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黑巖淚香、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夢野久作、松本清張、島田莊司、東野圭吾……從“偵探”到“推理”,從“本格”“變格”到“社會派”“新本格”歷數推理文學名家名作,還原推理文學界的發展全景,探尋社會劇變中的創作精神。為什么日本推理文學如此繁榮?推理文學的發展如何受到時代影響、如何反映時代?本書是一部生動、簡明的日本推理小說簡史。作者追古撫今,從世界偵探小說源流談起,細致地梳理了日本推理文學從明治到當代,從引進、改寫到原創,從新生到發展的歷程。
錢曉波 ·文化史 ·23.3萬字
“漢學主義”是國內外華裔學者提出的一個文化理論。大致上是西方人在與中國交往中處理各種中國事物并理解紛繁復雜的中國文明時所構思并使用的一種隱性系統,其中包含觀點、概念、理論、方法、范式。“漢學主義”理論立足中國的問題脈絡,以對話的姿態,謙遜地把自身定位于東方主義和后殖民主義之外的另一種可選擇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顯了不同于東方主義理論的知識貢獻——不再美化對西方的對抗,轉向自我反思。這個反思同時指向本土的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進而對自我有一種清醒而理性的認識,同時恰當地認識他者的智慧,這正是“文化自覺”的基本內涵。本書由美國著名學者顧明棟主編,將國內外學者討論“漢學主義”的論文結集,內容包括“漢學主義”理論的提出、對該理論的評價、批評以及對批評的回應。該書的出版必將促進漢學主義理論的進一步深入和發展。
顧明棟 周憲主編 ·理論 ·28萬字
21世紀以來,網絡文娛(文藝)審美蓬勃發展,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本書著力于文本細讀,對新世紀以來的重要網絡寫手骷髏精靈、天蠶土豆、高樓大廈、飛天、月關、風御九秋、狼小京、書屋老妖等的三十多部代表性作品和新近涌現的網絡劇、微動漫、網絡文娛節目、網絡創意文本、網絡游戲等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透視和解讀,力求大處落墨,細處著眼,呈現新世紀網絡文娛審美發展的整體概貌的同時,對新世紀網絡文娛審美進行細部特寫。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網絡文藝發展研究”(課題批準號:16AA00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數字美學理論話語建構研究”(批準號19BZW027)的中期成果。
何志鈞等 ·文化事業 ·21.6萬字
《S/Z》是一本標志性的理論著作,它既是羅蘭·巴特文學思想的一次發展,也是所謂的結構主義向后結構主義轉變的一個里程碑。而這所謂的標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羅蘭·巴特從過去那種單純地運用符號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相關語言及文學理論,把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象,當作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和總體性的精神現象來看待的指導思想,轉變成了把文學作品看成是一種文本,一種文本的動態構形過程,更多地呈現為片斷性、發散性和游戲性特征的解構觀念,文本不僅是一種特有的游戲對象,而且它自身就處于游戲活動之中。這次羅蘭·巴特在基本文學思想觀念上的著名轉變,已經被寫進了無數的文學理論教科書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22.2萬字
本書以文學與文化現象為原點,反思當代人文學術和思想文化,立足當代文化形態的新變,從心理學、現象學、解釋學、文化學角度對文學作家、文學現象、文化教育與審美現代性問題進行探源析理。框架邏輯分為當代男性作家論、當代女性作家論、文學現象論、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論、文化教育論及審美批判論五個部分。全書關注現代性、方法論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選取當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幾位男作家余華、陳忠實、扎西達瓦等及女作家王安憶、遲子建、鐵凝、諶容、張潔、張抗抗等其人其作,對當代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創作旨趣進行考察,通過對比研究或個案解讀,挖掘作家文化心理與創作機制;對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予以返觀,尋繹陜南地域文化與文學創作之關系;從文學教育的文化精神意義出發,對話語構建、知識轉型融合進行討論。此外,本書還對審美現代性及詩學形態行了哲學考辨。
王芳 徐向陽 ·文化研究 ·20.7萬字
《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對現當代西方文化主要流派作了全面梳理,通過指導性閱讀與歸納性闡釋,突出核心概念和理論重點,糾正常見誤解;“舉重若輕”的敘述以及大量的圖片,也為讀者平添了幾許親和力與吸引力,使理論閱讀與思考不再枯燥,不再沉重。
朱剛 ·各國文化 ·46.8萬字
《易經》就是《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本”,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你真能讀明白的》剝離了后來加入的《易》“傳”,展示的是由卦畫、卦名、卦辭、爻辭構成的純粹的《易》“經”。本書貼合“經”文,深入淺出地講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義與內涵,并結合見諸古代典籍記載的具體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識常情,揭示《易經》特質。講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識和規則,幫助人們深入理解《易經》所承載的古人的思維體驗和人生智慧。
