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部(2)
書名: 本草述鉤元作者名: 楊時泰本章字數: 4432字更新時間: 2016-01-06 09:39:59
以達其清陽于上。即少陽屬腎。腎上連肺之義。陰中之陽致于上。則陽中之陰達于下。故能化血歸經。經所謂肺之濁氣。下注于經也。血化歸經。是謂營氣。是乃謂之通調水道也。后天之水。皆根氣化。氣固肺所主。而氣化之能通調水道者。以其清陽之能化。而濁陰之化乃行。則凡濁陰不化。如血證當首及。而更于治肺為切當也。所治上焦諸證。皆就清陽之能化以化濁陰耳。即痘瘡倒陷。非又清陽之不化以致病于濁陰者乎。若止以咸能入血而散為言。
則亦不究其本矣。
歲久溺器有濃寸余者。取置瓷盤內。露高潔處。越一二載。中外皆白。絕無臭氣。乃可用。研極細。水飛數過。再研萬匝。如仍有惡臭。隨泡隨飛。約數百遍。以無臭為度。 淬者精粹盡失。轉增火毒。不堪用。
秋石
制煉法。秋月用人尿二三石。入鍋內。桑火緩煎。勿使鍋岸生 。有則竹刀掠下。或沸泛。以竹杖頻攪定。俟干成渣。去薪。緩火焙燥。分置陽城罐。上空二寸許。磁盞蓋。封固罐口。養火一周。其藥漸升。輕盈如雪。或成五色。或象物形。此屬上乘。宜密貯銀瓶。藏陰靜處。不則風化成水。復須升養。仍結如霜。但少堅實耳。(之頤)又制既濟元黍法。選端潔童男女。各認溺器。各陸續取溺。煎煉成滓。各升取上乘秋石。各取溺器白 。曬焙令干。先置女 于銀釜之底。次置男秋石于女 之上。次置女秋石于男秋石之上。次置男 于女秋石之上。安置定。上余二寸。六一泥封固。三方火溫養七日。則粒粒丹紅交結釜頂。此更屬無上乘。藏貯亦如秋石法。
氣味咸溫。 滋腎水。養丹田。返本還元。歸根復命。安五臟。潤二焦。消痰咳。退骨蒸。軟堅塊。明目清心。延年益壽。
難經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然內經謂三焦為水府。而腎屬水。
膀胱行水。與腎合。故又曰。三焦者足少陰太陽之所將。然則小水之出也。固根于氣化。然實為氣之所終。由陽而歸陰以出也。原其所始。固亦本于至陰。(氣者水所生)第氣之所終。
由陽歸于陰者。較氣之所始。由陰達于陽者。為何如哉。是以人溺雖降火有功。還以較于秋石從水之降。而轉為火之升。(之頤謂緣潤下。水藉火大。既濟而允升。)自秋石尤有滋益矣。
試觀養火一周。則其藥漸升。輕盈如雪。視溲溺竟何如乎。 此藥要常近火。或時復養火三五日。則功效更大。
人乳
味甘咸。氣平涼無定性。(其人和平。飲食沖淡。其乳必平。其人暴躁。飲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熱。)榮五臟。明眼目。安養神魂。滑利關格。治瘦悴。澤皮膚。并筋攣骨痿。腸胃秘澀。又能益心氣。補腦髓。止消渴。治風火證。養老尤宜。 又治痰火上升虛損之證。及中風不語。左癱右緩。手足疼痛。動履不便。飲食少進諸證。(攝生眾妙) 地黃當歸草木之流。得天地偏氣。用治血病。力固有余。用補血衰。力猶未及。不如頻服人乳。
匪但補血。且病因血成者。亦由調養滋達而自愈。 入四物湯。共補精血。入四君子。同益元陽。 月經不通。日飲人乳三合。 猝不得語。人乳半合。美酒半升。和服。 失音不語。
人乳竹瀝各二合。溫服。 虛損勞瘵。用無病婦人乳三酒杯。將瓷碟曬極熱。置乳于中。次入麝香末少許。木香末二分。調勻服。后飲濃茶一酒盞。即陽敗。次日服接命丹。方用乳三酒盞。如前曬碟盛乳。并人胞末一具。調服。服畢面膝俱赤。如醉思睡。只以白粥少少養之。
眼熱赤腫。人乳半合。古銅錢十文。銅器中磨令變色。稀稠成煎。瓶收。日點數次。或以乳浸。黃連蒸熱洗之。
乳汁由血所化。故滋血者還以乳。夫婦人之乳。資以沖脈。因沖與胃經通故也。
沖為血海。而胃為血液化生之府。安得不責其本乎。凡男子以氣為主。究氣之所生。所生者腎也。女子以血為主。則當究血之所生。所生者心也。血赤火也。女子之乳白。男子之精亦白。皆從金也。女子氣盛。合于心包絡血。即就血所生處而化乳。男子氣盛。合于沖脈之血。
