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以“八個統一”為遵循,實施“問題鏈”教學法的關鍵在于針對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理論與現實邏輯提出問題,設置議題,展開研討,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鏈”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通過“問題鏈”教學,取得了打破傳統、雙向交流、全程參與、教學相長的特殊效果。本書真實反映了“戰疫”期間在線教學的有益探索,對于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的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豐富資料和重要借鑒。
張永奇編著 ·教育 ·14.6萬字
《傳統文化潤童心》一書,以傳統節日、傳統工藝、傳統游戲為主要內容,在主題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游戲等一日生活中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教學活動,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幼兒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可借鑒性經驗。《傳統文化潤童心》適合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以及大眾閱讀使用。
何艷萍 ·教育 ·19.2萬字
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用電安全、防火安全、運動安全、網絡安全、災害危險自救、防騙防盜防暴與防身自衛、預防黃賭毒侵害、飲食衛生與疾病預防、和諧相處與遵紀守法等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是各級學校用以指導廣大中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的良好讀本,也是各級圖書館收藏的最佳版本。
李英麗 胡元斌編著 ·教育 ·7.8萬字
書稿緊緊圍繞“學為主體”這一主題,從研究的提出,到研究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基本原則,尤其以“為學服務的集體備課探索、需求導向的校本課程構建、讓教于學的活力課堂建設、表現自我的作業改革研究”為專題,始終指向普遍意義的“學為主體”思想下的教育實踐活動。
瞿梅福 ·教育 ·19.4萬字
作者通過自己30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將教學的境界理解為學術、體悟、學科三個方面,教學的學術境界、教學的體悟境界、教學的學科境界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重境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術境界表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首要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中,教學研究與理論研究是使大學生能夠“回味無窮”的關鍵,也是使教師能夠“一身二任”(“教書匠”和“研究者”)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體悟境界表明,對教學本身的研究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步驟。它所涉及的教學對象、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師素質等多個層面的研究,是使教學散發出“魅力”的關鍵,是使教師能夠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學精神所在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科境界表明,教學是由學科支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對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提高起著重要的學理支撐作用。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結合,是使教學具有“后勁”的關鍵,是使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歷程中具有“專業歸屬”的根本。
張雷聲 ·教育 ·31.3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并總結了兒童身上存在的三種不同學習類型的特點與表現形式,引導家長從了解兒童不不同種類的學習方式,發掘兒童學習潛能,并且學會為孩子制訂出有針對性且符合自家孩子發展特點的個性化家庭輔導方法。書中通過大量的兒童學習輔導案例,詳細地解釋了了兒童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有口難言”,學習“一學就會”,做題“一做就錯”,考試“一考就糊”的問題根源,并列舉出導致兒童做題馬虎的不同類型,會讓家長在文中找到自家孩子身上實際存在的問題。書中還會有針對性地提供父母面對孩子的各種學習問題最具操作性的訓練方法,使每一位家長都能夠成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指導專家,是一本關于兒童學習潛能開發,集科普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于一體的家庭教育指導類書籍。
馬紫月 ·教育 ·15.4萬字
UDI(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通用設計理論是近些年來教學設計領域的新理論,它試圖建立一個立體、全方位的教學設計模式,從而滿足各種學習風格和各個水平的學習者的需要,最大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機會。筆者結合多年一線本科生教學的案例設計開發實戰經驗,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探討,并且總結了近些年在美國留學和加拿大訪學期間學習到的典型案例,探討通用設計理念如何在日常教學、科研中實現。
陳曦 ·教育 ·12.3萬字
《高等教育評論》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等教育評估與研究中心主辦,著力于研究現代大學教育問題,以敏銳的觸角、創新的理念,及時、全面、深入地反映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進展,通過國際視野,立足中國問題,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中國高校的發展,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楊燦明主編 ·教育 ·21.4萬字
本書作者美國教育界領軍人物托德·威克特爾和史蒂夫·格魯奈特,結合前沿的學校管理理論、經驗和研究,并結合真實案例,給出了構建積極型學校的有效建議,既包括理論精華也包括實操方法,并重點探討如可運用積極的方法,發揮教師、各級管理層的積極性和優勢,有效提高了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水平,幫助管理者建立更好的學校。
(美)史蒂夫·格魯奈特等 ·教育 ·5.4萬字