楊天才評解 ·中國文化 ·25.7萬字
《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內容簡介:20世紀90年代起,文化學和歷史人類學框架下的“文化記憶”(daskulturellegedchtnis)研究在德國蓬勃展開。文化學對“記憶“的研究不是從神經學或者腦生理學的角度出發的,而是將記憶看成是一個和文化、歷史等范疇緊密相連的概念,它以關于集體起源的神話以及與現在有絕對距離的歷史事件為記憶對象,目的是要論證集體的現狀的合理性,從而達到鞏固集體的主體同一性的目的;它的傳承遵循著特定而嚴格的形式,有自己的符號系統或者演示方式,如文字、圖片和儀式等;由于其對集體的主體同一性起著極其重要作用,所以存儲和傳播都會受到嚴格控制,對這一控制權的掌握一方面意味著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權力。《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分三部分:第一編基礎理論涉及“文化記憶”的學術演進和關聯概念;第二編展示由記憶理論生發出的視角和問題,包括“記憶作為文化學的核心概念”、“什么是文化文本?”“回憶的真實性?”、“論回憶的隱喻”等;第三編討論文學文本是如何作為文化記憶的媒介的。編選宗旨力圖在展現發展脈絡的同時又反映國外尤其是德國文化記憶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馮亞琳 阿斯特莉特·埃爾 ·理論 ·26.1萬字
本書稿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書稿立足文本,對陶淵明研究的重要領域及一些重要問題作了認真梳理、分析和概括,結論平實可信。對陶淵明的服藥與養生的論述比較新穎,彌補了前人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陶淵明新的歷史觀和汲冢《竹書紀年》屬于學界很少注意的方面,本書稿對此論述很有新意,可引起學界進一步探討。
鐘書林 ·文化研究 ·32.7萬字
從社會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北宋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北宋文人和北宋文學,有其鮮明的特點。王水照先生所著《北宋三大文人集團》,通過分析錢幕僚佐集團、歐門進士集團、蘇門學士集團,這三個時間上前后相繼、人員上傳薪接脈的文人集團的構成、群體特點、文學活動,為人們展現了北宋的社會文化和士人精神生長、演變的主要線索,以及北宋詩歌、散文、歌詞創作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價值。
王水照 ·文化史 ·25萬字
《郭象與魏晉玄學(第三版)介紹了1912年11月31日,梁啟超先生在北京大學作講演,北京大學校“之所以異于普通學校而成為高學府者”,“日研究高深之學理,發揮本國之文明,以貢獻世界之文明是焉”,大學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學理,大學校之學課,又復網羅人類一切之系統智識,則大學校不僅為一國高等教育之總機關,實一國學問所在,可視為一學問之國家也。且學問為文明之母,幸福之源。一國之大學,即為一國文明幸福之根源,其地位之尊嚴,責任之重大,抑豈我人言語所能盡歟!”蔡兀培先生長北京大學后,對北大的一個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生把上大學作為“升官發財之階梯”的陳舊觀念,明確“大學專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他解聘了一批不學無術、誤人子弟的教師,推行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不拘一格地聘請了一批學有專長的中外教師,建立研究所,組織學術社團,舉辦學術講座,創設學術刊物,鼓勵教師和學生研究學問。他還在校行政會議下設立由專家組成的大學出版委員會,協助校長審查出版圖書,規劃出版事務,并設立獨立的出版部,公開出版大學的講義、學術著作和文獻資料。北大的學風為之一變,很快成為中國的學術研究中心。李大釗先生在《本校成立二十五年紀念感言》中說:“只有學術上的發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
湯一介 ·中國文化 ·27.4萬字
本書研究了英國新左派如何發展出一系列關于“文化”的特殊觀念,從而為后世的左翼批評理論尋找到了更為豐富而可信的對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歐洲大陸體系的理論與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觀念是英國左翼在二戰之后極為不利的形勢下面臨的多方壓力以及尋求突圍的沖動。新左派思想家以歷史和經驗的豐富性來對抗理論的抽象和還原傾向,提出了“普遍文化”“感覺結構”“文化唯物主義”等重要思想理論,豐富了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闡釋,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
程祥鈺 ·理論 ·22.1萬字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基礎教材: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以研究文化如何驅動經濟和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探討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為核心,著重分析了文化市場的特性和產品特性、顧客導向及其雙重顧客的特點、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業家在經營管理中如何選擇和改進商業模式等內容。書中不僅總結和提煉出了60種左右的通用商業模式及其簡要案例,還比較系統地提出了文化產業主要行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及其中的商業模式選擇問題。
