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童慶炳文集》之一,本書是作者談現代文學理論、文藝社會學、文藝社會心理學、毛澤東講話研究等論文和短文,既有談及《一個人的遭遇》和《告別馬焦拉》等原創作品的文學批評,又有涉及電影《集結號》等的評論心得,是作者多年來的文學思索,也是作者多年來對文學理想燈火的尋找,作者最后認為:文學理想在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審美升華三者的辨證關系中。
童慶炳 ·文學理論 ·34.9萬字
《中國散文小說史》是一部闡述中國散文和小說發展歷史的專題著作。全書分“緒論”和上下兩編。上編按時間順序,敘述中國散文發展的過程;下編則以類型的演進,闡述中國小說發展的軌跡。
陳平原 ·文學理論 ·26.3萬字
以格林布拉特為代表的“文化詩學”主要以區別開歷史主義和形式主義又利用了兩個學派的資源而著稱。本書認為其核心在于以福柯的權力思想來闡明文學活動,以此作為不著邊際的歷史主義真正走入現實的標志,也是形式主義走出語言牢籠的關鍵。在對“莎劇以及“英國早期浪漫主義”的具體枇評中,肯定了作者、文本和讀者三個藝術生成維度相通的權力博弈關系,并在這些節點所形成的詩學“振擺”空間中表達其文學批評的整體理念。
張文濤 ·文學理論 ·21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研探明末清初散文的成果結集。上編通過一系列明末清初散文作品文本內外的細讀和箋釋,探索這一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尤其是文人心靈的詩意呈現。其中對《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篇目的解讀,多有創獲。下編選取明末清初有代表性的文化中介和作家及群體進行深入考索,探究明末清初散文演變的多元態勢和生動景觀,改寫了長期以來文學史著對這一時段散文演變歷程較為簡單的描述。
張則桐 ·文學理論 ·20萬字
一般認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創立,始于乾隆年間姚鼐對“桐城文統”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歷史如何?作者認為,從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書等拔貢入國子監開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發,這二十多年間,文壇上曾有一個以戴名世、方苞為核心的江南士人團體。相近的籍貫、趨同的志向、重疊的經歷、深厚的交誼,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富有影響力和傳承性的作家群體。全書從時代背景、文體論、作家論三個層面,對這一群體的文學活動進行了描述,充分展示了他們在“狠雜供悅之文,霧塞一世”之時,力求“正聲”的動機和實踐。
師雅惠 ·文學理論 ·34.4萬字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很多關于災害的作品。這些作品記敘了自然災害的恐怖場景、人們困苦的生存狀態與痛苦無望的心態,記錄了多種抗災、救災及防災手段,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本書以文學為本位,采用災害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對古代文學的災害書寫進行了宏觀考察,總結了其中藴含的可貴的民族精神,對當下精神文明建構有重要意義。
王煥然 ·文學理論 ·25.3萬字
《美的考索》是《中國美學范疇叢書》中的一種。該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對中國美學想象中的“美”這一重要觀念和范疇,從發生、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作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考索。中編和下編描述儒、道、墨、法、玄、佛各家在政事、社會、人格、自然、藝術等領域的審美創造與接受的不同表現,并作出若干比較性評價。
陳良運 ·文學理論 ·25.1萬字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是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文學史,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生動講述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對作品有體貼入微的感悟分析,活現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壇的恢宏歷史,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狂飆突進的青春樂章。本書雖分六卷,但每卷獨立成章。《德國的浪漫派》分析了荷爾德林、施萊格爾兄弟、蒂克、霍夫曼、沙米索、諾瓦利斯、艾興多夫等德國浪漫派作家的創作及其與雪萊等作家的淵源。譯者劉半九即詩人綠原,其譯文兼具理性與詩情,與原著相得益彰。《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我社即由綠原主持出版。
(丹麥)勃蘭兌斯 ·文學理論 ·21.5萬字
姜宸英(1628—1700),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市)人。早年,與朱彝尊、嚴繩孫并稱為“江南三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被薦入史館,參與《明史》修纂。一生艱于科考,屢試不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及第,時年已七十歲。康熙三十八年(1699)為順天府鄉試副考官,因科場作弊案牽連入獄,不久死于獄中。其著述豐富,有《姜先生全集》三十三卷、《詩箋別疑》等存世。本書對現有的關于姜宸英的研究成果試做述評,并指出進一步研究的學術增長點與可能性,以期推進、深化有關姜宸英的各個方面的研究。
杜廣學 ·文學理論 ·26.3萬字
本書收選《文史哲》近三十余年來刊發的有關中國古代文學作家、作品、文學現象等相關問題的考證性文章24篇,這些文章,或訂正前人研究之疏誤,或發文府之隱秘,資料扎實,探賾索隱,考證深入,頗具功力。既有名家如傅璇琮、蔡厚示、牟世金、凌迅、劉文忠、張忠綱等先生之力作,亦有學界青年新銳之佳制,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參考價值,于古代文學研究大有裨益。
