要勤咽勤煉,寸步防危。鐘離祖曰:一年沐浴防危險,十月調和須謹節。
頗得道理明性歌,得之莫作容易看。至人傳,非人遠,萬兩黃金不肯換。
注:學道之士,先明道理,次習性功。道妙淵深,斷無自悟。倘遇真師,取證斯文,得悟無上天機,此訣上天所寶,玄律至嚴,不易聞知。莫要看得容易,特留此歌,為后賢作上天梯子。《契》曰:天道無適莫兮,常傳于賢者。紫陽三傳非人,三遭天譴,慎之慎之!得此傳者,成萬劫不壞之金身,九祖超登仙界,妻子咸享無極,何寶可比萬兩黃金,直塵土耳,寧堪換易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