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書名: 般若燈論作者名: 佚名本章字數: 3005字更新時間: 2015-12-23 15:49:46
釋曰。第一義中。取不是我。取有起滅法二體先已說無我。令信解故。云何為取。謂取及取者。取是業。取者是作業人。譬如薪火二種。復次如先已遮我故我義不成。云何不成。如先偈說。取非即是我。以有起滅故。我者亦非是有亦非是無。如是我者。世諦中亦不能令物解。今當更答計離陰有我者。如論偈說。
若異于彼取有我者不然
離陰應可取而不可取故
釋曰。此謂我若異取者不然。何以故。若離取有我者。云何可說取是我相。若無相可說則離取無我。若謂離取無我。但取是我者。是亦不然。離取無有我異故。譬如余物。此中立驗。不異取有我。取是可取法我不可取故。譬如取自體。何以故。取有起滅。我則不爾。復次云何以取即為取者。若謂離取而有取者。是亦不然。若不取五陰而有取者。應離五陰別有取者。彼義如是。我今說道理者。如論偈說。
我不異于取亦不即是取
而復非無取亦不定是無
釋曰。此謂我不離取。亦不即取。而非無取。亦不是無。已令物解。若言過去世有我者不然。如論偈說。
今世無過去是事亦不然
過去前生者與今世不異
若今與前異離前應獨立
如是應常住不為現陰緣
釋曰。此謂問者。不欲得如此。云何欲得。謂欲得前世五陰與今世五陰為緣。我今立驗。如提婆達多。今世五陰與過去五陰。不得有異。相續不異故。過去陰為因故。譬如提婆達多。過去五陰。非但有此離前應獨立過。亦更有余咎如上偈說。如是應常住。不為現陰緣。云何為緣耶。謂后陰不起故。若爾者則不從死有生。而彼前世所受生陰。仍在過去。今別更有異陰于現在生以是故。則有大過。云何為過。如論偈說。
諸業皆斷壞此人所造業
彼人當受報得如是過咎
釋曰。若爾者即有斷過。失于諸業果報故。又彼人作罪。此人受果。復次若言業之與生一時起者不然。如論偈說。
非生共業起此中有過故
我是作如瓶先無而后起
釋曰。我者云何是造作耶。謂先無后有。我者先不起煩惱業。應如瓶以外法為生因。不以先世所集業為生因。如是能生后陰因者。則為無體。非有非不有。復次過去世亦同前二種過。非有非不有者。無如是法故。觀察過去世有無等四句已。今當次觀未來四句。如論偈說。
或有如是見來世有我起
來世無我起同過去有過
釋曰。此謂來世一異俱不俱等。今亦如是遮故。如論偈說。
若天與人一我則墮于常
天既是無生常不可生故
釋曰。如是我者即墮常過。自部人言。一異等義有何過耶。論者言。若未生天即是天者。我則無起。無起者即是常。以是故。我未生天時應能起天所作業。而無是事。若謂我是常未生天時已能起天所作業者。世人所不信故。復次若我無常。此人中我天中生時。昔人中我今即壞故。若汝意謂欲得有異而無如上所說一過者。是事不然。計異者亦有過故。如論偈說。
若天與人異我則墮無常
天與人異故相續者不然
釋曰。其過云何。謂有異故。譬如提婆達多與耶若達多。二我相續則為有過。復次若有人言。我相續是一有是天義有是人義。今當答之。如論偈說。
若天在一分人又在一分
常無常共俱一處者不然
釋曰。云何不然。謂有天處有天即是常。天處無人故。無人即是無常。若有人處有人即是常。人處無天故。無天即是無常。猶如一物一處。亦白亦黑者。其義不然。若有人言。我非是常亦非無常者。如論偈說。
若常與無常二義得成者
非常非無常汝意亦得成
釋曰。此義難令人解故。復次第一義中者。如論偈說。
有處有人來從住處有去
生死則無始而無有是事
釋曰。有處者。若天世處人世處。有人者。謂若天若人。住處者。謂住天等世界處。有去者。謂有人向異趣處去。若爾者此我無始已來恒有。而即是常。而無是事。云何無耶。謂眾生及人先已遮故。以是義故。無有常我。若言雖無常我而有無常我者。是亦不然。如論偈說。
若無有常我誰復是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釋曰。此謂待常故說無常。本無有常待。何說無常。復次常無常等。皆已不成。今當觀察邊等四句。如論偈說。
世間若有邊云何有后世
世間若無邊云何有后世
