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傷寒懸解
免費

十五卷。清黃元御撰。黃氏在學術上推崇岐伯、黃帝、秦越人和張仲景,稱他們為“四圣”,主張“理必《內經》,法必仲景,藥必《本經》”。對《傷寒論》頗有研究,受方有執、喻昌影響,認為王叔和編次《傷寒論》已失仲景所著原貌,希望“于破裂紛亂之中,條分縷析,復其次第之舊”,故對《傷寒論》重新加以校訂。卷首為仲景微旨;卷一、卷二為脈法;卷三至卷五為太陽篇;卷六、卷七為陽明篇;卷八、卷九為少陽篇;卷十為太陽篇;卷十一為少陰篇;卷十二為厥陰篇;卷十三為傷寒類證;卷十四為汗下宜忌。卷末附駁正王叔和序例一卷。黃氏認為張機因針灸刺法已佚,于是著《傷寒論》以治外感之疾。依岐伯、秦越人之理,其法則由岐伯、秦越人針刺之法變通而來。黃氏論述傷寒運用運氣原理,立六經以治傷寒,以六經為綱,從六氣首列各經病提綱,然后于各經之中論本病、經病、臟病、腑病、壞病等,并指明傳臟、傳腑、入陽、入陰等不同情況,制湯丸以療感傷,以守五味。書中脈法共有八十三章,六經經證以及入腑傳臟之里證誤行、汗吐下之壞病三百六十八章,外感之類證、汗吐下、宜忌八十六章,共五百三十七章,一百一十三方。黃氏對《傷寒論》解其脈法,詳其經絡,考其常變,辨其宜忌,更定舊書偽亂。使此書綱目清晰,便于閱覽。有道光十二年(1832)燮和精舍刊本,咸豐九年(1859)順德黃氏刻本。

黃元御 ·國學 ·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9章 少陽經上編(二十二章) 2015-12-25 15:13:37
詞品
免費

明楊慎著。6卷。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為翰林學士。以“大禮”之議觸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傳;說:“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輯其詩文為《升庵集》。《詞品》論說填詞,窮本溯源,直至梁陳隋六朝,為前人所未及。他在《詞品》的序文中說:“詩詞同工而異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陸瓊之《飲酒樂》、隋煬帝之《望江南》,填辭之體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辭《瑞鷓鴣》也。七言律之仄韻,即填辭之《玉樓春》也。若韋應物之《三臺曲》、《調笑令》,劉禹錫之《竹枝辭》、《浪淘沙》,新聲迭出。孟蜀之《花間》、南唐之《蘭畹》,則其體大備矣。豈非共源同工乎!”該書對兩宋詞人及其作品介紹論述較多,金、元、明人亦及之。對詩詞文體關系,亦時有評論,如在說到梁簡文帝《春情曲》時說:“此詩似七言律……唐律之祖。而唐詞《瑞鷓鴣》格韻似之。”如在評論王筠《楚妃吟》時說:“大率六朝人詩風華情致,若作長短句,即是詞也。……予論填詞必溯六朝,亦昔人窮探黃河源之意也。”

(明)楊慎 ·國學 ·5.8萬字

最新章節 第19章 詞品補 2015-10-09 15:52:34
道德真經注
免費

四卷。初唐李榮(生卒年不詳)撰。李榮,初唐元天觀道士,號任真子,為高宗、武后間人。撰有《道德真經注》四卷。僅存一至三十六章。舊題稱:“元天觀道士李榮注”。書分《道經》、《德經》二經。《道經》末章與《德經》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發現此書下卷。因書前奏表稱道士臣榮,所以都誤認為李榮是息齋道人,進而認為此書為息齋道人所著。白云齋《道藏目錄詳注》在《道德真經義解》下誤抄為息齋李榮注,實乃錯誤。然《道德真經注》與《道德真經義解》之間存在異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經義解》分《道經》、《德經》共八十一章;而此書僅分《道經》、《德經》并無章次。其二,《道德真經義解》之旨在于:“常無,欲以觀其徼,常有,欲以觀其微”。認為《道德經》上、下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極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國、修身;而此書之旨闡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其三,《道德真經義解》認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變謂也”,又認為“谷神不死,神藏于體,猶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書認為:“非常道者,非是人間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榮華之虛名也”,又認為“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經義解》多散句,而此書似駢文,如此等等。說明此二書實非一人之作。《新唐書·藝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經廣圣義》及唐末強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對《道德真經注》都有記載和引用,因此學者認定此書為李榮著而于息齋道人《道德真經義解》無涉。后世學者認為此書闡述詳實,對《道德經》的理解、解釋均有獨到之處。為唐以后研究《道德經》者引以為參考。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河上公 ·國學 ·2.6萬字

