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四川新媒體發展研究》研究四川新媒體的發展歷程、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該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四川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發展,包括報業新媒體、廣播新媒體、電視新媒體、出版新媒體的發展等四章;第二部分四川網絡媒體的發展,包括新聞類網站、車載移動電視、政務微博、高校微博、高校微信公眾號、網絡文學、網絡大電影的發展等七章;第三部分四川新媒體商務的發展,包括新媒體廣告、旅游新媒體、微博網紅、共享單車、電商產業、互聯網餐飲的發展等六章。
田大菊 石磊 ·理論 ·14.9萬字
漢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織染工藝,還是紋樣、配色,都體現了獨特的東方美學。本書是“東方美學口袋書”系列的漢服主題圖書,按照朝代梳理、選擇了30多種漢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領襦裙等,帶領讀者走進漢服文化,感受中華傳統之美。本書不僅展示了服裝形制、設計細節、上身裝扮、漢服配色和紋樣等內容,還介紹了相關的漢服配飾、鞋履、面妝知識。本書開本小巧、內容豐富,適合設計師、畫師、傳統文化愛好者、漢服文化愛好者閱讀。
紅糖美學 ·中國文化 ·1萬字
北京中軸線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它背后所承載的意義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血脈精魂。位于中軸線上的遺產點位歷經千年仍處于生生不息的變化中,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動中華文化當代發展的動力。本書從"歷史之源”、"文化之韻”、"民俗之樂”三個維度,介紹了北京中軸線北段自景山至鐘鼓樓段七個遺產點位的文化意蘊、藝術美韻和人文風韻。文字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發展歷史、名人軼事、風景美食、詩詞散文等,文化內涵多樣;圖片內容涉及每個遺產點位的歷史文獻、精美插畫、風光攝影,視覺效果豐富。
胡鈺主編 ·地域文化 ·3.5萬字
本套叢書共五冊,是一套由中國歷代名人撰寫的經典家訓集成。上至周朝,下至清代,前后橫跨兩千余年,共收錄了近兩百篇經典家訓作品。本書收錄的主要是清代的部分家訓名篇,其中既有帝王庭訓,也有名士家規;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可以說,本書是對清代家訓作品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每篇家訓開篇的導讀,都能使讀者迅速地契入作品之中,注釋更是解析清楚,不讓一個難譯的詞句輕易劃過,便于讀者輕松閱讀,并深入了解每篇的思想精粹。
石孝義編著 ·中國文化 ·11.8萬字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其文化、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國際社會備受矚目。在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北京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典型意義。本報告關注2016~2017年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的整體發展狀況,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圍繞藝術、旅游、新聞出版、民間外交主題展開論述,力求揭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新形勢對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分析其規律,預測其發展趨勢。
邱鳴 梁虹主編 ·文化交流 ·14.9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愛美女,愛美食,愛玩樂,愛享受的風流大才子蔡瀾帶我們尋趣、體味“南半球”。暢快游遍東南亞、南亞、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大吃大喝,大玩大樂,大快人心、大俗大雅!他愛珍饈佳肴,也愛路邊小食;他結交高朋雅士,也流連漁市菜場。以食為詩,以酒為歌,以景為伴,真乃人生大暢快!
