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美)埃里克·沃格林
作品粉絲 2 人
全部作品
《新政治科學》是沃格林的成名之作。在這部著作中,沃格林對近代以來占主導地位的實證主義社會科學方法提出挑戰,主張回歸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方法,即以政治社會的自我解釋為起點,分析各個社會賴以建構自身秩序的符號,進而探討人類政治社會的普遍秩序。沃格林在《新政治科學》中把代議制這一政治制度不是作為與每個社會有關之物而是作為人類對能濫用這些經歷來神化自己于絕對的追求,同真理聯系了起來這樣他就打破了由實證主義在事實和價值之間所設置的障礙。
(美)埃里克·沃格林 ·政治理論 ·11.6萬字
作為《秩序與歷史》系列終章的《求索秩序》,通過對柏拉圖、赫西俄德和黑格爾的深刻分析,集中闡明了前幾卷中關于超越的經驗。沃格林致力于在此書中完成“在眾多現代科學的視域下重述人性”的目標,并借此抵擋當下時代讓人的生存產生畸變的各種力量。由于沃格林的突然離世,《求索秩序》的論述未能充分展開,但是理論框架已基本完成。這本總結性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沃格林作為20世紀重要哲學家的地位;同時,它也為讀者自己對秩序的求索提供了一種典范。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10.8萬字
《秩序與歷史》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對古希臘文化的研究,從它在希臘古典時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統治時期達到的全盛。本卷正如其標題所示,主要是致力于對兩位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探究頂點的偉大思想家的作品的研究。通過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于靈魂、城邦和宇宙的思考的生動分析,沃格林展示了舊的神話象征體系是如何被更為分化的哲學象征所取代。盡管對舊的真理象征的淘汰和拒斥可能會導致混亂而令人絕望的相對主義,但沃格林仍然將它當作某種關于歷史進程的深刻思想的基礎。在他看來,歷史并沒有明顯的“意義”,然而每個社會都同樣追求過真理。盡管每個社會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開自己的命運,然而它們在各自的行為和制度中都創造出了承載各自生存意義的象征。歷史就在對意義和秩序的共同追尋中獲得了統一性。這種歷史觀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對當今時代有著諸多啟示。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25.6萬字
《天下時代》是沃格林的五卷本巨著《秩序與歷史》的第四卷,該書突破了前三卷的既定設想,將歷史視為人參與具有終末論方向的神性在場之流的過程,并用這種修正過的歷史觀念,來分析大致始于波斯帝國崛起,終于羅馬帝國衰落,并涵蓋了東亞的中華文明的“天下時代”。這一時期的重要標志,包括“普世帝國”這種新政治單元的到來,“精神突進”運動的出現,以及若干普世宗教的勃興。《天下時代》秉承“歷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歷史”的基本理念,追溯并重估了人類社會在“天下時代”尋求秩序的種種嘗試,對于我們認識與反思現代社會秩序類型,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33.8萬字
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中進行了一種“治療性分析”。“秩序的歷史產生于歷史的秩序”,一切有價值的思想,都產生于思想家對其所處時代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思想最初的沖動,源于要去探析社會問題的來源,尋求秩序之道,城邦的世界之興衰成敗對于存在真理的探究,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在沃格林看來,古希臘的悲劇、哲學和歷史作品,無一不是這樣的憂憤之作。而當城邦的世界最終走向崩潰的時候,給城邦看病聽診的內科醫生是修昔底德,而負責治療、動手術的外科醫生,則非柏拉圖莫屬。用沃格林在本卷的最后一句話來說,這樣才構成了一種完整的“政治科學”。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32.5萬字
本套裝包含:卷一《以色列與啟示》、卷二《城邦的世界》、卷三《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卷四《天下時代》、卷五《求索秩序》。沃格林從他關于符號形式的哲學理論出發,回溯了以色列王國、古希臘城邦、近東諸帝國、中華文明等不同社會的秩序體系,力圖從中洞見歷史與人類生存的真相,并闡明這些建構秩序的嘗試,給當今時代投下了怎樣的陰影,又保留了怎樣的希望。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147萬字
沃格林的鴻篇巨著《秩序與歷史》力圖在歷史的長流中見出人類用以規范他們個人和社會生存之秩序的符號形式。《以色列與啟示》作為這套五卷本叢書的開篇之作,首先考察了由宇宙論秩序所規范的古代近東諸文明,其目的是為了反襯和突顯以色列的歷史秩序所實現的“存在中的飛躍”。在以色列,歷史變成了一種生存方式。以色列通過一種對神的集體性回應行動而造就了自身,并把自己的過去解釋為一系列的成功與失敗,這些成敗根據存在的超越秩序(被啟示的)就可以得到理解。沃格林用他的符號形式哲學對《舊約全書》進行了創造性的解讀,圣經文本被看作普遍的存在戲劇的一部分,圣經敘事也被視為清晰表達了一個民族的秩序經驗的符號體系。
(美)埃里克·沃格林 ·理論流派 ·4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