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章學誠

作品粉絲 371

全部作品

校讎通義
免費

內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學誠撰。章學誠(1738-1801),原名文斅,字實齋,號少巖,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此書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藝文志序例》基礎上,仿宋人鄭樵(1104-1162)《通志·校讎略》而成。原題《續通志·校讎略》,后手稿被盜,又重定為三卷。卷一含原道、宗劉、互著、別裁、辨嫌名、補鄭、校讎修理、著錄殘逸、藏書等九篇,闡述目錄學之宗旨,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指導性原則以及“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的重要方法。卷二為補校《漢書·藝文志》、鄭樵誤校《漢志》、焦竑誤校《漢志》等三篇,主要是訓核鄭、焦二氏之誤謬。卷三為《漢書·藝文志》自六藝至方技六篇,分析《漢志》得失。外篇收序跋及文史雜論二十一篇,在目錄編制方面創立“互著”、“別裁”二法,主張圖書分類應該與學術發展相互適應,不愧是集我國古代校讎學大成的嚴謹著述。另外章氏還強調編制專科目錄的重要性,要求改革傳統目錄學體系,樹立目錄應該以為學術研究提供服務為主的觀點。有清光緒三年(1877)章氏貴陽刊本、《章氏遺書》本、《粵雅堂叢書》本、嘉業堂刊本、《叢書集成初編》本、1956年古籍出版社校點本。

章學誠 ·國學 ·2.9萬字

最新章節 第4章 2015-12-25 14:51:32
文史通義
免費

中國古代文史理論著作。章學誠著。本書通行有《章氏遺書》本,1921年吳興劉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華書局據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學誠所著除本書外,還有《校讎通義》內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后人合刊為《章氏遺書》。全書8卷,分內外篇,各收文章61篇。共計25萬字。史文并論,論文部分主要有《詩教》、《文德》、《文理》、《古文十弊》等篇。本書在文學上的理論主張主要有3方面:1.提倡文德說。其所謂文德,也就是指著作者和批評者的態度。認為作者的態度要“敬”,批評者的態度要“恕”,“凡為古文辭,必敬以恕。”所謂“敬”,又包含“修德”和“養氣”兩方面的功夫,其根本在于“修辭立誠”。“恕”是指品評文學作品時不要刻求古人,又不能無原則的寬容:“論古必恕,非寬容之謂也。”要“能為古人設身而處地”著想,不能以一個不變的模式去衡量一切古人。2.提倡文理說。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而有物的關鍵在于“中有所見”;“古人著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見,初非好為炳之烺烺,如錦上繡女之矜套彩色已也。”也就是強調要有“閱歷”。3.提倡“文貴發明,亦期用世”。強調文質統一:“文重于質,視具質如何生吾文焉。”由此出發,對擬古和形式主義文風給予了尖銳的批判,認為“今舍己之所求,而摹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奴亦學其悲號”,是極為可笑的。對清代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則以《古文十弊》進行批判。章學誠的這些觀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受研究者重視。

章學誠 ·國學 ·20.5萬字

最新章節 第46章 外篇三(7) 2015-12-27 05:49:1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兴城市| 蒲城县| 辽源市| 比如县| 旬邑县| 荥经县| 庆阳市| 渑池县| 沅陵县| 巴中市| 双辽市| 浪卡子县| 滨海县| 九龙县| 重庆市| 牡丹江市| 宁国市| 涞水县| 宁乡县| 沭阳县| 日照市| 乐业县| 新巴尔虎右旗| 太和县| 贵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江口县| 鹤庆县| 茶陵县| 喀什市| 长泰县| 攀枝花市| 阿克| 邳州市| 内乡县| 咸丰县| 岚皋县| 平远县| 安达市|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