釋曰。邊者云何。謂究竟處盡處等名邊。如似阿羅漢涅槃陰。而今有后世在者。謂前世陰為因。后世陰為果。展轉無終。如是依前陰因起后陰果故。然今有此諸陰展轉相續起。如論偈說。
此諸陰相續猶如然燈焰
以是故世間非有邊無邊
釋曰。此中立驗。有無明煩惱未盡。諸陰相續不斷。此陰有果故。譬如燈焰相續。以是故。世間有邊者不然。此相似果起不壞者。非前陰不壞有后果故。譬如燈前焰。以是故。世間無邊者不然。如所說驗義者。應如論偈說。
前世陰已壞后陰別起者
則不因前陰是名為有邊
釋曰。此謂前陰起已即滅。不為后陰相續因者。即是有邊。如論偈說。
若前陰不壞后陰不起者
既不因前陰而即是無邊
釋曰。云何無邊。謂一切時常住故。是義不然。如論偈說。
一分是有邊一分是無邊
離彼有無邊更無俱等邊
釋曰。此謂無世間最后邊等四句。所以者何。如論偈說。
云何一取者一分是有壞
一分是無壞如是者不然
釋曰。云何不然。如前二種燈喻驗中已破故。是為不然。如論偈說。
有邊及無邊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無邊其義亦得成
釋曰。此謂若一人是亦有邊亦無邊成者。以相待故。非有邊非無邊亦成。而無是事。如第一義中??傉f一切見皆不然。作如是令物解者。如論偈說。
是第一義中一切法空故
何處何因緣何人起諸見
釋曰。此謂若第一義中一切諸體皆空者。有何人緣何境。以何為因起何等見。以彼人空境空因空見空故。有人有境有因有見起者不然。以是義故。品初自部人言。第一義中。有如是五取陰自體是見處者。此出因義不然。云何不然。第一義中已令物解一切諸見悉皆空故。不然若依世諦中而立因者。自違汝義。佛婆伽婆為世親者。見一切眾生虛妄分別起種種苦種子諸見故而起憐愍。如論偈說。
佛為斷諸苦演說微妙法
以憐愍為因我今禮瞿曇
釋曰。斷苦者。謂斷一切眾生生死等一切諸苦。妙法者。謂清凈故。名為妙法。能滅煩惱熏習火故。名為清凈。復次一切功德因增長圓滿故。亦名清凈。妙法者。所謂大乘。如勝鬘經說世尊。攝受妙法者。謂守護大乘。何以故。世尊。一切聲聞辟支佛乘。皆從大乘中出生故。乃至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亦皆從大乘中出生故。世尊譬如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如是如是。世尊。大乘者。能生聲聞辟支佛乘。如是乘者。以慈悲喜舍為因。不以世間名利為因。今禮瞿曇者。謂能開示無上妙法寶故。名為瞿曇。復次姓瞿曇故。名為瞿曇。禮者云何。有二種禮。一謂口言稱嘆。二謂屈身頭面著地。如梵王所問經偈言。深解因緣法。則無諸邪見。法皆屬因緣。無自定根本。因緣法不生。因緣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前。此品初說自部人立驗有過。又以諸見空故。而令開解是品義意。如般若中說佛告勇猛極勇猛菩薩摩訶薩。知色非起見處。亦非斷見處。乃至受想行識非起見處。亦非斷見處。若色受想行識非起見處。亦非斷見處者。是名般若波羅蜜。今以無起等差別緣起令開解者。所謂息一切戲論及一異等種種見。悉皆寂滅。是自覺法。是如虛空法。是無分別法。是第一義境界法。以如是等真實甘露。而令開解是。一部論宗意。問曰。諸佛所說初中后皆真實。此論中何須廣立諸驗耶。答曰。或有愚鈍諸眾生等。于佛阿含不能正信為欲攝取彼眾生故。廣立諸驗。我今頂禮龍樹阿阇梨故。而作頌曰。
牟尼法王子大智阿阇梨
以般若妙理開演此中論
善解利他行為照世日月
顯了甚深法說得佛道因
阇梨所作者我今悉解釋
息諸惡見故造般若燈論
此般若燈者深妙無比法
然我今所作若有少福德
以此般若燈愿攝眾生類
見法身如來遍滿十方剎
得自所覺法息諸見戲論
寂滅無分別無比如虛空
復愿般若燈普照于世界
為闇所覆者建立于涅槃
般若燈論釋第二十七品竟。
一切論到彼岸者。深大智慧者。乘于大乘者。分別照明大菩薩。造此釋中論長行訖。而發愿言。
愿以一念善隨喜回向等
與一切眾生命終見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