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夫妻團體法:法理與規范
冉克平 著
更新時間:2023-04-21 18:17:08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注釋
2020年5月頒布的《民法典》將婚姻家庭編納入其中,不僅開啟了婚姻家庭立法的新篇章,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婚姻家庭制度具有較強的倫理色彩,因而常常被視為一國的固有法制,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本土化特征。夫妻團體構成現代婚姻家庭的軸心,是觀察和分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重要概念和視角。《夫妻團體法:法理與規范》以“夫妻團體法:法理與規范”為題,以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制定與實施為背景,針對夫妻團體的法理與規范,從立法論與解釋論兩個層面就夫妻團體的價值變遷、夫妻團體中的意思自治、夫妻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的界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區分及其清償、夫妻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配條款、夫妻身份權的性質及其效力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而翔實的分析。
- 注釋 更新時間:2023-04-21 18:17:08
- 參考文獻
- 第三節 婚姻家庭編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 二、婚姻家庭編的價值理念
- 一、婚姻家庭法的價值變遷及其分歧
- 第二節 婚姻家庭編的價值理念及其表達
- 三、婚姻家庭編(草案)的制度變革
- 二、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結構
- 一、概述
- 第一節 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結構與制度變革
- 附論 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
- 第五節 《民法典》實施背景下離婚救濟制度的法律適用
- 二、離婚損害賠償與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照顧無過錯方原則的協調適用
- 一、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闡釋
- 第四節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闡釋及其協調適用
- 二、離婚經濟幫助的判斷標準
- 一、離婚經濟幫助制度的正當性
- 第三節 離婚經濟幫助制度的解釋及其協調適用
- 二、離婚家務貢獻補償的規范解釋
- 一、離婚家務貢獻補償的正當性分析
- 第二節 離婚家務貢獻補償制度的正當性及其規范解釋
- 第一節 《民法典》離婚救濟制度概述
- 第十章 《民法典》離婚救濟制度的體系化闡釋
- 五、結論
- 四、委托合同規則的準用
- 三、合同救濟規則的準用
- 二、合同履行規則的準用
- 一、合同和法律行為效力規范的準用
- 第五節 身份財產協議對《民法典》合同編的準用
- 二、對純粹身份關系協議意思表示瑕疵準用合同編
- 一、對純粹身份關系協議成立準用合同編
- 第四節 純粹身份關系協議對《民法典》合同編的準用
- 三、小結
- 二、“身份關系協議”的涵義及其類型分析
- 一、身份關系協議的規范解釋
- 第三節 身份關系協議的規范闡釋及其類型分析
- 二、身份關系協議準用合同編的消極判斷
- 一、對身份關系協議準用合同編的積極判斷:以歷史變遷為視角
- 第二節 依據身份關系協議的“性質”準用合同編的判斷
- 三、《民法典》第464條第2款的方法論意義
- 二、《民法典》第464條“參照適用”的法律性質
- 一、概述
- 第一節 《民法典》第464條的法律性質與方法論意義
- 第九章 “身份關系協議”準用《民法典》合同編的體系化釋論
- 三、結論
- 二、婚姻家庭領域的國家管制及其限度
- 一、家庭自治在現代家庭法領域的勃興
- 第四節 婚姻家庭編國家管制與家庭自治的平衡
- 三、我國婚姻家庭編價值理念的規范闡釋
- 二、我國婚姻家庭編的價值本位
- 一、婚姻家庭法價值本位的嬗變
- 第三節 婚姻家庭編家庭本位與個體自由的兼容
- 三、婚姻家庭編德法共治的具體表達與規范闡釋
- 二、婚姻家庭編在家庭倫理上“再家庭化”的成因及規范形式
- 一、婚姻家庭領域“去家庭化”的歷史演變及其原因分析
- 第二節 婚姻家庭編家庭倫理與現代法理的共治
- 四、“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原則在民法上的價值表達
- 三、“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在憲法上的法律地位及其意涵
- 二、“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在憲法上的法律性質爭議
- 一、概述
- 第一節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的法律性質及其價值表達
- 第八章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原則的體系化闡釋
- 第四節 介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夫妻身份權利
- 五、婚姻家庭法的規范路徑分析
- 四、侵權責任的規范路徑分析
- 三、比較法上侵權法原則上排除夫妻身份權的原因分析
- 二、比較法上第三人侵擾夫妻身份權的實然狀態
- 一、第三人侵擾他人婚姻關系概述
- 第三節 第三人侵擾夫妻身份權的民事責任
- 五、結論
- 四、婚內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
- 三、婚內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必要性
