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會員

一、戰前中國圖書館事業狀況。盧溝橋事變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迅速。這是以“一會三館”為代表的圖書館界、中央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我國圖書館事業遭受重創,東方圖書館被日軍焚毀,損失書籍50萬冊以上。日本的侵略,尤其文化侵略,暴露了日本的文化野心,也打斷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良好發展勢頭。我國圖書館界提出本位救國,應對危機。二、中國圖書館界的戰時轉型。盧溝橋事變后,我國圖書館界支持全面抗戰政策,展開戰時動員工作:一方面,圖書館界探討圖書館的戰時轉型或設立陣地圖書館等問題;另一方面,以國立、省立、大學圖書館為基干,圖書館界展開珍貴文獻轉移活動。我國圖書館界通過不同平臺,推進戰時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三、戰時圖書館的損毀調查。中華圖書館協會對戰時圖書館的損毀調查十分重視,一則搜集各種關于戰時圖書館損毀的調查報告,公諸于眾。二則請求協會會員或相關人士協助進行圖書館損毀調查。中華圖書館協會從事戰時圖書館損毀調查顯示:日本對我國的文化侵略是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進行的,是日本全面侵華的內容之一。該項調查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摧殘我國文化事業的罪行,激勵國人奮起抗戰的民族精神,為戰后向日本文化索賠提供了堅強依據。四、向國際社會征集書籍。為了彌補因日本侵略而造成的書籍缺失,我國圖書館界向國際社會展開征集書籍活動:中華圖書館協會向歐美各國征集書籍。戰時圖書征集委員會于1939年開始征集活動。圖書館界征集的書籍,部分滿足了國內各大學、科研院所對外文書籍的需求,也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在我國的文化暴行,加強了我國與歐美大國之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客觀上配合了中國政府的國際宣傳。五、推動戰時西部地區圖書館建設。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主要包括四川省立圖書館、北平圖書館、中央圖書館、西北圖書館等。中華圖書館協會在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規劃、圖書館籌備、圖書館維持等方面建言獻策,貢獻良多。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適應了戰時文化建設的需要,形成了我國新的文化基地,促進了大后方的文化發展,在文化抗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六、籌劃戰后圖書館事業的復興。1943年,旅美學者發表戰后中國圖書館復興設想,拉開了我國圖書館事業復興的大幕。1944年,我國圖書館界正式啟動了戰后圖書館復興工作。我國戰后圖書館復興,對內依靠圖書館界的努力推進,對外尋求美歐大國的支持。圖書館界接受淪陷區的文教機構、接受歐美大國的書籍援助,為民族復興的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圖書館界與歐美圖書館界密切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設,使中國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結論。戰時圖書館界立足本位工作,支持全面抗戰,區別于軍事抗戰、政治對抗,是一種文化救國,開辟了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文化救國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劉勁松 ·圖書檔案 ·32.6萬字

從“反再現”到“承認的政治”:女性身份認同研究
會員

在菲勒斯中心主義社會,社會性別是一種有誤的再現,暗藏著男/女二元對立的結構。在這一再現系統中,男性被確立為主體,女性則被再現為他者。如果說反再現為女性身份認同確立了邏輯起點,那么解構則為女性身份認同的建構提供了具體的策略。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建構而言,(對結構與中心的)解構與(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建構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女性身份認同是被召喚出來的否定性存在,這種否定的身份認同為缺席的女性提供了實現身份認同的契機。主體性是建構女性身份認同的阿基米德點,要想擁有占據積極位置的身份認同,首先必須獲得主體的資格,作為主體言說自己。在幻象與真實之間,人們很難為象征秩序之外的女性主體安排或設定一種未來。只有作為主體進入菲勒斯話語系統,女性才能確立自身的主體位置,建構主體性身份。承認作為一種身份模式,處理的也是同一性與差異性的問題,但承認不僅能夠克服身份認同可能引發的分裂,而且能為其提供道德基礎。不過,承認政治作為正義的一維并不能單獨實現其斗爭目標,故需要把女性身份認同的建構納入到性別正義的版圖。

傅美蓉 ·社會學 ·23.7萬字

增長:從細菌到帝國
會員

增長一直是人類社會的一個不言而喻的、明確的目標。增長現象支配著世間萬物。小到微生物個體和群落,大到帝國、文明乃至星系,都處在動態的增長變化過程之中。在本書中,斯米爾帶領讀者回溯了從微生物的感染到動植物的新陳代謝、從早期農業的出現到帝國與文明的興衰等種種增長現象。在自然環境中,人類馴化了動植物,改變了它們的生長,使其成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家禽、家畜和農作物的生長與它們處在自然環境中的祖先的生長截然不同,而這正是維持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關鍵基礎之一。相比之下,在由人造物和人類行為組成的環境中,增長現象更為可觀:技術革命和一系列新原動機的出現,將人類從依賴人力和畜力、增長緩慢乃至停滯不前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人口、經濟和文明的形態。然而,對任何增長來說,物質基礎都是不可或缺的?,F代社會的高速增長建立在大量使用經過億萬年才積累起來的化石能源的基礎之上,現代人類對地球上的其他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在長遠的未來,我們能否一次次地通過技術手段,讓自己走上新的增長之路?技術樂觀主義者們或許對此深信不疑。但本書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謹慎態度。在一顆有限的星球上,無限增長顯然是荒謬的?,F代社會必須馬上采取重大措施,才能確保生物圈的長期宜居性。

(加)瓦茨拉夫·斯米爾 ·社科總論 ·43.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凉山| 额尔古纳市| 徐州市| 桦川县| 祥云县| 大石桥市| 三门峡市| 博野县| 犍为县| 海城市| 沈丘县| 高台县| 台州市| 丰顺县| 永泰县| 大理市| 鄂尔多斯市| 甘肃省| 密云县| 菏泽市| 蕉岭县| 洪湖市| 运城市| 喀喇沁旗| 朔州市| 五华县| 顺义区| 肇东市| 永和县| 东城区| 左云县| 吴桥县| 朝阳市| 馆陶县| 外汇| 布尔津县| 乃东县| 温泉县| 扶风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