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和論道》第四輯屬于中和集團與西北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和論道——哲學沙龍”系列叢書。本輯內容涉及到西方哲學家海德格爾、尼采、笛卡爾、休謨、康德和卡西爾的相關思想;同時也涉及到中國哲學語境中關于“中庸”、“儒道關系”以及中醫的相關思想論題。由于本書采取了公開演講、現場互動的方式,職是之故,語言更能貼現實生活場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師庭雄主編 ·中國哲學 ·16.4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叢書的一種?!墩撜Z》是儒家經典,對后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論語》較全面地記錄孔子(前551—前479)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以及著名門徒的言行,語言簡練曉暢、雍容和順、迂徐含蓄,內涵豐富,用意深遠。研讀經典,了解傳統,吸收傳統的精粹,非常有價值。本書包括原文、今譯、注釋,充分吸收了千余年來的研究成果,參以己意,準確到位,深入淺出,是同類圖書中的上乘之作。
徐志剛譯注 ·中國哲學 ·12.9萬字
本書除了介紹《莊子》原文中的一些經典寓言故事,還列舉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鑒意義的小故事或人生實例,幾乎涵蓋了職場、營銷、教育、友情、愛情、婚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讓您在輕松中獲得智慧,愉悅中體味哲理!
莊子 ·中國哲學 ·17.9萬字
徐梵澄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精神哲學家、翻譯家和印度學專家,被譽為“現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師”?!犊讓W古微》通過“以經解經”的方式,全面評述了孔子生平、儒學大義、六藝之學、顏曾思孟等主題,力圖還原孔學之精微、靈活與整全。橫向以多文明比較會通,宣揚中國思想之菁華;縱向提升個體精神維度,汲取生命困苦之救愈。對于“仁”,徐先生提出:“仁”就是“神圣之愛”。作為宇宙原則,“仁”不可能離我們很遠?!灰擞X醒于“仁”,“仁”便就在眼前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在舉手之間,就能覺醒,做到公正,善良,親切。
徐梵澄 ·中國哲學 ·13.3萬字
本書是晚清維新領袖康有為的重要作品,極具歷史意義,梁啟超贊嘆這是當時思想界之一大颶風,雖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其石破天驚的論斷不僅否定了“清學正統派”漢學的立足點,而且打開了人們重新認識、估價一切傳統典籍的閘門。從而沖擊了正統派學術文化,動搖了“恪守祖訓”的觀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犊涤袨橹v新學偽經》重新梳理和遴選《新學偽經考》中的思想脈絡,兼顧其儒學價值和思辨思維,由此作為考訂康有為治學理念的重要借鑒。
(清)康有為 ·中國哲學 ·19.2萬字
本書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湯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湯武革命、漢宣帝廢立太子等紛繁的歷史事件,南先生在講授時采用一貫的“經史合參”、融會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貫穿古今中外地對這些人物和事件給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評價。他還將《公孫丑》與《禮運篇》、《論語》等儒家經典相互發揮,闡揚儒家學說精髓,并將其中的哲理、甚至整個儒家學說與其他學說、教義進行比較,分析《孟子》對人類文化的深遠影響。南先生的講述博大精深,涵蓋個人內養的原則、方法和外用的境界、器度,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哲學、人事制度、財經問題,以及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圣賢之路”、法律體系等方方面面。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5.6萬字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勸人向善、謀求磊落的生活,《了凡四訓》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費勇教授從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中總結出三十三則立命口訣,提倡通過自我修行建立良好的生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本版特別收錄《云谷大師傳》《袁了凡居士傳》。
(明)袁了凡著 費勇編著 ·中國哲學 ·10.5萬字
該書是作者多年的易學研究成果,是在作者多年講授《周易》經典講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與其他相關圖書相比,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該書為當代人撰寫的第一部周易占筮學方面的著作。它從科學的角度,對占筮行為的本質做了理論上的探討,系統闡述了古代的占筮技術,并申以己意,一掃古代占筮學中常有的讖緯迷信陋習,將其中所含的咨詢文化的性質展現于讀者面前。二是本書融學術性、趣味性于一爐,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書中列舉實例,風趣地解說了《周易》中所蘊含的咨詢文化因素,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三是該書破除了人們對于《周易》的神秘,以一系列較為客觀的評述,將一向被認為玄之又玄的《易》象進行了通俗、生動的闡述生發。閱讀該書,讀者會發現,此書具有較強的現代意識和個性色彩。
章秋農 ·中國哲學 ·19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最后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侗M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后,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了“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并進一步闡釋了孔子“鄉愿德賊”之說等。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4.5萬字
《孔子家語》是中國古代記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內容是自漢朝以前到漢朝早期不斷編纂而成,后來王肅對其進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現存十卷。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8.5萬字