- 二、離婚損害賠償的實質、性質及其范圍
- 一、夫妻婚內侵權概述
- 第二節 夫妻之間侵權的損害賠償
- 二、夫妻身份權的法律結構
- 一、近現代夫妻身份權的演變及現行法的確立
- 第一節 夫妻身份權的社會基礎與權利屬性分析
- 第七章 夫妻身份權的法律保護及其限度
- 三、結論
- 二、夫妻共有股權的處分
- 一、夫妻共同財產對外處分之效力沖突:債權方案與物權方案的比較
- 第二節 夫妻財產的對外處分:婚姻家庭編與物權編的對接
- 四、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理性化圖景
- 三、夫妻財產制度外部與內部關系的價值體系
- 二、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
- 一、概述
- 第一節 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及其價值體系
- 第六章 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及其理性化維度
- 五、結論
- 四、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約定排除強制執行的效力及構造
- 三、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條款的效力判斷及其實現路徑
- 二、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條款的法律性質爭議
- 一、離婚協議中的夫妻財產給予條款概述
- 第二節 離婚協議中的夫妻財產給予及其效力
- 六、結論
- 五、給予不動產之配偶所受損害的救濟路徑
- 四、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的約定與不動產物權的變動
- 三、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約定的性質爭議
- 二、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的目的分析
- 一、夫妻婚內財產給予行為概述
- 第一節 夫妻婚內財產給予行為及其效力
- 第五章 夫妻之間的財產給予行為及其效力
- 八、夫妻個人債務的執行規則分析
- 七、夫妻債務的清償順位
- 六、夫妻共同債務的清償與追償
- 五、《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規范的體系化闡釋
- 四、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
- 三、夫妻共同生活與家庭利益標準
- 二、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與夫妻共同債務的關系辨析
- 一、《夫妻債務司法解釋》概述
- 第四節 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之解釋
- 五、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立法論
- 四、管理、保有夫妻共同財產所生的債務
- 三、生產或經營性負債及其限制
- 二、確立日常家事代理權及其范圍
- 一、以“家庭利益”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抽象標準
- 第三節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界分及清償之立法論
- 三、“推定論”與“目的論”的兩難困局及其原因
- 二、推定論的邏輯基礎及其問題
- 一、目的論或用途論的不足之處
- 第二節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反思
- 三、學說上的爭議與評析
- 二、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認定的立法沿革
- 一、夫妻共同債務概述
- 第一節 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立法沿革及學說爭議
- 第四章 夫妻團體債務與個人債務的界分
- 三、結論
- 二、夫或妻一方具有人身屬性財產的認定
- 一、夫或妻無償或運氣所得財產的判定
- 第四節 夫或妻無償所得與人身屬性財產的界分
- 四、一方婚前購買婚后夫妻共同還貸的房屋收益
- 三、個人財產婚后收益的分配
- 二、夫妻共同財產的取得規則構造
- 一、“勞動所得共同制”及其理論闡釋
- 第三節 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及其婚后收益的制度構造
- 三、以“不完全共同體”構造法定夫妻財產制
- 二、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價值變遷之爭
- 一、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制度演變
- 第二節 我國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演變與價值構造
- 二、界分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價值基礎
- 一、法定夫妻財產制與夫妻團體財產、個人財產的界分
- 第一節 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界分的價值圖景
- 第三章 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
- 四、小結
- 三、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分析
- 二、夫妻離婚協議及其規制
- 一、身份財產混合行為的雙重價值取向
- 第四節 意思自治在親屬財產、身份混合行為上的表達及其規制
- 三、夫或妻一方處分財產行為的效力及其限制
- 二、夫妻之間僅涉及財產關系變動的法律行為之效力
- 一、親屬財產法上法律行為的價值取向與類型界定
- 第三節 意思自治在親屬財產行為上的展現及其限制
- 二、親屬身份行為的體系化及其展開
- 一、親屬身份行為的形式與實質之爭
- 第二節 意思自治在純粹親屬身份行為上的體系化表達
