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過和沒有讀過《紅樓夢》,生命中有些東西是不一樣的。《紅樓夢》無疑是阻隔在讀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幾次拿起,前五回都讀不完,就昏昏欲睡了”。如何才能真正進入紅樓世界?本書是“得到”、新東方經典領讀人劉曉蕾寫給《紅樓夢》初讀者的十二堂課。全書按“部編高中語文教材整本閱讀要求”擬定框架,從成書背景、人物故事、經典橋段,到詩詞語言、社會習俗、文學藝術價值諸方面,正本清源,做扎實精當又富于個性的解讀。
劉曉蕾 ·文學理論 ·27.7萬字
《中華詩詞研究》由中華詩詞研究院、復旦大學中文系心編,由“前沿速遞”“詩學建構”“詩史掃描”“詩教縱橫”“中外交流”五大欄目組成,共23篇文章,從研究與創作兩個視域貫通古今,涉及中外,對中華詩詞進行整體審視,探討中華詩詞的傳承與創新,對引導和促進當代詩詞創作與評論的健康發展,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中華詩詞研究院 ·文學理論 ·27.8萬字
“倭寇文學”是將明代“倭寇”這一歷史事件加以文學書寫的獨特題材類型,在中日兩國文學中皆頗具規模。而兩國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場和視角,決定了兩國“倭寇文學”全然不同的觀照與描寫,由此形成了“中日視差”。本書通過分析兩國的“倭寇文學”,在歷史真相與文學想象之間,在史料記載與歷史注解之間,在國別與區域之間,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異乃至錯位,從而有助于具體而又深刻地認識日本民族的歷史觀念與文化心理。
郭爾雅 ·文學理論 ·23.5萬字
本書運用英國F.R.利維斯、T.S.艾略特,美國哈羅德·布魯姆,法國雅克·德里達、朱莉婭·克里斯蒂娃、蒂費納·薩莫瓦約,荷蘭杜威·佛克馬等文學理論家的著述,對“傳統”“影響”“蹤跡”“互文”等文學史問題進行研究闡釋,不局限于現代范疇,也超越內部或外部研究視域。
張蕾 ·文學理論 ·33.7萬字
《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深入淺出地系統評介敘事學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方法,評介敘事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敘事學的目的、性質、特點、作用以及學科定位,較為準確地把握有關概念和方法,注重介紹切實可行的敘事學研究方法,以及與敘事學方法構成互補關系的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時將對中國敘事作品的分析和對西方敘事作品的分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中外敘事作品的結構技巧均能有較好的了解。
申丹 ·文學理論 ·21.4萬字
本書專門討論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古體小說”,即主要著錄于子部小說類的非白話小說,力避西人觀念影響下的現代小說觀念,從“古體小說”這一中國傳統文類出發,考察古人相關認識的變化,對其特性和內涵的框定及流變,還原歷史實相,頗多創新之處。
郝敬 ·文學理論 ·26.2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人文》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祝曉風主編 ·文學理論 ·32.1萬字
《章回體小說的現代歷程》借鑒西方的文化形態學方法,恰切地把握了中國章回小說本身及其各種表現形式或表象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綜合了“內部”與“外部”的體系化研究,能夠在歷史的復雜情境中透視出章回小說本體的“心靈”律動。同時也引入西方小說作參照,使得本書既屬影響研究,也是共時性研究。兩相觀照下,現代章回小說的生命形態得到了更清晰的呈現。
張蕾 ·文學理論 ·26.8萬字
明末清初,嶺南不少士人投身于抗清斗爭之中,催生了當地直雄的士風。在以屈大均為代表的詩人的推動下,嶺南詩壇迅速走上巔峰,與中原、江南詩壇鼎足而三。《屈大均與明末清初嶺南詩派》一書從“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切入,展現了在華夏道統和文統的承續面臨空前危機的時刻,屈大均以傳承華夏正統文化為己任,不但建構了嶺南文化與中原華夏文化的關系,而且塑造了嶺南詩派的鮮明特點,對嶺南地區的詩文創作和文獻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王富鵬 ·文學理論 ·42.9萬字