《孟子》是繼《論語》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記述了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全書語言生動,比喻深刻,論證有力,文章氣勢雄偉,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
(戰國)孟軻 ·中國哲學 ·4.6萬字
《四書五經》是古代中國社會正統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們所包含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中國古代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個以天理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幾千年來軟定的教科書,而且還被西方學者譽為世界四大思想寶庫之一?!端臅褰洝肪褪侨寮业摹笆ソ洝?。
謝賡編著 ·中國哲學 ·12.1萬字
作為“四書”之一的《中庸》原為《禮記》之一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因不滿意宋儒對《中庸》的解釋,南懷瑾先生親自撰寫了《話說中庸》一書,澄清了人們對“中庸”的誤解,指出《中庸》是發揮圣學的宏文,子思旨在闡明孔子之所以為圣人的學養和造詣,既為傳統的儒學辯護,又表達自己親受孔子的教誨而別傳圣學心印的精義;《中庸》的要點在于指出學問修養必須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際心性相關的道體和作用。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6.6萬字
是胡適先生于20世紀初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時期寫成的著作。被譽為“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志,雖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為后世哲學史家開出全新的境界?!睂懛ㄉ限饤壛酥袊軐W史從三皇五帝的傳說開始寫起的傳統,直接從《詩經》、老子、孔子講起??甲C先哲生存年代,辯識古人著作真偽,還原先秦諸子本來面目。既不隨意藏否,也不輕薄評議古人,言必有據,不作無謂的意氣之爭,顯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風范。此外,本書考證先秦各家流派的師承、變遷痕跡及遞次演進的脈絡,可謂“一本書讀懂諸子百家”之作。
胡適 ·中國哲學 ·18.7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語錄體經典,集儒家的中庸、釋家的出世、道家的無為等思想為一體,在修身、養性、齊家、為學、處世等方面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是一部集中華百家智慧的為人處世指南。本書輔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給予廣大讀者最實際的人生導航。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0.1萬字
趙汀陽“第一哲學”系列之一,收錄了作者九篇近二十年有關形而上學問題的思考文章,集中呈現了其有關創世存在論、共在存在論、動詞哲學、時間分叉、歷史形而上學、問題的遞歸性等極富原創性的哲學論述??膳c作者的《第一哲學的支點》《一個或所有問題》參照對讀。本書尤側重從歷史哲學的角度闡釋“本源”問題,提出“歷史形而上學”的理論,認為創世論、存在論和歷史哲學三位一體,即創世論的起源問題、存在論的本源問題和歷史哲學的溯源問題,三者存在一致性,彼此相關、互相解釋?!皻v史形而上學”聚焦人與自己創造的歷史和文明的關系。人創造了文明,文明反過來又再造了文明的創造者。人類在創世中創造自己,是歷史性的存在與概念,是永遠具有未來性的概念。人類沒有抽象面目,沒有先驗自我,沒有永恒品質,只有作品——人創造的歷史與文明,而人也只有通過創造物——歷史和文明來反思自身。
趙汀陽 ·中國哲學 ·14.7萬字
《新十批判書》是復旦大學已故教授俞吾金的遺著。俞教授在書中擬分十章對當代的一些流行思潮進行反思和批判,現只存導論及前四章,后六章只有存目,供讀者了解此書原本的框架。作者在前四章中對媚俗主義、形式主義、歷史主義、觀念主義的批判皆取材于國人過去的、現在的現實生活,其中更多的是現在的生活,因此讀來令人時而如芒在背,時而又如醍醐灌頂。與此同時,作者行文流暢,言之諄諄,使得全書正如吳曉明教授在序言中所說,是一種“親切而有教益的”哲學批判。此外,書后補入了俞教授《思考與超越:哲學對話錄》的導論與《意識形態論》的緒論,更多角度地呈現了作者的思考與研究。
俞吾金 ·中國哲學 ·10.9萬字
王夫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本書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敘述了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的氣魄,以及他如何成為圣賢學脈中的一代大儒。王夫之上承宋代學統,下啟清代的源流,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文、史、哲方面,王夫之進行了創新,他提出“均天下”“以理導欲”“知行并舉”等觀點。王夫之對民族光復的理想矢志不渝,曾國藩稱他為“命世獨立之君子”,其文人風骨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譚偉雄 ·中國哲學 ·3.6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門人弟子所記錄的王氏講學言論及其答有人、弟子的論學書信的匯編,包含了王陽明思想的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習王陽明心學的基本著作。其與孔門的《論語》相似,為“陽明學派”的啟蒙典籍,在我國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書對《傳習錄》原典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解讀,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志誠等方面的人生智慧,從各個角度闡發蘊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讀者更加透徹地理解《傳習錄》中所包含的智慧,從中獲得熏陶和啟迪。
(明)王陽明 ·中國哲學 ·12.2萬字
本書選編了16篇作者關于莊子研究的發表的或未發表的手稿,對《莊子》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文章具有獨立新見,影響深遠。其中《莊子校注辨正》等文,用力甚勤,受到學術界一致好評。這些文章對當前莊子研究仍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何善周 ·中國哲學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