- 二、意思自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漸趨確立及其限制
- 一、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的意思自治概覽
- 第一節 意思自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表達
- 第二章 夫妻團體中的意思自治及其維度
- 二、現代家庭法中夫妻團體的理性化維度
- 一、現代家庭法中的夫妻團體及其財產制基礎
- 第三節 夫妻團體的財產基礎及其理性化維度
- 二、現代家庭法的理性化傾向及其與財產法的趨同
- 一、近代財產法的理性化趨勢及其與家庭法的對立
- 第二節 近現代家庭法的價值變遷
- 二、夫妻團體的界定與特質
- 一、共同體與結合體的理想類型
- 第一節 夫妻團體概述
- 第一章 夫妻團體的法理分析
- 前言
- 序
- 封面
- 封面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夫妻團體的法理分析
- 第一節 夫妻團體概述
- 一、共同體與結合體的理想類型
- 二、夫妻團體的界定與特質
- 第二節 近現代家庭法的價值變遷
- 一、近代財產法的理性化趨勢及其與家庭法的對立
- 二、現代家庭法的理性化傾向及其與財產法的趨同
- 第三節 夫妻團體的財產基礎及其理性化維度
- 一、現代家庭法中的夫妻團體及其財產制基礎
- 二、現代家庭法中夫妻團體的理性化維度
- 第二章 夫妻團體中的意思自治及其維度
- 第一節 意思自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表達
- 一、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的意思自治概覽
- 二、意思自治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漸趨確立及其限制
- 第二節 意思自治在純粹親屬身份行為上的體系化表達
- 一、親屬身份行為的形式與實質之爭
- 二、親屬身份行為的體系化及其展開
- 第三節 意思自治在親屬財產行為上的展現及其限制
- 一、親屬財產法上法律行為的價值取向與類型界定
- 二、夫妻之間僅涉及財產關系變動的法律行為之效力
- 三、夫或妻一方處分財產行為的效力及其限制
- 第四節 意思自治在親屬財產、身份混合行為上的表達及其規制
- 一、身份財產混合行為的雙重價值取向
- 二、夫妻離婚協議及其規制
- 三、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分析
- 四、小結
- 第三章 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
- 第一節 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界分的價值圖景
- 一、法定夫妻財產制與夫妻團體財產、個人財產的界分
- 二、界分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價值基礎
- 第二節 我國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演變與價值構造
- 一、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制度演變
- 二、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價值變遷之爭
- 三、以“不完全共同體”構造法定夫妻財產制
- 第三節 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及其婚后收益的制度構造
- 一、“勞動所得共同制”及其理論闡釋
- 二、夫妻共同財產的取得規則構造
- 三、個人財產婚后收益的分配
- 四、一方婚前購買婚后夫妻共同還貸的房屋收益
- 第四節 夫或妻無償所得與人身屬性財產的界分
- 一、夫或妻無償或運氣所得財產的判定
- 二、夫或妻一方具有人身屬性財產的認定
- 三、結論
- 第四章 夫妻團體債務與個人債務的界分
- 第一節 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立法沿革及學說爭議
- 一、夫妻共同債務概述
- 二、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認定的立法沿革
- 三、學說上的爭議與評析
- 第二節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反思
- 一、目的論或用途論的不足之處
- 二、推定論的邏輯基礎及其問題
- 三、“推定論”與“目的論”的兩難困局及其原因
- 第三節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界分及清償之立法論
- 一、以“家庭利益”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抽象標準
- 二、確立日常家事代理權及其范圍
- 三、生產或經營性負債及其限制
- 四、管理、保有夫妻共同財產所生的債務
- 五、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分的立法論
- 第四節 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之解釋
- 一、《夫妻債務司法解釋》概述
- 二、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與夫妻共同債務的關系辨析
- 三、夫妻共同生活與家庭利益標準
- 四、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
- 五、《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規范的體系化闡釋
- 六、夫妻共同債務的清償與追償
- 七、夫妻債務的清償順位
- 八、夫妻個人債務的執行規則分析
- 第五章 夫妻之間的財產給予行為及其效力
- 第一節 夫妻婚內財產給予行為及其效力
- 一、夫妻婚內財產給予行為概述
- 二、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的目的分析
- 三、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約定的性質爭議