最新章節 第5章 2015-11-27 15:20:03
青烏經
免費

《青烏經》風水奇書,主要講風水堪輿尋龍之術,歷史上影響巨大,以致“青烏術”也成了風水學的另一名稱。傳說“青烏”原本是中古代堪輿家的名字,叫“青烏子”,商周時期人。《列仙全傳》載:“有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后服金液而升天。”青烏子后來創立了風水之術,認為祖先墳墓位置的選擇會影響子孫后代的命運。因此,青烏子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堪輿行中的人也把青烏公奉為祖師,而堪輿術也由此稱作“青烏之術”。有說青烏子是秦國的樗里子,據【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陰鄉之樗里,號樗里子。但又說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曾就學于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里子”之誤呢?此說存疑。也有說青烏子或為漢時人的。在《青烏序》中,就認為青烏子是漢時人。反正古代風水史話很多,很難考證哪個說法更準確。考究無結果,最后只能說是史失其名了。今傳《青烏經》是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寫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青烏子歌訣》。它是古人對環境認識的經驗總結,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

樗里子 ·國學 ·1032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2-25 10:18:50
越絕書
免費

又稱《越絕記》。浙江地方志。東漢袁康撰,吳平編定。原二十五卷,今輯十五卷。袁、吳均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編約于戰國至東漢間成書,七萬余字,記事下及秦漢。分外傳本事、荊平王內傳、外傳記吳地傳、吳內傳、計倪內經、請糴內傳、外傳紀策考、外傳記范伯、內傳陳成恒、外傳記地傳、外傳計倪、外傳記吳王占夢、外傳記寶劍、內經九術、外傳記軍氣、外傳枕中、外傳春申君、德序外傳記、敘外傳記十九篇。內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諸方面。外傳記吳地傳、記地傳二篇敘句吳、于越山川形勢、農田水利、工場礦山等,共記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無錫湖等十九個。計倪內經、外傳枕中二篇記農事與農時關系。吳地傳與地傳諸篇,又載牧場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等。對研究吳越兩國及古代浙江歷史、地理有較大參考價值,對后世影響深遠。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間有趙垣仿宋刻本。清光緒四年(1878)有錢培名輯金山錢氏刊《小萬卷樓叢書》本,附札記。民國有《四部備要》、《四部叢刊》本。今有商務印書館1956年張宗祥校注本,附錢培名、俞樾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樂祖謀點校本,有陳橋驛序,后附序跋輯錄。陳橋驛《關于<越絕書>及其作者》(載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79、4)可資參考。陳橋驛《紹興地方文獻考錄》(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煥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參考。

袁康 ·國學 ·3.8萬字

最新章節 第15章 2015-12-27 08:38:4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苍梧县| 封开县| 巴楚县| 道孚县| 方城县| 莒南县| 卓资县| 宿迁市| 鄯善县| 五华县| 青龙| 襄城县| 平凉市| 宣城市| 凉山| 瑞昌市| 临邑县| 峡江县| 刚察县| 明水县| 射洪县| 海宁市| 万宁市| 沙雅县| 和政县| 屏东市| 隆安县| 民县| 手机| 绿春县| 德昌县| 抚顺县| 阿拉善左旗| 西昌市| 大悟县| 福建省| 临潭县| 石首市| 石狮市|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