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
免費

簡稱《大日經(jīng)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漢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即《大日經(jīng)》)的注釋書。有再治本,題為《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義釋》,略稱《大日經(jīng)義釋》、《義釋》,十四卷。兩本內容大同小異。今本末附三句五轉問答一段,《義釋》本或標題《大日經(jīng)鈔記》。文前《義釋》本并有溫古《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義釋序》一卷。釋文是在善無畏解說的基礎上,征諸顯密經(jīng)論,加以融會貫通而成。凡強調師說之處,標明“阿阇梨言”;屬自己獨立解釋,則標明“今謂”、“私謂”。卷六并列阿阇梨所傳曼荼羅圖位,后世稱“經(jīng)疏曼荼羅”。疏中廣采經(jīng)論,旁征博引,凡引據(jù)經(jīng)論儀軌七十余種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軌外典,其中引據(jù)較多是《智度》、《中論》、《般若》及唯識經(jīng)論和《瞿醯》、《蘇悉地》等密典。疏中對經(jīng)文教義多所發(fā)揮,由此建立密宗理論體系。疏文認為,“真言門住心品”統(tǒng)論全經(jīng)大意,經(jīng)的主題即是闡明如實觀察、證知自心實相,而心實相即是諸法實相,即是菩提。又認為如實證知心實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從緣起,極無自性,亦即懸悟自心本不生際,即空即假即中。疏文還認為,此經(jīng)全部內容包含在“三句”義中,而“三句”義中又悉攝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經(jīng)即是“如來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對第二品及其后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淺略、深秘兩釋的方法作了理論化的解釋,使密教儀軌更具佛教理論色彩。

一行 ·國學 ·35.4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87章 2015-11-20 11:53:37
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
免費

二十卷。隋代釋智顗撰。《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簡稱為《法華文句》,略稱為《文句》。為天臺宗三大部之一。由天臺宗始祖智大師,于陳后主禎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開講《妙法蓮華經(jīng)》對經(jīng)中字句及意義詳加解說,其弟子灌頂隨聽隨記,至唐貞觀三年(629)整理成書。和《法華玄義》一樣,是解釋《法華經(jīng)》的著作。謂以疏句分節(jié)經(jīng)文,名為文句,以別于玄釋經(jīng)題焉。解釋方式有四:一是,因緣釋。二是,約教釋。按天臺宗藏、通、別、圓的判教理論解釋。三是,本跡釋。把《法華經(jīng)》分為“本門”和“跡門”,按此理論進行解釋。四是,觀心釋。以自心觀悟經(jīng)中所說法義進行解釋。在顯自宗義外,還隨處舉破他家之說,尤以梁光宅寺法云的《法華經(jīng)義記》所說為重點。使之于一經(jīng)大義,深固幽遠,無不契其源而宣其委,誠可謂仰合佛心,俯逗惠成之作也矣其注釋本《文句》的較多,主要的有唐湛然的《法華文句記》三十卷?,F(xiàn)通行的版本是唐玄宗天寶七年(748),東陽郡清泰玄朗和尚編定本和宋淳熙三年(1176),詔令福州東禪寺刊天臺教藏同大藏流通,本書亦在其中。

智顗 ·國學 ·23.5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1章 2015-12-22 16:57:44
醫(yī)經(jīng)原旨
免費

六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掃葉山人、磨劍山人、槐云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自幼好學,博學多才,工詩文,擅繪畫,因母病鉆研醫(yī)學,博覽醫(yī)書,精于醫(yī)術,與當時名醫(yī)葉天士齊名,為吳縣兩大醫(yī)家。薛氏深研《內經(jīng)》,頗有心得,臨床經(jīng)驗豐富,善治濕熱病。著有《濕熱條辨》、《一瓢詩話》等書。此書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對《內經(jīng)》部分原文進行分類并注釋。共分為九類,為攝生、陰陽、臟象、脈象、經(jīng)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分類多取張介賓《類經(jīng)》之說,而有所刪并。因針灸之法另有專書,故此涉及內容甚少。注釋上于諸家之說廣集約取,采張志聰之說為多,對其義理未盡者,又參加己義加以申說,旨在推求《內經(jīng)》之意蘊,故名。其分類及選文雖不若李中梓《內經(jīng)知要》簡要精當,然對若干條文的注釋、闡發(fā),確有獨到之處。其疾病一類,居全書之半,發(fā)揮最詳。于注釋經(jīng)文之外,薛氏往往綜論歷代醫(yī)家諸證治法,經(jīng)義合與不合,為之折衷。此書見解頗有獨到之處,可供學習、研究《內經(jīng)》參考之用。張介賓《內經(jīng)》和陳念祖《靈素集要》,所引經(jīng)文皆著其篇目,此書則不然,是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掃葉山莊刻本,清寧郡簡香齋藏版本,1928年千頃堂書局石印本。

薛雪 ·國學 ·27.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64章 胎孕(9) 2015-12-27 08:40:12
唐六典
免費

