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基于對家族組織、草根廟會組織、妙峰山香會、北大天津校友會及南都公益基金會等不同社會組織的觀察分析,指出社會領域已經形成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并意味著國家和市場領域的弱化,政治、經濟、社會領域以各自的主導原則相對自主而又互為依托和支撐。基于這一發現,作者提出了公民互信與社會組織合法性和應責力的關系問題,對于我們加快社會組織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高丙中 ·社會學 ·21.7萬字
《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精選了“白絲帶終止性別暴力男性熱線(4000110391)”2013年以來的300多個“完整咨詢”中的94個經典案例,盡可能呈現性別暴力的不同類型、側面。希望幫助公眾更清楚地認識性別暴力,了解性別暴力的多種表現形式和危害性,培養公眾對常見的性別暴力“說不”的理念與能力。不少案例具有性別暴力的一些共同點,如對暴力的錯誤認知、暴力的循環性,以及施暴者較深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等,在分析的時候避免了重復。
陳亞亞主編 ·社會學 ·23.1萬字
本研究以中國紅十字會這一百年歷史且具有國際背景的研究認為,“自己人代理”機制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國家與社會關系發展的具體經驗和創新,在理論上形成了與“鄉紳社會”、“單位社會”等中間結構的對話,在組織治理思想上構成了外部制度設置應對組織“內部人控制”的反制。社會組織為主要案例分析對象,借助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和“自己人”概念建構的“自己“自己人代理”模式產生的根源是差序格局基礎上的“信任自己人的閉循環”,需要改進。研究及其發現對推動我國社會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政策意義。人代理”模型對其產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葛道順 ·社會學 ·23.1萬字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開啟了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新征程。目前,職業教育師資的“專業化”建設已經卓有成效,而職教師資“高素質”建設的素養標準和培養資源開發卻不多見。本書聚焦于職教師資的素養培養,從標準入手,創造性地開發了職教師資素養標準,并以此為基礎系統開發了用于職教師資素養提升的培養方案、核心課程、特色教材、數字化資源以及質量評價方案,其中不乏創新。
張鵬 董鵬中 王偉 ·教育 ·22.7萬字
本書以2014年通過結題評審的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為基礎,選編成書。這些優秀成果具有鮮明的寧波特色,內容豐富,方法科學,很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實地反映了寧波貫徹落實可行發展觀理論探索。
王海娟 ·社科總論 ·23.9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為邏輯線索,分三大部分展現各階段的突出成果: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為主,并精選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主要文章或講話,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篇目選擇上,本書努力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內容結構上,充分考慮三個組成部分的比例關系和整體聯系;在體例結構上,突出對重要論點的分析以及理論的整體結構、發展聯系和現實意義。
程樣國 胡劍鋒主編 ·教育 ·22.7萬字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刊刊發具有學術性、前沿性、思想性的有關中外城市史研究的相關稿件,涉及的內容包括: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與之相關的地理、建筑、規劃等邊緣學科和跨學科課題。本輯設有“區域體系與經濟發展”“市政建設與社會控制”“空間結構與環境變遷”“社會階層與文化教育”“學術述評”等欄目。
張利民主編 ·社會學 ·22.7萬字
本書匯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運用不同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論證了女性人才成長需要社會支持的命題。研究表明:女性專業人才能否得到社會支持是影響其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同領域和不同專業人才的性別比例大大影響了女性人才的產生和發展;全球民主化運動、相關性別知識的變化和女性領導的組織實踐,將成為推動女性人才成長的重要力量;投資女性教育、女性創業,重新評估女性勞動,特別是重新評估女性關懷勞動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李璽主編 石彤副主編 ·社會學 ·22.7萬字
本書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下,從多學科跨學科視野探討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國本土婦女研究,重點涉及大學生擇業質量的性別差異、貧困婦女的貧困測量、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工作與家庭平衡、托幼與養老制度改革、中國共產黨的家庭政策變革、性別視角下的婦女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中的難點、婦聯組織推動農村婦女參與基層治理的經驗和挑戰、男女平等價值觀的媒介傳播等,是新發展理念下婦女/性別研究的重要理論創新和實踐總結。
劉亞玫 杜潔主編 ·社會學 ·22.6萬字
《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前沿論叢》之一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及其創新策略研究》(BJA130097)的研究成果。全書共8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以“人”、“體制”、“差異”的關聯性為著眼點,探究不同辦學體制、不同區域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差異的表現及其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等問題。既從理論上探討了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創新的實踐困境與路徑,高職院校管理文化的基本結構、獨特性及其成因、異化與回歸、存在的“六重六輕”問題,具體分析了高職院校長質量文化領導力、教師管理文化、學生管理文化以及對組織承諾、組織效能的影響等問題,又在對浙江省、湖北省、貴州省等東部、中部與西部地區典型的12所學校實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全國部分職業院校管理的典型案例,內容豐富、分析透徹,啟示性強。
