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力圖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高度,系統梳理、闡釋、研究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淵源、形成依據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拓展;聚焦于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最根本的理論、現實問題,并努力把握蘊藏在其中的指導中國社會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凸顯了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展,以及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趙笑蕾 ·社會學 ·24.1萬字
《制度創業的多重邏輯——城市基層治理創新擴散研究》是一本關于城市基層治理創新與擴散的專著。作為華東政法大學“棠樹文叢”中的一種,本書把城市基層治理創新擴散視為政府與制度的互動過程,并將這一過程分為采納和應用兩個階段。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三種擴散形態中政府與制度的互動過程的考察和比較,本書發現創新擴散過程中政府對創新采納會產生顯著影響,其中的因果機制是政府作為創新采納者的組織能動性,組織能動性差異的背后實際上是政府與制度的互動差異。在這個基礎上,本書進一步對創新擴散與創新制度化進行了理論拓展。
付建軍 ·社會學 ·22.5萬字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講,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熟人社會”成為人們描述中國鄉村社會性質的經典理論模型。然而,當前中國鄉村社會性質已經發生了顯著變遷,亟須多維度揭示、深描、解釋這種變遷,并從理論上進行提煉、概括。本書以“從熟人社會到半熟人社會”這一判斷為總綱,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結構—文化—價值”的分析框架,并從風土民俗、階層分化、人際關系、價值觀念、鄉村治理五個方面分20個專題深入探討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變遷。
陳柏峰 ·社會學 ·30.3萬字
本書是一部典型的民族社會學著作,以南方少數民族鄉村為例,探討了村民自治制度下我國鄉村村民的宗族意識、鄉村社會基層權力結構、鄉村精英的心態與行為、村民自治的民間基礎、電視傳播和鄉村旅游開發對鄉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變遷的影響,對于正確理解我國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狀況、搞好當地農村的建設和治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孫秋云 ·社會學 ·22萬字
我國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地毀壞了農村傳統村落的原生態,引起一系列社會變遷,導致農村社會的重大失衡。村落共同體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生存、適應、演變、轉型等問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本研究基于對不同類型村落的觀察,對現代工業型、專業市場型、歷史文化型、現代農業型、山區型、海島型等不同類型的村落進行特征概括,探析其變遷的環境條件、樣態表征、內生邏輯、動力機制等特殊機理,并對城市化進程中村落變遷的現狀作了理性反思,描繪村落變遷的理想圖景和發展方向,旨在為當前我國推進城市化提供經驗啟示。
任映紅 ·社會學 ·30.5萬字
2017年,雄安新區的設立、全面二孩的放開和去杠桿的不斷加碼……這些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出臺和政策的轉向將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社會和經濟生活。與此同時,一些突發社會事件也成為新聞熱點,進入公共視野,引發大規模討論。在國際舞臺上,美國重回單邊主義并制定減稅政策,鄰國印度也在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改革,或將對中國造成比較大的影響。AI技術的突飛猛進重燃人類對于未來的想象,同時也帶來對人工智能的而憂慮;考古遺傳學的突破或許能一舉解決中國人從哪來的問題;而與現實生活更加密切的是,手機支付剛提出沒幾年,無現金社會已悄然形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從不擔心未來,它到來的足夠快。”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社會學 ·35.2萬字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張利民 ·社會學 ·21.2萬字
本書以南嶺走廊瑤族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以空間理論為切入點,探討傳統村落文化環境保護與發展路徑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在桂、湘、粵交界區南嶺走廊瑤族六個支系中選擇具有代表性和不同發展模式的七個傳統村落進行田野調查,在村落個案調研及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瑤族傳統村落多維空間形態特征和文化環境演化規律,從而提出了富有創見的整體性保護對策建議。從空間理論入手理解村落的本質,建立“空間”與“文化環境”的理論關聯,實現了村落研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突破;同時,其豐富而深入的個案研究為我國當前倡導的傳統村落保護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扎實的材料和有益的借鑒。
馮智明 ·社會學 ·20.6萬字
張康之教授的《走向合作的社會》是一部立足于全球化、后工業化運動而構想未來社會的著作,在政治學、社會學和公共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方面都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轉型的運動中,這是一場只有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才能夠與之相比的偉大的社會變革運動。20世紀后期以來,人類之所以陷入“全球風險社會”之中,遭遇危機事件的頻繁造訪,都是這場歷史性的社會轉型運動所致,它使工業社會所建構起來的制度模式、治理方式和行為模式都陷入了失靈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探討了人類走向合作社會的可能性路徑,努力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社會變動中去發現支持社會變革的新因素,并從制度、社會治理方式以及人的行為模式等方面描繪了社會變革的前景,提出了基于信任的合作治理理論,展現了對合作社會的基本構想。
張康之 ·社會學 ·31.4萬字
本書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濫用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社會學的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個案深度訪談為輔,兼以參與式觀察及座談等多種方法,結合基層實戰經驗,對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濫用問題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濫用人群特點及發現方法等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對策。