又名《大唐六典》,中國古代官修職官政典。原題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傳抄本早已湮沒無聞,宋有元豐、紹興兩種刻本,明有正德、嘉靖兩種刻本,至清嘉慶掃葉山房本,光緒廣雅書局本,脫誤已經(jīng)很多。現(xiàn)北京圖書館尚藏有南宋紹興本殘本15卷。日本學者拍照以與明正德傳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當前最佳版本。此書開元十年(722)開始編纂,玄宗曾手寫六條,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禮、政、刑、事六部,以類相從編撰,故名《六典》。宰相張說、肖嵩、張九齡、李林甫四人先后負責總管修撰事宜,具體執(zhí)筆有徐堅、陸堅等12人。開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進奏皇帝。該書共30卷,體例由韋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賢記注》),按照唐國家機關體系,排比現(xiàn)行令式,以三師、三公、六省、五監(jiān)、十二衛(wèi)、諸王府、州郡官為篇目,敘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機構、編制、職責、人員、品秩、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詔令,內容相當豐富。該書在唐代雖“無明詔頒行”,但代宗、德宗時已流行于世。唐人討論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對后來宋代元豐官制改革有過很大影響。學術界認為本書是一部關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李林甫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0章 三府督護州縣官吏 2015-12-27 01:31:40
駢體文鈔
免費

駢體文選集。編選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長考據(jù)的學者,精通音韻樂律、史地歷算等。當時,桐城古文風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為眾望所歸的文章典范。但駢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間甚至有“駢文八大家”之稱,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孫星衍、洪亮吉、孔廣森、汪中等,無論從才氣上,還是從學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還有阮元這樣“總督”級別的文臣為其搖旗吶喊,駢文在清代中期號稱“中興”。但是,姚鼐編選的《古文辭類纂》問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風頭,被許多人視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動手編選了這部《駢體文鈔》,以向讀者展示駢文的魅力。從篇幅和體例上看,《駢體文鈔》與《古文辭類纂》旗鼓相當,都是中型選本。它選錄秦至隋末的駢體文七百七十四篇,分為上中下三編,每編又按文體分類編排。顯然,《駢體文鈔》側重在追溯駢文在唐代以前的傳統(tǒng),以向讀者證明駢文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從而來與桐城派所標榜的從唐宋八大家至歸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傳統(tǒng)抗衡。在這種文體之爭的背后,其實有著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與“載道”的傳統(tǒng)有不解之緣,而駢文則與追求美文學的風尚有關,兩派互為消長,便構成了古代文壇上特有的景觀。不過,李兆洛所謂的“駢體文”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他有位學生發(fā)現(xiàn)《駢體文鈔》居然將賈誼《過秦論》、司馬遷《史記·自序》、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諸葛亮《出師表》等散體文都網(wǎng)羅在內,名實不符,建議老師改一改。李兆洛當即回信教訓這位學生說:你難道沒有看過我在書前寫的序言嗎?我在那里明確說過,唐代以后才有所謂“古文”之名,秦漢以上文章都是“駢體”。也就是說,李兆洛所謂的“駢體”,并非通常意義上的“駢四儷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講究聲律對偶的文體,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體,包括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駢文的鴻溝,“欲合駢散為一”,這是閱讀此書時應該加以注意的。

李兆洛 ·國學 ·43.5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05章 雜文類(3) 2015-12-26 22:13:52
唐宋詩醇
免費

唐宋詩總集。四十七卷。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敕編。高宗性好詩文,常與沈德潛等談論詩文,曾于乾隆三年(1738)編定《唐宋文醇》。后有感于“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詩無稱焉者”、“有文醇不可無詩醇”,因選唐宋詩成就突出者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陸游六家,“以見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風雅之正則”。此書認為,李杜一時瑜、亮,千古稀有;樂天平易,最近乎情;奇創(chuàng)而不詭乎理者,莫過昌黎;錄此四集,足以觀有唐一代之詩。而宋詩不足以匹唐,僅選兩集,因山谷多生澀,而選蘇詩以示北宋詩壇之功;錄放翁詩以見南渡以后詩之大成。謂六家為唐宋詩中之醇醪實不為過。全書有太白八卷,少陵十卷,樂天八卷,昌黎五卷,東坡十卷,放翁六卷。未作箋注,然每詩后皆有評點語,有引前賢之評,亦有時人所評,均極精煉中意,于理解體味詩作皆有點化作用。此書流傳很廣,多用于家塾學習之課本,故版本頗多。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四庫全書》據(jù)以著錄),此為初刊,臺灣大學有藏。乾隆二十五年內府又刻有四色套印本,圈點品評則更為顯目,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后世多次重刊,有乾隆二十五年書業(yè)堂重刻本,光緒七年(1881)浙江譚鐘麟重刊本和江蘇局本,等等。

(清)愛新覺羅·弘歷 ·國學 ·47.8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0章 2015-12-27 01:32:59
文史通義
免費

