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與“希望的資源”
會員

文化研究已是學界“顯學”,然而在時下的討論中,它更多是被當作一塊新開辟的學術領域,而忽略在興起之時它所肩負的歷史和政治使命。雷蒙?威廉斯是文化研究最為重要的開拓者之一,本書力圖通過再現他所處的歷史、社會和理論語境,并由此走進他本人的“問題意識”,重新召喚威廉斯的“幽靈”以揭示文化研究在形成時所體現出的政治相關性,從而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啟示。在威廉斯的文化保守主義前輩那里,文化更多是被挪用以抗擊“現代性”的侵蝕;而在庸俗馬克思主義者看來,文化不過是物質世界的機械反映。因此恢復文化的實踐品格和弘揚其新的政治干預能力,是文化研究初期必須解決的首要理論問題。為此,威廉斯提出“文化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觀念以反對文化精英主義立場,同時通過補充和發展“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命題以說明文化的能動性和實踐性。對文化政治相關性的重新認識,使得威廉斯意識到過去的革命觀念過于局限于政治和經濟維度,而忽略了文化維度,因此在“長期的革命”這一政治籌劃中,“文化革命”應同民主革命和工業革命擁有同等的位置。由此,當利維斯等將“文化失范”歸咎于大眾文化的崛起,威廉斯卻將這些都視為“文化革命”進程中令人稱道的成就。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威廉斯還通過揭秘“鄉村別墅詩”和“悲劇”等文學形式所蘊含的意識形態,試圖恢復歷史和現實社會中被遮蔽的“被壓迫者”的聲音。這種種形式的“文化民主化”,在他看來,是“新左派”所寄希望的“文化革命”的“希望的資源”。

何衛華 ·文化研究 ·23.7萬字

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會員

1932年65歲的章太炎從北平南返上海后,受邀到蘇州講學,1933年遂移居蘇州,又受邀到無錫講學。1935年在蘇州錦帆路五十號創設“章氏國學講習會”,正式系統開講國學,直至逝世。四年間的講演,涵蓋了國學的基本門類,涉及經學、歷史、諸子、文學、理學、文字、音韻、訓詁、做人根本、經世致用、做學問的功夫與志向,等等;宗旨則在崇尚氣節,振起學風,造就人才。約持《孝經》《大學》《儒行》《喪服》四經,為國學之統宗、經術之歸宿,可稱“新四書”,標志著章太炎晚年國學觀的成熟和系統化,蘊涵了強烈的現實關懷。講演錄集中代表了章太炎晚年的學術思想精粹,勝義紛披,通俗通透,特多獨得之見,是章太炎一生歷次講習會講演中,較為系統全面的講錄,也是章太炎晚年的成熟之論,允為傳統文化入門的必讀之書。每次講演,弟子諸祖耿、王謇、王乘六、潘景鄭等從旁繹記,匯集成章,繕寫后呈太炎先生審閱修改,《章太炎國學講演錄》即是這些記錄的匯編。此次出版,依據諸祖耿先生的回憶,編排上大致分為蘇州前期講學、無錫講學、蘇州星期講演會,及章氏國學講習會四個部分,整齊條貫地呈現了章太炎四年間的講演,更便閱讀。整理則據原始發表的文本進行校訂。書末附章太炎《國學會宣言》和《章氏國學講習會簡章》《章氏國學講習會董事會、理事會題名》等相關文獻,并附諸祖耿《關于“章氏國學講習會”、“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學院”及其它》一文,回憶章太炎晚年在蘇州、無錫講學情形,以及移居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的始末,可使對這一學林盛事有更多的了解。本書較我局2013年版,增加了6篇講錄和2篇附錄,并調整編次。

章太炎講演 諸祖耿 王謇 王乘六等記錄 ·中國文化 ·23.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平湖市| 麟游县| 台州市| 清丰县| 凤凰县| 秦皇岛市| 西丰县| 昌图县| 家居| 抚州市| 三明市| 临城县| 沙湾县| 富民县| 大埔县| 漳平市| 桐城市| 兰西县| 松潘县| 连城县| 文水县| 伽师县| 资阳市| 鞍山市| 南岸区| 迁安市| 保康县| 张北县| 永州市| 陵水| 苍南县| 洛阳市| 塘沽区| 永丰县| 通城县| 布拖县| 荆州市| 凯里市| 佛教|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