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本書所收錄的杰出論文中,伯林討論了馬基雅維利、維科、孟德斯鳩、哈曼、赫爾岑和索雷爾等現代思想史上偉大的“異見者”。這些反潮流者的思想至今仍在挑戰著傳統的智慧,但他們的貢獻卻遠遠不為人們所認知。伯林以其非凡的想象性再創造力量,生動地揭示出這些被忽略和被誤解的思想家的真正創見,并以此來捍衛生活多樣性的理想和自由寬容的觀念。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42.4萬字
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暢銷書《象與騎象人》作者、TED演講人喬納森·海特最新力作。
(美)喬納森·海特 ·倫理學 ·40.1萬字
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困境,看似平凡的人性會變得怎樣?追隨書中的故事,我們來到戰火紛飛的中非,或目擊一場突如其來的校園槍擊案,或走訪處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兒童。在危機時刻,有一些善舉,有一些惡行,人們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做;外向與內向,同情與麻木,懦弱與勇敢,有一些性格我們以為自己永遠不必選擇。痛苦感知者,驅逐者,恐懼馴服者,觀看者,侵略者,部落主義者,養育者,求愛者,施救者,親緣主義者……我們大腦中不斷進化的模塊,塑造了十種潛藏我們內心深處的“人性”,在危急關頭它們決定著我們為善還是作惡。每一種人性都有符合進化理論的獨特解釋,每一種人性也幫我們解釋了日常可見的一些道德困惑:職場和學校里為什么會出現“小團體”,為什么集體會排擠個體?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有暴力傾向,犯罪基因真的是天生的嗎?為什么男人在美女面前就更慷慨大方?什么樣的人更具有同情心?同情的代價是什么?動一動我們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去探索人性海洋深處的黑暗與亮光,也許并不是為了得出悲觀的結論,也并非為犯罪開脫,它只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是誰,我們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
(英)德克斯特·迪亞斯 ·邏輯學 ·39.1萬字
《啟蒙的三個批評者》首次掘取以賽亞·伯林思想史研究項目中的三塊寶石,通過對啟蒙運動的三個批評者的共情視角和深層解讀,闡釋了這一充斥著過度科學思維的運動是如何遭到反對的。這三位批評者所做出的貢獻均無與倫比,維柯確立了人文科學,說明了它何以必然與自然科學不同;赫爾德開創了民粹主義、表現主義和多元主義(伯林把這一觀念發揚光大);反理性主義的哈曼則點燃了浪漫主義之火,這一重要的運動在對啟蒙運動的反對聲中發展壯大。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35.2萬字
“哲學是活的生命。”“哲學史就是哲學。”遵循“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原則,本書從古希臘哲學一直講到黑格爾哲學,突出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揭示不同哲學家出現的歷史順序與哲學概念發展傳承的關系,展現了哲學史就是哲學概念演變的生命歷程,而不是堆積以往哲學家思想遺骸的荒冢。作為一部講演錄,本書在作者多年講授的“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基礎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晦澀的哲學概念娓娓道來,并省去了引經據典之繁,可謂哲學入門書首選。此次修訂版特別增加“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一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從英國經驗論哲學和自然神論向德國古典哲學的過渡,彌補了初版之憾。
趙林 ·西方哲學 ·34.7萬字
《天下時代》是沃格林的五卷本巨著《秩序與歷史》的第四卷,該書突破了前三卷的既定設想,將歷史視為人參與具有終末論方向的神性在場之流的過程,并用這種修正過的歷史觀念,來分析大致始于波斯帝國崛起,終于羅馬帝國衰落,并涵蓋了東亞的中華文明的“天下時代”。這一時期的重要標志,包括“普世帝國”這種新政治單元的到來,“精神突進”運動的出現,以及若干普世宗教的勃興。《天下時代》秉承“歷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歷史”的基本理念,追溯并重估了人類社會在“天下時代”尋求秩序的種種嘗試,對于我們認識與反思現代社會秩序類型,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33.8萬字
本書堪稱當代國外學術界少見的博學之作。它把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和后現代主義這些重要主題置于現代性這一概念的總體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說確立了現代性美學研究的基本方向。《現代性的五副面孔: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后現代主義(名家文學講壇)》從美學角度分析了現代性的五個基本概念: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和后現代主義;對其來源、演變過程直至目前的狀況作了詳盡的論述,并列舉了豐富實例。作者還提出美學現代性應被理解成一個包含三重辯證對立的危機概念:即對立于傳統;對立于資產階級文明的現代性;對立于美學現代性自身。
