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姬昌編著的《易經尚書》用現代白話對其進行了詳盡而又明白的解說。《尚書》是古代的重要文獻,西漢武帝時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是士子科舉進身的必讀之書。本書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商)姬昌 (春秋)孔子 ·古籍整理 ·24.5萬字
本書是一部上至治國安邦的經國大略,治軍作戰的用兵良策,決訟斷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財的精明算計,立身處世的生活錦囊,逢兇化吉的機敏權變;甚至于寵宦奸臣的陰謀詭計,損人利己的狡黠小慧,無所不包的奇書。
(明)馮夢龍 ·子部 ·48.6萬字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傳習錄》是后世《傳習錄》的母本,因未經后人妄改,擁有極高的權威性和珍藏價值,被已故哲學家陳榮捷先生稱為“最完備而可靠”的版本,是陽明心學的首選讀本。《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宗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集中體現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最經典的入門必讀書。
(明)王陽明 ·經部 ·21.6萬字
陳壽的《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脈絡分明、文章簡練,“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三國志》體系龐大,相對獨立地記錄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讀者概括了解陳壽的《三國志》,需要做合理而講究的取舍;此次對《三國志》的編寫,以魏、蜀、吳三國全部君主作為綱領,再挑選具代表的人物,反復考量,確定篇章。定為曹魏六帝、蜀漢二帝、孫吳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個傳記。對曹操、劉備、孫權三地的內容稍加刪節,以說明他們的關鍵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則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國歷史的基本情況。
張偉保 ·國學普及讀物 ·20.5萬字
樊登讀書會百萬聽眾訂閱。西安交大韓鵬杰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并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德經》“以下為基”“大象無形”“福禍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淺出,讓讀者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引領讀者感受國學文化的智慧。
韓鵬杰 ·國學普及讀物 ·28.1萬字
《三言二拍精編》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揚的道德標準、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背的,而且其中的許多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明)馮夢龍編 劉振鵬主編 ·集部 ·23.7萬字
華夏國學書院主編的《唐詩三百首大師導讀》遴選的唐詩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詩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時期為人耳熟能詳的名篇,亦有此前為其他選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讀語言曉暢明白,深入淺出,兼顧文學性和權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強的唐詩選本。在選編時,本書除了考慮唐詩自身的影響力與地位外,還參考了中學教材中的唐詩選用情況。因此本書的賞析注重配合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要,注釋詳盡,詮釋到位,有利于讀者把握唐詩語言的準確意義與其使用的修辭技巧。
華夏國學書院 ·國學普及讀物 ·35.3萬字
《詩三百》中有明澈、清新的篇章,也有古奧難解的詩句,因此,華夏國學書院編著的《詩經三百首大師導讀》在每一首詩后都附上了拼音和注釋,并對詩的內容進行了簡潔的解說,以幫助讀者掃清閱讀的障礙。同時,在后世浩如煙海的研究和評點中,《詩經三百首大師導讀》精心遴選了近當代多位大師(包括魯迅、胡適、朱自清、聞一多、傅斯年、俞平伯、顧頡剛等人)的觀點,單獨設立了“大師導讀”的板塊,讓讀者能夠在聆聽大師獨到、深刻、鮮活想法的同時,逐漸提升對詩歌的品讀能力,豐富對詩歌背景、內涵、藝術妙處的理解和體驗。
華夏國學書院 ·國學普及讀物 ·42.6萬字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大師王陽明的論學語錄和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載體,集中體現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極經典的入門必讀書。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明)王陽明 葉圣陶點校 ·國學普及讀物 ·21萬字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學這個大花園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詞”之上冠以“宋”字,實是因為詞到兩宋如赤日中天,嬌花吐蕊。唐五代流傳下來的詞不足兩千首,但兩宋詞卻超過兩萬首之多。詞在兩宋之所以能大放異彩,繁盛至極點,一方面是因為詞體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宋代結束了五代紛亂,政治復歸一統,進入承平享樂時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儈、走卒、妓女,都熱衷歌樂,上流社會與中下層社會對聲樂的需求共同推動了詞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榮,及至北采動蕩離亂以及南宋偏安時期,填詞制曲已成為社會上的主流風氣。
華夏國學書院 ·國學普及讀物 ·33.6萬字
這回真正透徹理解陽明心學!逐字逐句講透《傳習錄》,無需半點古文基礎,從源頭讀懂陽明心學。暢銷書作家華杉全新力作!《傳習錄》收錄了“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是學習“陽明心學”不可不讀的傳世經典。作者華杉,研究儒學30多年。繼《華杉講透〈論語〉》《華杉講透〈孟子〉》《華杉講透〈大學中庸〉》之后,他集眾儒家學說之所長,完成了這部《傳習錄》解讀之作。對于《傳習錄》中的每一句話,華杉都指明其出處,并結合歷代先賢大儒的觀點,條分縷析逐一講解。
華杉 ·國學普及讀物 ·34.6萬字
《莊子》不僅僅是一部哲學范疇的著作,它將哲學思想以一種藝術的表達呈現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蘊含的不僅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著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入則孔孟,出則老莊”,現代人的自處和處世準則,很大一部分有賴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導,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則在其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中堅地位。當我們遇到莊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聰敏,他的激情,他的快樂,他的獨行于世。他尖銳而激烈地面對這個世界,他淡然卻又悲憫地跨過俗世紅塵。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與眾不同偏又發人深省。
