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與“希望的資源”
文化研究已是學界“顯學”,然而在時下的討論中,它更多是被當作一塊新開辟的學術領域,而忽略在興起之時它所肩負的歷史和政治使命。雷蒙?威廉斯是文化研究最為重要的開拓者之一,本書力圖通過再現他所處的歷史、社會和理論語境,并由此走進他本人的“問題意識”,重新召喚威廉斯的“幽靈”以揭示文化研究在形成時所體現出的政治相關性,從而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啟示。在威廉斯的文化保守主義前輩那里,文化更多是被挪用以抗擊“現代性”的侵蝕;而在庸俗馬克思主義者看來,文化不過是物質世界的機械反映。因此恢復文化的實踐品格和弘揚其新的政治干預能力,是文化研究初期必須解決的首要理論問題。為此,威廉斯提出“文化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觀念以反對文化精英主義立場,同時通過補充和發展“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命題以說明文化的能動性和實踐性。對文化政治相關性的重新認識,使得威廉斯意識到過去的革命觀念過于局限于政治和經濟維度,而忽略了文化維度,因此在“長期的革命”這一政治籌劃中,“文化革命”應同民主革命和工業革命擁有同等的位置。由此,當利維斯等將“文化失范”歸咎于大眾文化的崛起,威廉斯卻將這些都視為“文化革命”進程中令人稱道的成就。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威廉斯還通過揭秘“鄉村別墅詩”和“悲劇”等文學形式所蘊含的意識形態,試圖恢復歷史和現實社會中被遮蔽的“被壓迫者”的聲音。這種種形式的“文化民主化”,在他看來,是“新左派”所寄希望的“文化革命”的“希望的資源”。
·2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