即就氣所生處而化精。(乳與精俱從血化。而血化俱由于氣。但分上下者。分于血與氣所生之處也。化不離生。生亦不離化。上之血生為氣化。下之精生為血化耳。)但男女之化乳化精者。皆不離于脾胃。以其為升降鼓煽運化精微之地也。然則乳汁固不徒少陰血主之所化。
實由肺胃氣化之所成矣。第血化之乳。化原固在氣。一離乳房。則徒存陰質。而氣化已散。
故取以療病者。必審病之所宜。如血虛有熱。燥渴枯涸。乃其的對。即用以培養者。亦必審體之所宜。如質瘦無痰。臟陽胃強。乃見資益。不則。概投止以取累耳。至方書謂宜于虛火及中風證。夫虛火類有燥痰。而風證之屬陰虛者。亦不能攝痰歸元。即此宜投之證。猶當為乳汁地。以佐使為功可也。
屬陰性冷。若臟寒滑泄。及胃弱脾虛者。并不宜服。(仲淳) 凡服須熱飲。欲使流行經絡。加醇酒調。若曬曝為粉。入藥尤佳。 曬乳粉法。遇有乳汁。即下銀鍋煎成膏。用大瓷盤盛。日下曬之。必以水浸盤下。不則久曬不干。
此乃未濟之妙也。
人胞
一名河車。其色有紅有綠有紫。紫者良。 置酒內覆者。男胎也。首胎重十五兩以上。
氣味甘咸溫。 主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其形質得男女坎離之氣而成。故陰陽兩虛者服之。有返本還元之功。)癲癇失志恍惚。安心養血。益氣補精。 凡虛勞羸瘦。形臟化薄者。宜以人身之本元。補助人身之血氣。投之女子。更育胎孕。凡無子。或多生女。或難產小產者。服之無不捷效。 以側柏葉烏藥葉俱酒曬。九蒸九曝。同之為丸。大能補益。名補腎丸。(丹溪) 大造丸。(吳球)用首生男胎人胞。米泔洗凈。淡酒蒸熟。搗曬研末。敗龜板童便浸三日。酥炙黃二兩。黃柏杜仲各一兩半。牛膝一兩二錢。地黃二兩半。入砂仁六錢。
白茯苓二兩。絹袋盛。入瓦罐。酒煮七次。去茯苓砂仁不用。杵地黃為膏。聽用。天冬麥冬人參各一兩二錢。夏月加五味子七錢。俱忌鐵器。為細末。地黃膏加酒。米糊丸小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女人去龜板。加當歸二兩。以乳煮糊為丸。若男子遺精。女人漏下。并加牡蠣粉一兩。去人參。(世醫用陽藥補益。往往為害。蓋邪火只能動欲。不能生物。龜板黃柏為河車之佐。加以杜仲牛膝。通為足少陰經藥。古方加陳皮。即名補腎丸也。地黃涼血滋陰。得茯苓砂仁黃柏則走少陰。白飛霞以此為天一生水丸也。二冬保肺。不為火炎。使肺氣下行生水。然其性有降無升。得人參則鼓動元氣。有升有降。故同地黃。即為固本丸也。又參麥五味名生脈散。皆為肺藥。此方配合。大抵以金水二臟為生化之源。加河車以成大造之功也。)補天大造丸。專培元氣。延年益嗣。壯陽光。溫坎水。降離火。為天地交泰。若房勞過度人五心煩熱。服之神效。常人四十以后。常宜服此。接補真元以躋上壽。 紫河車一具。
取首生男胎者。如無得壯盛婦人者亦好。先用鮮米泔將河車輕輕擺開。換米泔洗五次。不動筋膜。只洗凈。有草屑輕輕取去。將竹器盛于長流水中浸一刻以取生氣。提回。小瓦盆盛于木甑內。用文火緩緩蒸至六時止。極爛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略和勻。后置河車石臼內。木杵擂千下。如糊樣。連前藥汁末和勻。再杵千余。集眾手為丸。此法全天元真氣。世所少知。若用火焙酒煮去筋膜。大誤。入龜板。尤誤。(此語必有所見。不用便為穩妥。)外用濃川黃柏去粗皮酒炒一兩。川杜仲去粗皮酥炙斷絲一兩五錢。川牛膝去蘆酒浸一兩五錢。當歸身酒洗一兩。懷熟地酒蒸九次二兩。天冬去皮心一兩半。懷生地酒浸一兩半。
枸杞一兩。麥冬一兩五錢。以上四味。另用酒煮爛。搗膏。陳皮去白七錢半。白術炒一兩。
五味子七錢。小茴香炒七錢。干姜炮黑二錢。側柏葉取嫩枝隔紙炒干二兩。骨熱。加丹皮地骨皮皆去心。知母酒炒。各一兩。血虛。加當歸地黃倍用。氣虛。加人參黃 蜜炙各一兩。
