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阿毗達磨發智論
免費

梵名Abhidharma-jn~a^na-prastha^na。凡二十卷。佛滅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又稱說一切有部發智論。略稱發智論。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冊。本論與集異門足等六論合稱為七論,又六論之義門少,故以足譬喻之,稱為足論;本論則文義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稱為身論。七論為說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論。本論以說一切有部學說為基本內容,兼論當時部派佛教間爭論之各類問題。共立八蘊,分為四十四品,即:(一)雜蘊,說明四善根、四圣果、有余涅槃、無余涅槃等種種法。計有世第一法納息、智納息、補特伽羅納息、愛納息、無慚納息、相納息、無義納息、思納息等八品。(二)結蘊,說明三結、五蓋等種種結使。計有不善納息、一行納息、有情納息、十門納息等四品。(三)智蘊,說明圣者斷除惑障,而得無漏之智。計有覺支納息、五種納息、他心智納息、修智納息、七圣納息等五品。(四)業蘊,說明身、口、意三業所起之善惡諸行。計有惡行納息、邪語納息、害生納息、表無表納息、自業納息等五品。(五)大種蘊,就三世說明四大種所造之善惡色法。計有大造納息、緣納息、具見納息、執受納息等四品。(六)根蘊,就四果及三世說明六根、五根等色法。計有根納息、有納息、解納息、等心納息、一心納息、魚納息、因緣納息等七品。(七)定蘊,說明三界諸天之定與二乘所修之定有種種不同。計有得納息、緣納息、攝納息、不還納息、一行納息等五品。(八)見蘊,說明凡夫外道之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之見。計有念住納息、三有納息、想納息、智納息、見納息、伽他納息等六品。

(唐)玄奘 ·國學 ·18.4萬字

最新章節 第58章 見蘊第八中伽他納息 2015-11-09 10:43:37
石室秘錄
免費

綜合類著作。清陳士鐸撰。六卷。士鐸有《辨證錄》已著錄。假托岐伯口授,張機、華佗等發明,雷公增補。卷首有三序,亦題岐伯、張仲景及呂道人撰,殊為詭誕。實為傅山遺著,經士鐸補充整理而成。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證、脈象,統述正醫、反醫、內治、外治、急治、緩治、正治、反治等百二十八法,各附列方劑。所論不同凡響,見解獨特,尤多新意。如言治則,除內治外治、勞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產前產后治法、貧富治法。因時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東南西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熱治、正治、反治法等。論述方劑亦精,如分析補中益氣湯“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參、芪則柴、麻無力”,頗合臨床實際。余如論精神療法,析烏梅止蟲痛和饑時服去蟲藥之理等,皆有參考價值。卷五后半部論及陰陽五行、經絡氣血、臟腑、診斷及兒科論治等,簡捷明了。卷六為傷寒、雜病類證治。并載若干驗方。提出治痿癥不獨取陽明,更重補腎等觀點,頗有發明。內容較繁,間有重復。夾有鬼神、報應等不經之語,應去粗取精。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廣陵萱永堂鐫本,一九五五年錦章書局石印本等數十種刊本。

陳士鐸 ·國學 ·18.1萬字

最新章節 第41章 數集(8) 2015-12-27 09:44:1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松溪县| 青神县| 泾川县| 固阳县| 三门县| 康马县| 化德县| 梨树县| 桓台县| 淮阳县| 沂水县| 桐梓县| 泽库县| 城固县| 三台县| 始兴县| 丰镇市| 垫江县| 淅川县| 时尚| 阳春市| 金溪县| 巴彦淖尔市| 合川市| 锦屏县| 汕头市| 鸡东县| 右玉县| 鄯善县| 阳谷县| 亚东县| 灵山县| 合作市| 岳西县| 贺州市| 英吉沙县| 玉山县| 祁东县| 紫金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