阮惠風 ·社會學 ·29.3萬字
《第二性II》是二十世紀女性主義運動的理論基礎,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稱波伏瓦為“女性主義思想的泰斗”、“女權主義的思想導師和旗手”。書中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一改普通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讀來趣味橫生。波伏瓦作為思想家是超越時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問題直到今天還是社會的頑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觀這本書,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社會學 ·39.5萬字
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遇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四架波音客機被劫,先后撞擊世貿中心雙塔和國防部五角大樓,從而導致3000多人喪生和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同一天,知名雜志《紐約客》啟動了一項龐大的計劃,旨在完整揭示基地組織與9·11事件的來龍去脈。于是,《紐約客》記者勞倫斯·賴特受命出發,踏上了漫長的報道之路。2006年,賴特回家了。隨他一起回來的,是一份歷時5年、長達500多頁的深度報道。那么這一次,這個關于恐懼、陰謀和野心的故事,離令人不安的真相之間,又有多遠……
(美)勞倫斯·賴特 ·社會學 ·30.8萬字
那些本該天真爛漫的孩子,一出生就因腫瘤致殘而永遠失去了笑臉;那些心懷正義和良知的醫生、護士和科學研究人員,勇敢地將癌癥集群的案例推到了對污染視而不見的當局面前;那些對遭受病痛折磨的孩子永不放棄的父母,用他們的執著和愛,感染了一位誓死不再插手環境事件的律師,使他再次接管這場環境污染和癌癥集群促成的舉國矚目的污染大案。在一個原本什么都沒人過問的村鎮,突然之間一切都成了熱切討論的話題。"醫生要求聯合抵制化工廠","工廠拒絕搜尋任何可疑的污染物","首席健康專員說:那里的水不能喝!"和任何一個喪失了它所標榜的神話的文明一樣,斗爭和混亂隨之而來。漆黑午夜的偷排,光天化日的欺騙,公司的狡詐和貪婪,政府的忽視和冷漠,忍無可忍的民眾終于憤怒了。湯姆斯里弗,這個曾經風平浪靜的小鎮,自20世紀以來和現代工業的瓜葛讓它經歷了怎樣的桑倉和蛻變;今天的中國,曾經碧海藍天的土地上,污染與癌癥釀成的悲劇會否重演?當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一,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之時,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亟需反思。
(美)丹·費金 ·社會學 ·29.7萬字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總報告、技術報告與綜合分析報告和省域報告。總報告對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消費狀況進行總體評價,對中國公共衛生投入增長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技術報告為中國健康消費與公共衛生投入雙檢技術報告,綜合分析報告分別對全國恒宇居民健康消費需求景氣、全國省域公共衛生投入綜合評價進行了指數排行;省域報告則對省域健康消費需求景氣分別進行了排名和陳述。
王亞南 楊正權 主編 ·社會學 ·21.1萬字
本書分上下冊,內容包括探索“禁放”觀點、解讀“創新”亮點、播發“信息”熱點等六章內容,是作者馬光華圍繞煙花爆竹行業所經歷的一場全國性大規模“禁”與“放”的風波,以親身經歷和參與煙花爆竹“禁改限”的所感、所思、所為為基礎,用信息、匯報論文等紀實性資料,深刻闡述了如何正確引導煙花爆竹業行趨利避害,推動這個行業利國利民、傳承傳統文化。
馬光華 ·社會學 ·20.5萬字
現代鄉規民約是鄉民自發合意形成的行為規則,以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導鄉民行為,對其施行范圍內的每一位鄉民都有效,體現出鄉村自治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現代鄉規民約在我國農村社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視角、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維度、農村社會管理制度創新的角度、理論研究的高度以及實踐分析的層面全面剖析農村社會管理中的現代鄉規民約,探究其理論基礎、生成機理、運作方式以及社會價值,以更好地發揮現代鄉規民約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功能。
卞輝 ·社會學 ·21.8萬字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對社會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全書圍繞社會研究的原理、邏輯策略和科學程序,從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術三個層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釋與評估的各種方法、技術及其應用。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吸收了當代國外的最新發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國內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袁方 ·社會學 ·46.7萬字
本書對中國科學史的研究現實,特別是以李約瑟為代表的理性重建和以席文為代表的社會學重構兩種不同的研究范式進行分析與反思,并聚焦于“后李約瑟時代”實證主義科學觀逐漸淡出的現狀,對社會建構論框架下的社會學、女性主義、人類學等研究路徑進行分析與審視,剖析了當下文化相對主義科學觀的方法論根源、理論困境和現實危害,借鑒國際STS后人類主義科學觀的實踐生成論思想和史學立場,尋求能真正把握中國科學的實踐內涵與歷史發展的方法論路徑。
郝新鴻 ·社會學 ·20.9萬字
本書主要講解了與求職者密切相關的主題,內容包括求職者如何建立選擇意識,如何通過“利弊分析法”和“因素加權法”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何使用“START法則”打磨簡歷,如何使用框架思維以及邏輯、數據、故事“三大法寶”進行面試實戰,如何在初入職場時修煉九種思維和三種通用工作能力等。本書倡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理念,通過具體可行的方法告訴讀者,在諸如職業、行業、企業、自己的上級等相關的重要維度上,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本書適合互聯網產品和運營職位的求職者閱讀,是求職入門或轉行入門不可多得的閱讀材料。同時,本書適合有志于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畢業生、職場新手,或希望從傳統行業轉行到互聯網的求職者閱讀。
陳軍 ·社會學 ·30.6萬字
本書是根據第11版翻譯而成的最新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最新發展的議事規則體系,是一本經典、全面、權威的議事規則工具書。它不僅解決了十幾年來大量讀者咨詢所反映的共性問題,而且擴展了新的規則和程序,補充了更詳盡的解釋和說明,反映了議事規則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書內容共分20章63節,具體內容包括:第1—9節初步描述了議事規則的各項概念和規則;第10—39節詳細描述了各種“動議”的規則;第40—60節深入、完整、詳細地描述了議事規則的各類重要概念;第61—63節詳細描述了組織的紀律審查程序。
(美)亨利·羅伯特 ·社會學 ·4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