關于物種起源,假如一位博物學者對生物的相互親緣關系、胚胎關系、地質演替、地理分布,以及其他與此類似的事實進行思索,那么我們可以想象到,他或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物種同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而非獨立創造出來的。盡管如此,一個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無法令人滿意,除非我們可以科學地解釋這個世界的無數物種如何產生了變異,以獲得讓人稱贊的這般完善的構造與相互適應性。博物學者們常認為變異的唯一可能原因是諸如氣候、食物等之類的外界條件。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以后將要討論的,這是正確的;然而,如果把能巧妙地取食樹皮下的昆蟲的啄木鳥,它的腳、尾、嘴等固有構造,也只是歸因于外界條件,這會是多么的荒謬。再如槲寄生,需要從其他樹木中吸取養分,通過某幾種鳥來傳播種子,更因它是雌雄異花,必須依靠某幾種昆蟲才能實現異花授粉。所以,如果用外界條件、習性、或植物本身的傾向,說明這種寄生生物的構造以及和若干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也同樣是不合理的。所以,弄清生物變異與相互適應的途徑,尤為重要。在探討本題初期,我就發現對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研究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較好條件。結果證明是正確的,我發現在其他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有關家養下變異的知識有時即使尚不完善,但總能提供最好最可靠的線索。盡管這類研究,通常會被博物學者們忽略,但我仍敢于相信它所具有的高度價值。
(英)達爾文 ·教育 ·32.9萬字
本書在總結國外已有的跨文化適應和跨文化交際相關概念、理論和模式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力求體現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選擇來華任教的美籍外教和赴美中國留學生兩種人群做了調查研究,重點探討美籍外教在中國文化環境下的社會文化適應、教育適應和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大學校園的跨文化社會和學習適應,并對來華美籍外教和赴美中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和交際提出了具體的培訓建議和方法。希望能為廣大跨文化適應人群、跨文化學習人群、跨文化管理人群和跨文化教育人群提供較為全面的跨文化適應知識,為來華外籍人員和赴美中國留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當地文化提供實踐指導。
賴紅玲 王電建 ·教育 ·18.5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20年來在國內外公開發表的代表性學術論文,內容包含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高考制度與命題改革、語文教育哲學、語文教學論、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實錄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領域與學術志趣。
潘慶玉 ·教育 ·29.5萬字
本書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疑思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DHA130276)系列成果叢書之一。全書共有五章:第一章背景概述,包括宏觀視覺、問題提出研究意義;第二張基本認識包括內涵解讀、基本主張、基本課堂結構、基本策略;第三章教學變式,包括語言運用類、數理科技類、體育藝術類等18種教學變式;第四章實踐反思包括案例評說、策略感悟、模式運用三個部分。
四川省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編著 ·教育 ·17.1萬字
本書選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八個偉大精神,包括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分為“話擔當”“話奮斗”“話科創”“話合作”四個章節,分門別類整合了每種精神的精神內涵、發展歷程、精神故事。本書通過講述具體的人物、詳實的事件,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用故事來詮釋精神,讓讀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充分發揮偉大精神激勵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積極作用。本書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大學生和廣大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林海燕 ·教育 ·9.3萬字
本書聚焦中國大學與學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力爭講好中國大學與學科建設故事。本書從《大學與學科》雜志總第5-10期中精選了9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建設和學科制度,包括對經濟學、交叉學科、智能學科等學科發展理論和實踐的介紹,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特色實踐等內容。
范海林 方方主編 ·教育 ·0字
本書為復旦大學創始校長馬相伯等先賢論述大學教育的文章選編,內容涵蓋復旦大學創立經過及每個歷史階段的人才培養理念。復旦先賢對各自所處時代的教育都有十分清晰的認識與深入的思考,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復旦大學立德樹人的精神傳統得到不斷的傳承與弘揚。對今天的教育者來說,他們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吳曉明主編 ·教育 ·14.9萬字
教育興,則國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成就。“優先發展”是中國政府頒布的面向2020年教育規劃綱要20個字工作方針之首。
黃海燕 武宏鈞 溫濤 ·教育 ·14.5萬字
《大學的改革》是錢穎一過去10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擔任院長,過去15年在中國教育領域不懈耕耘的實錄。它包括《第一卷·學校篇》和《第二卷·學院篇》兩卷,前者涵蓋各種類型的學校,后者聚焦清華經管學院。本書體現出大學改革的一個主題——“大學為學生”,以及大學改革的兩項內容——“實踐現代教育理念”和“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本書在闡述教育改革思想的同時,真實記述了教育改革行動,重點體現“思行合一”。
錢穎一 ·教育 ·32.4萬字
工業化的學校模式已有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它還能滿足今天的需要嗎?學校的職能究竟是什么?賽斯·高汀在這篇三萬字的意見書里指出,互聯時代需要的不是讀死書的考試冠軍,不是聽指揮的產業工人,而是獨辟蹊徑的追夢者,是敢于打破成規的領袖、企業家、創業者、藝術家。本書于2012年2月27日發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書中簡述了現代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對教育體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膽而獨到的設想和建議,并開放版權,以期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賽斯·高汀 ·教育 ·7.2萬字
本書是清華大學教務長費孝通50年代的舊作,主要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適應新形勢,大學在管理體制、高考、教學、學制、精兵簡政、教師轉型、醫療互助、互助保險等各個方面進行的改造,從中可以看到政權更迭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以及大學適應新形勢的各種舉措,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珍貴史料。
費孝通 ·教育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