蔡瀾 ·隨筆 ·9.6萬字
本書將火車作為觀察民國史的一個窗口,不僅講如何坐火車,也講火車上發生的故事,深入研究鐵路與歷史變遷的影響。利用散見于民國時期各種文集、書信、日記、游記及官方文件等相關資料,研究的問題幾乎全部是開創性的,題材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
李子明 ·文化研究 ·11.9萬字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快文化發展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文化研究 ·14.7萬字
無數泛黃的文字,客觀記錄下當時的歷史。真實的歷史片段,還原中東鐵路以及勞工群眾的悲慘遭遇。本書圖文并茂、史實清楚地記述了中東鐵路建設的背景和過程,詳細地闡述了中東鐵路所蘊藏的巨大歷史內涵,著重描寫了在復雜的歷史背景下中、日、俄三國為爭奪鐵路控制權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斗爭。作者以扎實的文筆,配以大量歷史照片,娓娓講述中東鐵路飽經風雨的歷史,深入淺出,將發生在中東鐵路上的悲歡離合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讓那段寶貴的歷史直達人們心靈深處。
徐景輝 ·文化史 ·10.7萬字
本書以蘇格蘭極具標志性的勇士、詩人與魔法等象征元素為線索,帶領讀者走進當地深厚燦爛的文化景觀,深度理解這塊英倫高地的啟蒙歷史、民族性格與文化態度。從華萊士抗英的山林,到歷史小說家司各特的紀念塔,再到哈利波特原型的中世紀城堡,全書充滿濃厚的文藝氣息,是建筑、歷史和文學的復調之旅,是對蘇格蘭人創造性的想象力和精神的致敬。
魯佳 ·各國文化 ·16.1萬字
本書收錄先生有關古代服飾文化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各個時代冕冠、服飾的梳理,透徹分析了古代服飾史上的若干重大變革,盡展華夏服飾之盛況。考究的措辭,雅致的文筆,再配以精美的手繪線圖,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幅精巧華美的歷史畫卷。
孫機 ·中國文化 ·14.6萬字
江南草木欣盛,食物甘美豐富,跟隨時節變換,食物也輪番上場。這本書呈現的是美食里的江南,也是美食里的江南風俗與人情。這些與食物相關的情感與記憶,帶給我們溫暖,也帶給我們悠悠的念想。
陳峰 ·隨筆 ·8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金開誠編著的《喪葬文化》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喪葬文化相關知識。《喪葬文化》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民俗文化 ·3萬字
這不是一部科幻預言小說,但它比小說更奇幻。從末日審判到瑪雅預言,人們相信在這些先人留下的傳說中,一定隱藏了關于人類命運的驚天秘密。有人說這是神的密碼,也有人說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愿。
浣塵子編著 ·神秘文化 ·10.8萬字
《實證》一書收錄胡適先生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文學講演,內容詳盡充實,原汁原味地再現一代大師的講演風采,還原當時中國社會的風起云涌,讓我們領略特定時代風口浪尖上催生的偉大思想和智慧結晶。胡適先生對東西方哲學的理解和把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既承認西方哲學的發展優勢,同時也給予中國歷史上幾位哲學家極高的評價,同時他對中國禪學的文獻搜集和學術研究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胡適對“中國式”哲學的深刻解讀,在中國近代學術和文化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胡適 ·文化評述 ·17.4萬字
美國旅行家比爾·波特以其20多年前自己在我國西南云貴黔地區的游歷為我們圖文并茂地再現了當年有關少數民族風土人情、飲食服飾、婚慶習俗等場景。比爾·波特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多次游歷中國,每次都在不同的文化主題下用文字和照片記錄旅行中的見聞,他對中國西南這一地區的美景和神秘充滿了向往和好奇。在這本《彩云之南》中,他從香港出發,經廣西,過貴州,然后到達云南,以生動、幽默的語言為我們記錄了“彩云之南”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帶我們領略西南邊陲地區少數民族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美)比爾·波特 ·隨筆 ·10.2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大唐帝國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魏晉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陳炎 ·中國文化 ·16.7萬字
《警世通言全鑒》解譯的《警世通言》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三言”中的第二部,以婚姻愛情為主題的話本小說為多,如《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王嬌鸞百年長恨》。有的表現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有的表現下層女子不幸的生活遭遇和痛苦;有喜劇,也有悲劇。這些作品表現出來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技巧,都讓人耳目一新,美不勝收。尤其可貴的是,馮夢龍在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婦女形象,使人可驚、可喜、可悲、可嘆,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明)馮夢龍 ·中國文化 ·17萬字
該套書為有關重慶本土歷史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重慶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歷史。作者精選重慶本土歷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廣羅史料,去偽存真,用通俗的語言、詼諧的文筆,將重慶本土歷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書中有趣的手繪老重慶線描圖,更是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青衫 ·地域文化 ·16.3萬字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開拓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創新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滿足了建設國際經濟新格局的需求。本書重點研究“‘一帶一路’產業硬實力和‘一帶一路’文化軟實力”建設問題。通過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理論構想,研究“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型路徑和產業模式。通過對文化產業融合相關產業進行分析,總結“一帶一路”文化產業成果,是一項原創性的探索研究。
胡文臻 ·文化產業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