南宋羅泌的《路史》,是一部保存有極為豐富的輯佚資料的神話學著作。本書首次全面且系統地考察了羅泌的家世和《路史》的文獻學及神話學價值。考察時,本書以對《路史》文獻構成所做的全面細致的梳理為依據,既揭示《路史》文獻來源的豐富性及其在輯佚方面的獨特價值,又凸顯羅泌搜集神話傳說資料來構擬上古帝王譜系時,陷于“駁雜而無倫”的困境,非刻意為之,而是受“神話歷史”思維的影響所致。
朱仙林 ·文學理論 ·34.3萬字
本書是中國第一本以三線建設為主題的紀實性著作。書中真實地再現了中國直升機生產基地之一的樂河機械廠,從北國冰城哈爾濱搬遷到贛北山區的一個大山洞里。為了搶在戰爭爆發前生產出軍用直升飛機發動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當年設計、當年基建、當年搬遷,當年出產品”,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工業壯歌。作者李金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隨父母從黑龍江來到江西,在遠離家鄉的樂河邊上,他親眼目睹、親身參與了那個工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苦建設過程、也親自體驗了那個工廠后來逐漸由盛而衰直至消亡的悲壯結局。本書生動具體地描寫了“三線人”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風云壯舉,同時也披露了部分鮮為人知的奇聞趣事。
李金聲 ·文學理論 ·24.3萬字
本書是作者研究中國古代小說與小說家的論文選集。共分四卷,卷一從各種角度探討章回小說名著的特點與價值。卷二重點研究話本小說的文體特征與演變規律。卷三主要論述古代小說家的思想觀念及其對創作的影響,考證小說的作者與版本。卷四分別評述兒位研究古代小說的著名學者的學術貢獻與研究個性。
傅承洲 ·文學理論 ·29萬字
本書從縱向和橫向上對象征主義展開深度研究。前四章歷時性地梳理象征主義流派發生、演變、衰落的歷史,描述象征主義在歐美的影響。后四章偏重共時性的、綜合性的研究,主要探究象征主義的神秘主義、音樂美學、自由詩理論和文化背景。
李國輝 ·文學理論 ·39.8萬字
打開現代中國的一種方式,是打開現代文學。作為“錢理群現代文學課”系列,這一本《中國現代文學新講》,實質上就是一部“錢理群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它以“現代文學三十年”發展脈絡為基本框架,精選45位作家、60多篇作品,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回到文學閱讀、文學教育與文學史研究的起點與原點,回歸文學本身——無論“新編”還是“新講”,“新”就新在“以作家、作品為中心”。一個基本事實:文學史的大廈,主要是靠作家,特別是大作家、經典作家支撐的;而作家的主要價值體現,就是他的作品文本。離開了作家、作品這兩個基本要素,就談不上文學史。從1910年代《新青年》雜志誕生,現代文學三十年,歷經啟蒙、建構、縱深發展,薪火不息,既有“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也有周作人、朱自清、沈從文、馮至、蕭紅、張愛玲、艾青、趙樹理、丁玲、錢鍾書、廢名、穆旦、汪曾祺……整個現代文學史就是一部現代中國人的心靈史,是現代作家作為現代中國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社會變革與轉向作出內心反應和審美反應的歷史。研究問題,輸入學理,作為《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主要作者、“大文學史”理念的倡導者與實踐者、資深中國現代文學史家——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這一本《新講》是他的第100部著作,80多歲寫于養老院,也是錢理群文學史著述系列的“收官之作”。他說,依然只具有“有缺憾的價值”。他還說,教育沒有文學,人的生命中沒有文學,就失了“魂”,會導致民族的精神危機。
錢理群編著 ·文學理論 ·47.2萬字
本書主要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為研究方法,結合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歷史、政治、社會背景,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了王爾德創作的倫理思想在其藝術實踐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揭示了王爾德藝術實踐中的倫理內涵和內在關聯,著重探討了藝術與倫理道德既相沖突又相互融合的具體特征。
劉茂生 ·文學理論 ·24.6萬字
安徽歷史上文學要籍眾多,且多有影響,對其進行論述是很有必要的。本書對先秦至清末(1840)的皖籍文學家現存重要文學創作、重要詩話文論著作或編選的重要詩文集共100余部進行解題,每題范圍為作家生平事跡、主要著述及版本、重要文學要籍內容以及文學成就等方面,尤以后者為重點,對安徽省文學要籍的總體研究有新的突破,對地方傳統文學和文化見建設提供學術資源。