(戰國)莊周著 思履主編 ·子部 ·31.3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先生語錄、書信的簡集,是一部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該書包括了王陽明學說的所有重要觀點,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
(明)王陽明 陸東風 ·古籍整理 ·23.4萬字
葛洪所撰《神仙傳》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經典《抱樸子?內篇》的案例輔教之作,以具體人物事跡闡釋他的“神仙實有”“仙學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節大多復雜、奇特,想象豐富,記敘生動,體現了魏晉時期的神仙觀念及魏晉文士風氣。其中不少人物常為后世養生文獻所引用,一些成語和文化典故,如“滄海桑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眾耳熟能詳,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謝青云譯注 ·古籍整理 ·26.6萬字
梁啟超版《傳習錄》是在光緒和民國諸多版本的基礎上升級而成,在梁啟超各個版本文集中均未收錄,因此十分難得。且為建國后首次修訂出版,并加入4萬字的《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梁啟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學術講演會及清華學校講稿),可謂陽明粉絲必備版本。
(明)王陽明著 梁啟超點校 ·子部 ·28.1萬字
《道德經》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社會動蕩、人事糾紛、生命無常,點點滴滴積淀成老子的關于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本書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詳細注解并翻譯原文,有全面細致的解析,并針對每章內容分別從為人之道、從政之道、經商之道三大方向列舉了大量妙趣橫生的古今中外案例,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現出多方位的立體化效果,使讀者能夠更好地體會和感悟兩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事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順“道”處世,做人自然圓融通達,左右逢源;依“道”經商,商戰自然無往不勝,一本萬利;循“道”從政,仕途自然事事亨通,平步青云。
老子 ·國學普及讀物 ·48.2萬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那些傳承下來的古書,凝聚著眾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本書推薦的古書,時間跨度從先秦一直延續到清末,類型多樣,有《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學巨著;《詩經》《漱玉詞》等詩詞集;《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小說;《竇娥冤》《西廂記》等戲劇作品;《文心雕龍》《藝概》等文藝理論著作;也有《水經注》《齊民要術》等科學巨著。讀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時,也可以選取一些適合自己或者感興趣的書來細細品讀,相信定會受益匪淺。
汪思源 ·國學普及讀物 ·20.2萬字
法家是我國古代與儒家、道家齊名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對中國社會政治和思想學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韓非子》則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韓非子》全書共十萬余字,分為五十五篇。就其主體而言,它實在是一部政治學巨著,主要論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穩坐江山、富國強兵乃至稱王稱霸,亦即古人所謂的“帝王之學”。書中除了論述法術、權勢等主要內容外,也論述了一些君主應該注意的道德修養、政治策略。
張覺等 ·古籍整理 ·47.2萬字
作為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莊周和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勢,影響了中國文化兩千多年。《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之作,全書原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包羅萬象,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道德的標準等,都有詳細的論述。《莊子》一書融合了寓言的生動、哲理的思辨、生活的鮮活,但是,想要真正讀懂它、體悟它,運用它卻并非易事。為了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莊子》,讀出真正的“逍遙”,將莊子的智慧應用于日常生活,本書將《莊子》的三十三篇全部收錄其中,并參考了大量和《莊子》有關的資料,以確保全書的嚴謹性、權威性。
(戰國)莊周著 思履主編 ·子部 ·32萬字
國學備覽9(皇帝內經素問·九章算術·近思錄·陰符經·周易參同契·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太上感應篇·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心經·六祖壇經·茶經·樂府雜錄·洛陽牡丹記·棋經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記·世說新語·游仙窟):《黃帝內經素問》舊題黃帝編著,陳福濱(臺灣輔仁大學)審定。我國現存最早的較為系統和完整的醫學典籍。《九章算術》漢·張蒼、耿壽昌編著,林文照(中國科學院)審定。我國第一部重要的數學專著。《近思錄》宋·朱熹、呂祖謙編著,姜錫東(河北大學)審定。理學入門書,蘊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義。《陰符經》孫家洲(中國人民大學)審定。相傳蘇秦得此書而為六國之相。《周易參同契》左東嶺(首都師范大學)審定。最早論述煉丹原理的著作,被稱為“萬古丹經王”。《黃庭內景經》王子今(華東師范大學)審定。道家內修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黃庭外景經》傅剛(陜西師范大學)審定。《太上感應篇》宋·李昌齡編著,劉海燕(福建師范大學)審定。民間廣為流傳的勸善書。《金剛經》后秦·鳩摩羅什譯編著,楊增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經中之王”。《四十二章經》漢·迦葉摩騰、竺法蘭譯編著,朱慶之(北京大學)審定。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佛教經典著作。《心經》徐俊(中華書局)審定。般若部經典中的核心經典。《六祖壇經》唐·釋慧能編著,李申(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中國禪宗最重要的典籍。《茶經》唐·陸羽編著,李根蟠(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我國第一部論茶著作。《樂府雜錄》唐·段安節編著,吳相洲(首都師范大學)審定。唐代樂制、音樂、百戲資料的珍貴記錄。《洛陽牡丹記》宋·歐陽修編著,祝尚書(四川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一部花卉專書。《棋經十三篇》宋·張擬編著,嚴華(暨南大學)審定。宋代以來最權威的圍棋理論著作。《林泉高致》宋·郭熙編著,崔自默(中國藝術研究院)審定。山水畫高度成熟后的理論總結,極具文采。《搜神記》東晉·干寶編著,寧稼雨(南開大學)審定。我國最早的志怪小說集。《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編著,劉尚慈(中華書局)審定。我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游仙窟》唐·張鷟編著,沈伯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審定。我國最早最完整的自傳體愛情小說。
尹小林 趙敏俐主編 ·古籍整理 ·4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