中國古代文史理論著作。章學誠著。本書通行有《章氏遺書》本,1921年吳興劉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華書局據(jù)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學誠所著除本書外,還有《校讎通義》內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后人合刊為《章氏遺書》。全書8卷,分內外篇,各收文章61篇。共計25萬字。史文并論,論文部分主要有《詩教》、《文德》、《文理》、《古文十弊》等篇。本書在文學上的理論主張主要有3方面:1.提倡文德說。其所謂文德,也就是指著作者和批評者的態(tài)度。認為作者的態(tài)度要“敬”,批評者的態(tài)度要“恕”,“凡為古文辭,必敬以恕?!彼^“敬”,又包含“修德”和“養(yǎng)氣”兩方面的功夫,其根本在于“修辭立誠”?!八 笔侵钙吩u文學作品時不要刻求古人,又不能無原則的寬容:“論古必恕,非寬容之謂也?!币澳転楣湃嗽O身而處地”著想,不能以一個不變的模式去衡量一切古人。2.提倡文理說。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倍形锏年P鍵在于“中有所見”;“古人著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見,初非好為炳之烺烺,如錦上繡女之矜套彩色已也?!币簿褪菑娬{要有“閱歷”。3.提倡“文貴發(fā)明,亦期用世”。強調文質統(tǒng)一:“文重于質,視具質如何生吾文焉?!庇纱顺霭l(fā),對擬古和形式主義文風給予了尖銳的批判,認為“今舍己之所求,而摹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奴亦學其悲號”,是極為可笑的。對清代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則以《古文十弊》進行批判。章學誠的這些觀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受研究者重視。

章學誠 ·國學 ·20.5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46章 外篇三(7) 2015-12-27 05:49:19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
免費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編撰。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敘隋末李唐開國一段歷史故事,起于隋煬帝大業(yè)十三年(617),止于唐貞觀十九年(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為主,故又有刊本題《秦王演義》。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題《隋唐演義》者,與褚人獲《隋唐演義》同名,實際大部抄錄此書,亦是此書別名。該書開始寫隋末李淵于晉陽起兵,定關中,受禪建唐稱帝,復與宇文化及、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群雄爭奪較量,終于掃滅群雄,一統(tǒng)天下。在唐初立掃滅群雄的數(shù)次戰(zhàn)爭中,均是李淵之子秦王李世民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李淵的另兩個兒子建成和元吉為與李世民爭天下,圖謀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殺建成、元吉,即位為唐太宗。其后又記述了與突厥、高麗等的戰(zhàn)爭,全書終于征高麗班師回朝。該書敘事基本依據(jù)史書,以唐建國特別是李世民事為主線,其他方面史事則較略?;旧先婧w了這一段歷史,幾個主要人物形象也較鮮明,但文學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楊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尊經(jīng)閣文庫。明余氏三臺館刊本,藏日本宮內省圖書寮。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館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

熊大木 ·國學 ·26.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94章 長孫臣勸回鑾駕唐太宗坐享太平 2015-12-24 15:03:36
清詩別裁集
免費

原名《國朝詩別裁集》。詩歌總集。清沈德潛編。原三十六卷,后經(jīng)刪定為三十二卷。清沈德潛選編。沈德潛自謂此書選詩本著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的標準,唯祈合乎溫柔敦厚之旨,所選詩作,俱近唐賢,不錄徒辨浮華或直露叫號之作。此書的編選開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初刻,二十五年重新修訂,二十六年修訂本刻成。共三十六卷,入選詩人九百九十六人,詩作三千九百五十二首。同年十二月,因書中選入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戴名世等人詩作,觸怒乾隆皇帝弘歷,命發(fā)給南書房重新修訂,刪去錢謙益等人作品,成三十二卷。書前有序和凡例,要舉編選范圍和宗旨。詩人名下綴以小傳,詩后兼附簡短評語,時有灼見?!肚逶妱e裁集》搜輯廣泛,選擇精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建國后一個多世紀詩壇風貌。其中一些詩作反映了明末清初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特別是某些詩人的專集已散亡,頗賴此書得窺一斑,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文學史資料。《清詩別裁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六卷本最為完備,1975年中華書局據(jù)之影印流行于世。

(清)沈德潛 ·國學 ·48.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2章 2015-12-26 23:13:12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隆子县| 永城市| 时尚| 扬中市| 石台县| 全椒县| 西林县| 贵港市| 辰溪县| 泗洪县| 白银市| 阿拉善左旗| 大新县| 鹤庆县| 江西省| 湘西| 延长县| 绩溪县| 茌平县| 恩平市| 望江县| 镇赉县| 弥渡县| 肥城市| 洪泽县| 抚顺市| 北碚区| 福建省| 大英县| 天气| 上高县| 昌江| 松阳县| 义马市| 东源县| 寿阳县| 石泉县| 辽宁省| 桐乡市|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