郭全芝 ·文學理論 ·40.5萬字
梁思成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建筑學家之一,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的杰出代表,其學術活動涉及建筑史研究、文物建筑保護、建筑教育、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藝術史研究等多個領域,并皆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本書為關于梁思成學術實踐的專題研究,全面涵蓋其1928至1955年間各個時期的學術活動,包括:創建東北大學建筑系及其早期的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調查(1928-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及開展古建筑調查與研究(1931-1946年);創建清華大學建筑系及其教育實踐(1946年以后);參與新政權建設(1949-1950年);參與首都規劃工作并提出“梁陳方案”(1949-1955年);保護北京市文物建筑(1949年以后);積極探索建筑民族形式的實現路徑(1949-1955年)。作者廣泛搜集梁思成著述、相關回憶錄、歷史檔案、報刊資料、研究論著等大量文獻資料,在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礎上,站在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對梁思成的學術實踐活動及其生平做出客觀的觀察和剖析,提出了許多具有獨特創見的觀點。
胡志剛 ·文學理論 ·25萬字
本書共分四部分:1.從美國文學總體介紹到側重20世紀不同時期美國文學的特色,尤其是當代發展較快的計歌和女性文學進行分析;2.討論具體的作家作品。如最先譯成中文的斯托夫人及《湯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國的接受,海明威、福克納的作品等;3.側重于美國文化的特點,如《飄》、《麥迪遜具的橋》(即《廊橋遺夢》)為什么會暢銷及圍繞戲仿《飄》的《風已飄去》的官司,從不同側面看美國社會的一些文化現象;4.重點探討加拿大文學(同屬北美文學)和一些具體的作家與詩人。本書既有對美國文學總體介紹到側重20世紀不同時期美國文學的特色,又有對具體作家及具體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對美國社會文化的介紹。是一本了解美國文學與美國文化的參考書。無論對普通讀者還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有可讀性及參考作用。
陶潔 ·文學理論 ·33.5萬字
《技術大全》到底是什么?是以“全工程學”為主題的文明興衰文集?是對人類過去與未來的控制論詮釋?是透過建造者的眼睛看到的宇宙圖景?是大自然的力量與人類雙手的創造中與工程學相關的事兒?是對未來千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預測?是一組過于大膽,以至于很難宣稱有什么扎實科學依據的假設?的確,每項都有一些吧。”《技術大全》是對阿奎那《神學大全》的戲仿和回應,出版于1964年,涉及演化生物學、物理學、信息學、熱力學、控制論等方面的內容,呈現了各種突破帶來的深遠影響,如克勞德·香農對信息理論的發展,艾倫·圖靈在計算方面的成果,以及約翰·馮·諾伊曼對博弈論的探索等等,討論了演化、宇宙、社會、現實、人工智能、創造世界等深刻的問題。出版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討論。
(波蘭)斯坦尼斯瓦夫·萊姆 ·文學理論 ·35.2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不僅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說理論研究上也頗有建樹。本書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論文,分別論述作者對奧斯丁,愛略特,康拉德,哈代,勞倫斯,福斯特等人作品的看法。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學論點,如時代變遷論,人物中心論,主觀真實論,突破傳統框子論等,以及她的批評方式,如印象式,透視式,開放式等。尤其是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作者以幽默譏諷的筆墨,抨擊了當時男性作家對女性作家的性別歧視,被認為是一篇文學界的女權宣言。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文學理論 ·2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