陳少峰 ·各國文化 ·27.9萬字
說到美國人的特質,許多國家的人都會提到一個詞:無知。特朗普的出現更是令這一印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國人并非從來如此。北美殖民早期,新英格蘭等地有著優秀的智識傳統,建立了哈佛、耶魯等最早的一批大學,在美國國父中也不乏學識淵博之人。然而,美國獨立后不久,杰克遜的民粹主義政治種下了第一粒反智的種子。此后,福音運動在教會推行去精英化,高中教育的普及改革重實用、輕學業,使反智在美國大眾心中徹底生根;而商業的蓬勃興旺掀起實用之風,進步時期與新政對知識分子的仰賴更激發反智觀念的反彈。在起起伏伏的歷史波瀾間,抵制智識的潮流不斷壯大,直至今日之勢。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文化研究 ·31.3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重家國情懷,尚天地正氣,崇民族節概,好經世之用的文章,分“國家危難匹夫有責”“天下平治舍我其誰”“經邦濟世深謀遠慮”“忠心許國九死不悔”“爝火不滅道存國存”五個板塊,并作翔實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優秀讀物。
李圣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各自擁有不同的語言、價值、思維方式和社會關懷。科技知識分子與人文知識分子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大多數知識分子囿于一隅,往往導致他們對現實的曲解,對過去的誤解以及對未來的無解。造成兩種文化嚴重分裂與沖突的原因很多。科技知識分子需要克服科學主義以及對科學技術的盲目崇拜,人文知識分子則需要克服孤芳自賞與固步自封。在后現代社會與后科學時期,尋求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匯通已成人類共識的主流。論著試從本體論、主體論、語言論三個維度反思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這兩種充滿張力的文化異同點,尋求它們融合的可能性。
魏家川 ·文化研究 ·27.2萬字
本書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卡羅爾的胡話文學與德勒茲《意義的邏輯》”研究成果之一,它試圖較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茲的哲學著作《意義的邏輯》與兒童文學作家卡羅爾的“胡話”作品之間的密切關系,揭示前者獨到的理論視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學內涵。本書闡釋了德勒茲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學家的思想和概念為理論基礎,借用卡羅爾的諸多悖論和“無意義”來建構他的意義理論,也探索了德勒茲如何運用后來被他摒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方法來闡述意義的發生。《意義的邏輯》是研究者們關注較少的著作,而卡羅爾及其作品的價值在德勒茲研究中更是受到忽視,希望本書的相關研究能夠彌補這個空缺。
徐文麗 ·文化研究 ·20.6萬字
本書從比較詩學和接受美學研究視角,詳細論述了中英浪漫主義詩學在本體特征上的共性表現和差異表征,既注重把浪漫主義置于文藝思潮發展演進的歷史語境中,探討浪漫主義同古典主義、現代主義以及后現代主義的關系,使我們看到浪漫主義思想理念的傳承性和詩學意義的當下性;又著重闡釋中國五四浪漫主義在對英國浪漫主義詩學理念的影響和接受過程中所呈現的民族化、本土化的特點。本書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女性主義視角探討中英浪漫主義時期女性在各自歷史中的地位和受教育狀況,女性閱讀和女性書寫及女性詩學的構建。總而言之,本書論述提升了中國五四浪漫主義詩學與西方話語,尤其是與英國浪漫主義思想的緊密聯系以及在中國文學現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引申出我們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語境中,對文學乃至文化的民族性傳承和發展,對異域文化的影響和接受等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范麗娟 ·文化研究 ·20.6萬字
本書收錄了《老子》八十一章和《莊子》三十三篇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對每篇作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老子》和《莊子》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產,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都有自己的理解。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非遺 ·45.5萬字
本書收入的是記者們對作者的訪談、報道,以及學界對作者研究的相關論文等,由此可從生動活潑的口語或他人的視角等來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湯一介 ·隨筆 ·3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