(美)馬泰·卡林內斯庫 ·知識讀物 ·33.5萬字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進行了一種“治療性分析”。“秩序的歷史產生于歷史的秩序”,一切有價值的思想,都產生于思想家對其所處時代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思想最初的沖動,源于要去探析社會問題的來源,尋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興衰成敗對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在沃格林看來,古希臘的悲劇、哲學和歷史作品,無一不是這樣的憂憤之作。而當城邦的世界最終走向崩潰的時候,給城邦看病聽診的內科醫生是修昔底德,而負責治療、動手術的外科醫生,則非柏拉圖莫屬。用沃格林在本卷的最后一句話來說,這樣才構成了一種完整的“政治科學”。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32.5萬字
以賽亞·伯林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現實感》這本觀念史文集收錄了他的精彩演講和論文,覆蓋內容十分豐富。作為多元主義的支持者,伯林能夠以同情的態度講述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的發展、別林斯基和藝術的責任問題,觀點富于洞見。一個核心問題是,從社會研究到實踐,成敗的關鍵是什么?作者指出,實踐者的“現實感”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實感”指能夠敏銳感知某個時代的獨特風貌和其中各種微妙關系。伯林的文章也是“現實感”的典范。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理論流派 ·30.6萬字
生活中有不少問題,我們會很自然地從經驗出發給出答案。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無疑由此而來。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如果仔細地推敲一番,就會發現矛盾比比皆是。如果感觀可靠,那為什么同一張桌子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有不同的光影顏色?如果經驗可靠,那雞會不會困惑:為什么每天都來喂食的人最后卻把自己送進屠宰場?我們的知識可靠嗎?我們應如何從外界獲得知識?哲學思考的意義是什么?本書中,羅素一一給出了回答。本書是羅素的知識論作品集,首次匯編《哲學問題》《我們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我的哲學之發展》三部作品,形成了代表著作、課程講稿、畢生回憶錄參照閱讀的文本結構。閱讀本書,可以了解知識獲取的方法,欣賞邏輯推演的魅力,獲得免于平庸、勇于質疑、持于求知的精神力量。
(英)伯特蘭·羅素 ·理論流派 ·28.4萬字
本書是一套幫助你識破邏輯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達問題的實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歧,如何有效溝通、準確表達?面對熱搜和復雜的公共社會議題,如何獲得理性視角,達成共識?在與家人、朋友討論時,如何識別邏輯謬誤,抓住問題的核心,不被牽著鼻子走?資深辯論教練、管理咨詢者龐穎從十幾年的經驗中,總結了一套可遷移的思辨技巧與方法,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破”—帶領讀者識別13種邏輯結構,揭開我們身邊常見的邏輯謬誤;“立”——重塑9種分析問題邏輯框架,重塑論證的整體結構;“場景重現”——通過結合一系列真實案例的模擬演練,練習表達。這部分特別邀請辯手詹青云,雙方以模擬辯論的方式,生動演繹了思辨力的糾正與重塑。本書源自“看理想”熱門音頻節目《思辨力35講:像辯手一樣思考》,整合修訂后出版。
龐穎 ·邏輯學 ·27.9萬字
哲學究竟給我們上了怎樣的一課?面對浩如煙海的哲學作品,我們似乎很難找到答案。威爾·杜蘭特直面哲學中的教訓,從邏輯學與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美學、歷史、政治、宗教等方面,梳理了不同哲學流派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論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哲學作為一個輝煌的領域,在曲折中不斷發展,成就與教訓相伴而生。杜蘭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角度,他讓不同哲學流派的思想互相碰撞,我們在字里行間就能得到啟示:在認識論和神學領域,哲學是一個受害者;而科學與哲學互相依靠,哲學是“對經驗的一種整體性研究”。本書體現了杜蘭特豐富的哲學理論和深厚的思想底蘊,書中蘊含的哲學道理,經過歷史的錘煉,即使在今天,也仍能啟發人們客觀、理性、全面地思考未來。
(美)威爾·杜蘭特 ·邏輯學 ·26.5萬字
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征,并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相比《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給西方世界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
(英)亞當·斯密 ·倫理學 ·26.3萬字
以賽亞·伯林是20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扭曲的人性之材》這本觀念史文集中,他揭示了過去的觀念與我們時代的社會政治的動亂之間的聯系,如柏拉圖關于絕對真理的信仰與威權主義,18世紀約瑟夫·德·邁斯特的思想與20世紀法西斯主義,浪漫主義與激進民族主義之間的聯系。伯林引用“曲木”的比喻,站在捍衛個人自由和多元論的哲學立場,質疑對于人類重大問題給出的任何整齊劃一的答案。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26.2萬字