- 四、夫妻婚內給予不動產的約定與不動產物權的變動
- 五、給予不動產之配偶所受損害的救濟路徑
- 六、結論
- 第二節 離婚協議中的夫妻財產給予及其效力
- 一、離婚協議中的夫妻財產給予條款概述
- 二、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條款的法律性質爭議
- 三、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條款的效力判斷及其實現路徑
- 四、離婚協議夫妻財產給予約定排除強制執行的效力及構造
- 五、結論
- 第六章 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及其理性化維度
- 第一節 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及其價值體系
- 一、概述
- 二、夫妻財產制度的雙重結構
- 三、夫妻財產制度外部與內部關系的價值體系
- 四、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理性化圖景
- 第二節 夫妻財產的對外處分:婚姻家庭編與物權編的對接
- 一、夫妻共同財產對外處分之效力沖突:債權方案與物權方案的比較
- 二、夫妻共有股權的處分
- 三、結論
- 第七章 夫妻身份權的法律保護及其限度
- 第一節 夫妻身份權的社會基礎與權利屬性分析
- 一、近現代夫妻身份權的演變及現行法的確立
- 二、夫妻身份權的法律結構
- 第二節 夫妻之間侵權的損害賠償
- 一、夫妻婚內侵權概述
- 二、離婚損害賠償的實質、性質及其范圍
- 三、婚內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必要性
- 四、婚內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
- 五、結論
- 第三節 第三人侵擾夫妻身份權的民事責任
- 一、第三人侵擾他人婚姻關系概述
- 二、比較法上第三人侵擾夫妻身份權的實然狀態
- 三、比較法上侵權法原則上排除夫妻身份權的原因分析
- 四、侵權責任的規范路徑分析
- 五、婚姻家庭法的規范路徑分析
- 第四節 介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夫妻身份權利
- 第八章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原則的體系化闡釋
- 第一節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的法律性質及其價值表達
- 一、概述
- 二、“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在憲法上的法律性質爭議
- 三、“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在憲法上的法律地位及其意涵
- 四、“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原則在民法上的價值表達
- 第二節 婚姻家庭編家庭倫理與現代法理的共治
- 一、婚姻家庭領域“去家庭化”的歷史演變及其原因分析
- 二、婚姻家庭編在家庭倫理上“再家庭化”的成因及規范形式
- 三、婚姻家庭編德法共治的具體表達與規范闡釋
- 第三節 婚姻家庭編家庭本位與個體自由的兼容
- 一、婚姻家庭法價值本位的嬗變
- 二、我國婚姻家庭編的價值本位
- 三、我國婚姻家庭編價值理念的規范闡釋
- 第四節 婚姻家庭編國家管制與家庭自治的平衡
- 一、家庭自治在現代家庭法領域的勃興
- 二、婚姻家庭領域的國家管制及其限度
- 三、結論
- 第九章 “身份關系協議”準用《民法典》合同編的體系化釋論
- 第一節 《民法典》第464條的法律性質與方法論意義
- 一、概述
- 二、《民法典》第464條“參照適用”的法律性質
- 三、《民法典》第464條第2款的方法論意義
- 第二節 依據身份關系協議的“性質”準用合同編的判斷
- 一、對身份關系協議準用合同編的積極判斷:以歷史變遷為視角
- 二、身份關系協議準用合同編的消極判斷
- 第三節 身份關系協議的規范闡釋及其類型分析
- 一、身份關系協議的規范解釋
- 二、“身份關系協議”的涵義及其類型分析
- 三、小結
- 第四節 純粹身份關系協議對《民法典》合同編的準用
- 一、對純粹身份關系協議成立準用合同編
- 二、對純粹身份關系協議意思表示瑕疵準用合同編
- 第五節 身份財產協議對《民法典》合同編的準用
- 一、合同和法律行為效力規范的準用
- 二、合同履行規則的準用
- 三、合同救濟規則的準用
- 四、委托合同規則的準用
- 五、結論
- 第十章 《民法典》離婚救濟制度的體系化闡釋
- 第一節 《民法典》離婚救濟制度概述
- 第二節 離婚家務貢獻補償制度的正當性及其規范解釋
- 一、離婚家務貢獻補償的正當性分析
- 二、離婚家務貢獻補償的規范解釋
- 第三節 離婚經濟幫助制度的解釋及其協調適用
- 一、離婚經濟幫助制度的正當性
- 二、離婚經濟幫助的判斷標準
- 第四節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闡釋及其協調適用
- 一、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闡釋
- 二、離婚損害賠償與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照顧無過錯方原則的協調適用
- 第五節 《民法典》實施背景下離婚救濟制度的法律適用
- 附論 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
- 第一節 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結構與制度變革
- 一、概述
- 二、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結構
- 三、婚姻家庭編(草案)的制度變革
- 第二節 婚姻家庭編的價值理念及其表達
- 一、婚姻家庭法的價值變遷及其分歧
- 二、婚姻家庭編的價值理念
- 第三節 婚姻家庭編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 參考文獻
- 注釋 更新時間:2023-04-21 18: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