周廣璜 劉麗麗編 ·文學理論 ·28.8萬字
本書以敏銳的學術眼光捕捉到常為愛倫坡小說研究者忽略的語義邏輯問題,在確定了坡的小說邏輯詩學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別圍繞“文學與控制論”“視差與表層閱讀”“文類能量與進化”“語言游戲與語義增殖”“新媒介與秘密寫作”“文學與儀式”以及“雙重束縛與替身結構”等七個層面對坡的小說加以重新闡釋,凸顯其寓意賴以發生的邏輯機制。
于雷 ·文學理論 ·23.6萬字
這是一本在大主題下分版塊、章節組合而成的著作,主題是對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200年間英國現代小說從初步形成至鼎盛至過渡時期最杰出作家代表作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評論。作家包括亨利·菲爾丁、簡·奧斯丁、狄更斯、愛米麗·勃朗特、哈代、蘇珊·希爾等,作品有《棄兒湯姆·瓊斯史》、《傲慢與偏見》、《大衛·考坡菲》、《雙城記》、《呼嘯山莊》、《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我是城堡之王》等。
張玲 ·文學理論 ·24.3萬字
本教材為外國文學史的配套教輔,既適合于學生自學,更可作為考研復習資料。本書由外國文學研究知名專家擔任主編,組織多位外國文學教師及考研成功的碩士、博士編寫。
曾艷兵 ·文學理論 ·29.8萬字
本書專門討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古體小說”,即主要著錄于子部小說類的非白話小說,力避西人觀念影響下的現代小說觀念,從“古體小說”這一中國傳統文類出發,考察古人相關認識的變化,對其特性和內涵的框定及流變,還原歷史實相,頗多創新之處。
郝敬 ·文學理論 ·26.2萬字
本書在前賢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敦煌文獻、碑銘、墓志、家譜等新出土文獻,探討了東遷色目人的西域文化背景及其歷史淵源,色目作家的創作情況。以大都不忽木家族、貫氏家族、廉氏家族,中原崇喜家族、馬袓常家族,福建王翰家族為例探討了色目家族文化文學的發展演變,揭示了色目家族東遷后家族文學創作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本書還探討了色目作家文學創作的地域特征,闡述了色目作家與元代理學的關系及其對元代文壇的影響。
胡蓉 ·文學理論 ·22.3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時間維度對達斡爾族書面文學進行整體性觀照,厘清了達斡爾族書面文學發展的總體路向及其價值意義。下編以經典作家與作品為核心內容展開考察,圍繞其發展變化與審美表現,探尋了達斡爾族作家在不同時期的寫作特質和氣質品格。
托婭 阿茹漢 ·文學理論 ·39.1萬字
本書把先秦文學放在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中,系統闡述了先秦文學蘊含的藝術精神、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重新審視了先秦文學的有關問題,有意識地打通精神思想與文學表現的隔閡,提出精神思想不僅作用于文學內容,也直接影響文學表現,對文學自覺、賦詩言志、楚辭藝術等等都進行了獨到的探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書中對神話的民族精神、《周易》的文學精神、《詩經》的文學自覺、賦詩言志的文學意義、諸子的思想與文風、《楚辭》的辯證藝術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見。本書的重點在于對先秦文學的價值與意義重新思考,從而確定其在中華文化發展、中華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張慶利 ·文學理論 ·23.3萬字
本書是目前國內學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記》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記中關于國際交流、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史料,通過日記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文學生活,分析總結了冰心日記的文體風格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學觀念。作為研究《冰心日記》的創新性成果,本書對中國現當代作家研究、日記體文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劉嶸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著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重要文學現象進行梳理,內容涉及魯迅、郭沫若、沈從文、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趙樹理、楊沫、王安憶、馬原等當代小說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從文化社會學、文藝心理學、敘事學等諸方面展開論述,通過現代文學史及當代文學史書寫中的重要現象討論現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及變迀問題。
魏巍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梳理了審美主義思潮從萌發到擴張的紛繁復雜的流變過程,展現了現代性內部的矛盾與人類的生存困境,呈現出豐富而多彩的文學景觀,有助于重新審視個體生存、情感體驗、時間感悟、倫理建構、藝術救贖等與現代人切身相關的精神性命題,觸及了人類命運、人性秘密與生存意義等文學本質性問題。本書還揭示了審美主義內部的矛盾危機,探析其交織著頹廢與先鋒、反叛與媚俗、自由與虛無、藝術與生活、靈與肉等多重面孔的復雜樣態。在當前這個“過度”審美化的時代,重新審視審美主義思潮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顧梅瓏 ·文學理論 ·2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