王振洪 ·教育 ·23.9萬字
本書考察互聯網和社交網絡對普通人的賦能,側重從日常生活的角度進行闡釋。互聯網和各種形式的社交網絡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本書用四個字母(H.E.R.E)概括生活在此處的“社會”或者展開行動的空間場域的基本特征。而如何創造條件跨越技術能力差異帶來的“鴻溝”、如何讓不同能力和條件的人群分享技術進步的紅利,也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
朱迪 何祎金 田豐 ·社會學 ·22.6萬字
本書為“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FHB150458)成果。本書通過在2所學校構建“教育議事會”制度的敘事研究,探索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內涵、架構與特征,總結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構建、運行的一般性規律,創新學校管理體制,提高學校效能,解決由于現行的學校制度下體制性越位、錯位和缺位而產生的諸多沖突與矛盾,逐步營造指向教育生態的區域和諧教育。
徐曉虹 ·教育 ·23.9萬字
書稿全面系統地反映2017年浙江大學事業發展及重大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了學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為浙江大學的教職員工提供學校的基本文獻、基本數據、科研成果和最新工作經驗,是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了解浙江大學的窗口。浙江大學年鑒每年一期。
浙江大學校長辦公室 ·教育 ·25.1萬字
本書對北京世婦會召開20年來,中國在提高婦女地位的國家機制、婦女與貧困、婦女與經濟、婦女與健康、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婦女的人權與法治保障、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婦女與環境、女童保護等領域的進展,進行了回顧總結,全面反映了中國在《行動綱領》重點關切領域的探索實踐和積極進展,特別是對中國深化改革過程中積極探索的法律政策的性別平等評估、反家暴立法、促進科學研究中的性別平等、政府貼息的婦女小額信貸等有中國特色的經驗給予了高度關注。
譚琳 杜潔 宓瑞新 ·社會學 ·21.7萬字
《中國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發展報告》是關于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研究的文獻介紹與摘編,旨在為語言文字行政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以利政策制定和實施者了解年度理論研究動態,把握重、熱問題,為學科建設積累資料、發現人才,以利相關研究工作深展、持續推。《中國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發展報告(2015)》是對2014年發表的關于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研究的文獻摘編,也是第一份年度報告。共收集、摘編文獻446篇,力求全面、完整地盤、梳理并向讀者展現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的年度發展情況。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語言文字 ·23.4萬字
《高等教育評論》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等教育評估與研究中心主辦,著力于研究現代大學教育問題,以敏銳的觸角、創新的理念,及時、全面、深入地反映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進展,通過國際視野,立足中國問題,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中國高校的發展,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楊燦明 鄒進文 高利紅 ·教育 ·21.7萬字
《行動者、關系與過程:基層社會治理的結構性轉換》內容簡介:社會科學研究以專業的方式來了解社會和描述社會,它既要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解釋問題產生的原因,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路徑。本文是基于社區調查所發現的基層社會問題而引發的思考。當前,我國基層社會治理面臨四大問題:一是部門壟斷與條塊分割及其所帶來的行政效率低下;二是基層社會原子化、社會內部凝聚力下降,社會成員個人理性增強而公共意識淡薄;三是政府行動多、社會行動少、政府行動與社會行動斷裂、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離散化;四是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差距過大、農民流入城市卻不能融入城市。
孔娜娜 ·社會學 ·22.9萬字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民族符號學理論框架就已經在西方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科研上逐漸成型。而中國學界對這一學科比較陌生,存在“日用而不知”的情況,不自覺地使用民族符號學的方法等。民族符號學包含著兩個彼此關聯的部分:一是民族學的研究者在研究民族問題或現象時有意無意地使用符號學理論對其進行探究;二是將符號學作為一種民族現象研究的總體方法論,視民族現象為“文化系統-語言模擬系統”的一部分,可以視為文化符號學的一個分支。本論文集所選的論文涉及兩個部分。希望本論文集的出版能使民族符號學在中國引起重視并蓬勃發展。
宗爭 ·民族學 ·22.8萬字
圍繞學校“四遞進、四維度、三服務”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模式,即“啟蒙、準備、試點、實施”四階段遞進式推進工作機制,“課堂-課程-專業-專業群”四維度內容建設機制,“服務校本學生、服務兄弟院校、服務社會人員”三服務機制。闡述教學信息化創新應用戰略思考、應用環境、制度建設、應用研究、課程案例、專業案例。
史習明 ·教育 ·25.1萬字
探索報刊媒體融合新思路。本書是2016-2017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起征集的全國30家媒體探索媒體融合新模式的案例集。
趙旭雯 ·社科總論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