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羅蘭·巴特
作品粉絲 15 人
全部作品
“神話學家”羅蘭·巴特在《神話修辭術》中破譯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神話,探索將真實與人類、描述與闡釋、對象與知識的重新和解。巴特試圖向讀者表達,我們不斷地在對象與破除其神秘性之間航行,沒有能力恢復全貌:因為,如果我們進入到對象之中,解放了它,但卻摧毀了它;如果我們放任不管,我們尊重了它,但卻又使其神秘化。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3.7萬字
《批評與真實》可以被看成羅蘭·巴特對新批評運動的宣言。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激烈地反駁了其論戰對手、法國文學批評家雷蒙·皮卡(RaymondPicard)的論點和論據;第二部分,提出一種文學科學,即文學批評應該是一種開放式的、有風險的、賦予作品某種特殊意義的話語,它應該強加一種意義而不是分析意義如何產生。在論戰中,羅蘭·巴特把對手推向一種右派、甚至是極右派的立場,而自己則站在其對立面,加入到從普魯斯特開始,經過弗洛伊德、拉康、喬姆斯基、馬拉美、雅各布森、布朗肖,一直到巴塔耶、索緒爾、列維—斯特勞斯、盧卡奇、戈德曼等人組成的陣營。在這一陣營中,不再有詩人,不再有小說家,只有書寫本身。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3.4萬字
《流行體系》是貫穿巴特前后期思想、具有轉折上獨特地位的著作,而且從研究(1957—1963年)到出版(1967年)歷時十年。它強調以符號學理論為背景的建構方法,把流行服裝雜志作為一種書寫的服裝語言來分析,由此解答了流行體系既是不斷變異又是永恒回歸的雙重個性,并且認為服裝作為交流工具,我們的穿著方式是根據我們時代的慣例表達我們對于自己想要成為何種人所懷的希望。羅蘭·巴特的《流行體系》,相當詳盡地詮釋了這個時裝體系中的流行神話。對有意制造或有意破解流行神話的讀者,不僅可在《流行體系》中找到用之不竭的新觀念,并可借由《流行體系》的閱讀進程,探索當代思想大師的獨特創建,以及當前世界學術、思想的多元風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19.5萬字
《S/Z》是一本標志性的理論著作,它既是羅蘭·巴特文學思想的一次發展,也是所謂的結構主義向后結構主義轉變的一個里程碑。而這所謂的標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羅蘭·巴特從過去那種單純地運用符號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相關語言及文學理論,把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象,當作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和總體性的精神現象來看待的指導思想,轉變成了把文學作品看成是一種文本,一種文本的動態構形過程,更多地呈現為片斷性、發散性和游戲性特征的解構觀念,文本不僅是一種特有的游戲對象,而且它自身就處于游戲活動之中。這次羅蘭·巴特在基本文學思想觀念上的著名轉變,已經被寫進了無數的文學理論教科書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22.2萬字
《文之悅》是一部以沉思風格呈現出來的格言作品,共分四十六個片段,循字母順序排列。作者談論欲望,審視身體,將語言的混雜看作是達到極樂之境的契機,判定斷續可引動快樂,因而采用短片的寫作形式。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問題也是主要的話題。這個譯本還補入了《增補》和《文論》兩篇,增加了作者論說書寫與影像的文章和片段。
(法)羅蘭·巴特 ·外國隨筆 ·11萬字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為分析對象,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浪漫的愛情故事在這本書里被羅蘭?巴特拆解成各種情境: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訴方式和喃喃自語。兩年后,巴特將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融入到這種分析里,發展成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隨即風靡西方,被譯成近三十種語言,并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