婦人去黃柏。加川芎香附條芩。俱酒炒。各一兩。上藥精制。稱凈末。不犯鐵器。用前蒸河車搗爛并汁和為丸。若河車肥大。量加藥末。不必用蜜。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有病。一日二服。(此比古方更效。若稟氣虛。或斫喪太過太早者。尤宜。) 種子三益膏。治斫喪真元。中年無子。婦人血虛不孕。制一料夫婦齊服。服盡即孕。(如婦人經準氣血壯而無病者不宜服)大肉蓯蓉(酒洗去浮甲)何首烏(用竹刀切黑豆上九蒸九曬)懷生地(切片酒拌九蒸九曬)山萸肉枸杞子沙苑蒺藜(真者炒香)菟絲子(酒浸一宿搗成餅曬干炒)杜仲(去皮鹽酒炒斷絲)麥冬各四兩。柏子仁白茯苓(人乳拌曬)補骨脂(鹽水炒)川牛膝(與何首烏同蒸)各二兩。以上藥取凈末。用鮮紫河車一具。頭胎者佳。白酒洗凈。隔瓶煮爛。搗和前末。加龜膠鹿角膠各八兩。以酒化開。同前藥和勻。如干。加蜜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錢。好酒下。氣虛加人參二兩。忌蔥蒜蘿卜煎爆等物。合時宜二三九十月。靜室精修。
心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則以此味補心血。誠為中肯。夫胞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
又屬命門之真氣所攝。人生命門既成。即生心。心與命門一氣。即可知其又補心氣矣。經云。命門者。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即此胞也。其元始自心下。系貫七節之旁。其系則屈曲下行。接兩腎之系。(兩腎之系接心下。系以系胞。故經曰。胞之絡系于腎。又曰。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下尾閭。附直腸之右。通二陰之間。前與膀胱下口溲溺處并行而出。乃精氣所泄之道路。若女子則子戶胞門。亦自直腸之右。胞外與膀胱下口相并。此受胎處也。又脈經以右腎為命門。其府則胞門子戶。介賓曰。子戶胞門。男女之通稱也。
特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蓄血。男女交會之際。男子施由此出。女子攝由此入。故即在此中結胎。胎元既足。亦復由此而出爾。夫腎中之元陽。即為命門。原與臍對。而胞宮子戶。乃在直腸之前膀胱之后者。固經所謂相火之下。水氣承之也。(水是三才之祖。精為元氣之根。)人身一點元靈。聚于臍下。自為呼吸。呼則接乎天根。吸則接乎地根。此即命門真氣。自有命門真氣。便且下際下蟠。況于最初之協議而化者乎。又按天一生水。配丁之陰火而生內。
為命門。然后生心。是則心與命門一氣也。經既云胞脈屬心。又安能外于命門乎。然則女子結胎在胞宮。而實受氣于命門。方胎孕時。兒之臍系于胞。胞系母脊。(實為督之命門)以氣食兒。呼吸胎息。轆轤任督。真元氣之所鐘也。其色紅黑相間。紅屬火為陽。黑屬水為陰。
陰兒離母腹。則氣盡于形。之頤故謂先天之郛廓。主培后天形臟。而丹溪謂氣虛則加氣藥。血虛則加血藥。誠善于用河車者也。
繆氏云。此補陰陽兩虛之藥。若陰虛精涸。水不制火。發為咳嗽吐血。骨蒸盜汗等證。
此屬陽盛陰虛。法當壯水以制之。不宜陰陽并補。以耗將竭之陰也。胃火齒痛。亦忌之。
最好如補天大造丸制法。(惟取極爛如糊)然必得河車時。恰有諸藥合之乃可。若欲預制待用。宜照前法蒸。以熟為度。不必極爛。便置銅旋內。重湯 干可也。此不用酒煮火焙。又可留貯。亦妙。
胞衣水
此久埋地下化為水者。 氣味辛涼。
治小兒丹毒諸熱毒發寒熱不歇。狂言妄語。頭上無辜發豎。虛痞等證。天行熱病。飲之立效。反胃久病。飲一鐘。當有蟲出。繆氏云。埋久得地中陰氣。其氣必寒。辛寒而走足陽明經。故主如上諸證。
坎氣
即初生臍帶。 胎在母腹。臍連于胞。胎息隨母。故臍者人之命蒂也。(以其當心腎之中。前直神闕。后直命門。故謂之臍。言齊也。)臍蒂乃真氣聚會之所。今世即以食兒。用解胎中一切毒。及免驚風痘患。亦取裨補真元耳。
附方 預解痘毒。兒生十三日。以本身剪切臍帶燒灰。乳汁調服。或入朱砂少許。可解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