《秩序與歷史》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對古希臘文化的研究,從它在希臘古典時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統治時期達到的全盛。本卷正如其標題所示,主要是致力于對兩位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探究頂點的偉大思想家的作品的研究。通過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于靈魂、城邦和宇宙的思考的生動分析,沃格林展示了舊的神話象征體系是如何被更為分化的哲學象征所取代。盡管對舊的真理象征的淘汰和拒斥可能會導致混亂而令人絕望的相對主義,但沃格林仍然將它當作某種關于歷史進程的深刻思想的基礎。在他看來,歷史并沒有明顯的“意義”,然而每個社會都同樣追求過真理。盡管每個社會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開自己的命運,然而它們在各自的行為和制度中都創造出了承載各自生存意義的象征。歷史就在對意義和秩序的共同追尋中獲得了統一性。這種歷史觀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對當今時代有著諸多啟示。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25.6萬字
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本書編者約翰·布羅克曼召集了約190位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來回答這個“大問題”,并把他們的答案和論述集結成書。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這些“最偉大的頭腦”,看他們在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從而開啟你的腦力激蕩。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科學明星”,包括全球大數據權威阿萊克斯·彭特蘭、世界頂級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生物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互聯網思想家凱文·凱利、《全球概覽》創始人斯圖爾特·布蘭德等。智能機器真的會思考嗎?智能機器會進化出人類級別的智能,并超越其人類制造者嗎?未來某日,強人工智能是否會發動“權力之戰”,將人類驅逐出權力中心?人類是否會和人工智能和諧共處,實現人機大融合?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會在本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美)約翰·布羅克曼 ·邏輯學 ·25.4萬字
套裝包含《清醒思考的策略》、《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共三本。
(德)羅爾夫·多貝里 ·邏輯學 ·25.3萬字
借著為《德育鑒》撰寫題解的機緣,作者在本書中一氣呵成又多所發明、自成一體地解答了一系列極為關鍵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學難題,比如有無公德與私德之分、“為己之學”為什么反而是成己之學、心學比理學強在哪里、修己與待人的區別何在、道德要不要形上預設、怎樣才算是知行合一,等等。本書既承襲了梁啟超從《新民說》到《德育鑒》的轉向,也發揮了作者在《天邊有一塊烏云:儒學與存在主義》中的主張,從而在“有限理性主義”的思想基礎上,回應著國際學界有關世俗主義的最新論辯,重返了孔子早在軸心時代就已提出的最獨特又最具普遍意義的“人生解決方案”。
劉東 ·中國哲學 ·25.2萬字
在《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所收錄的九篇文章中,以賽亞·伯林探討了近三個世紀以來主導了歐洲歷史發展的一些核心觀念,尤其是追溯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這樣一些重要思想潮流的興起與流變。伯林所探討的主題包括:歷史中的實在論,政治判斷力,社會主義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與影響,浪漫主義所激起的激進文化革命,俄國的藝術責任概念,以及民族主義的起源與實踐。這些文章展現了伯林極度淵博的學識和啟人深思的洞察力。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25.1萬字
為什么要去關注那些討論基本問題的思想家?一扇門的打開如何引起其他門的打開或關閉?將哲學置于時代的背景下,作者與當代領銜哲學家展開對話,對談在20世紀占據主流并延續至今的哲學流派,審視哲學的常規分支,包括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科學哲學等,并結合相關歷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發展,進而發現思想家如何重述問題,如何看待自由、未來以及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尋找一條新的思考道路的嘗試必然是摸索性的,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想家用切身行動告訴我們,不要聽信權威,而要看看事實,然后自己判斷;只有投身于不同于技術性思考的反思中,才能為自己定位。
(英)布萊恩·麥基編 ·理論流派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