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生活中,有的人們喜歡為昨天的失落而念念不忘、耿耿于懷,又為明天的美麗而熱血沸騰、斗志昂揚。其實,昨天的黯淡無光。明天的前程似錦,對我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既然知道今天為昨天的虛度光陰而懊惱,那么,明天就不能再為今天的浪費時間而后悔了。本書通過禪道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生活,理解生活。跟好的去享受生活。
石地 ·東方哲學 ·6.3萬字
作者對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思考。他區分“思想史”與“學術史”,認為前者側重的是一時代思想變化的源流大概,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本書的論述不以個人為中心,而是圍繞思潮和問題展開,且在解釋傳統思想時,引入西方思想作為參照。許多具體的論斷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也能啟發讀者的思考。
常乃惪 葛兆光導讀 ·東方哲學 ·9.6萬字
《易經》(又名《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征陽的“——”(又稱“陽爻”)和象征陰的“——”(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本書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后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六月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4.9萬字
《冰鑒》以冰為鑒、明察秋毫,以神為鑒、相骨識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識人,識人必先觀人。古今中外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可以說是有成有敗,為使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響,特編輯了此書。本書通過對人體的神骨、情態、剛柔、容貌、須眉、氣色、聲音這七個部位的論述,以達到正確觀人、識人、用人的目的。在這里我們不談論觀人、識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能夠獲得厚益。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5萬字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學、日本哲學等)、比較研究、文化專欄、書評訊息等。
徐小躍主編 ·東方哲學 ·16.5萬字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本書篩選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篇章。
楊春光主編 朱昌平 楊宏鋒副主編 ·東方哲學 ·3.4萬字
禪是一種生活態度,是讓人身心放松的藝術,它可以恰如其分地給人們焦慮的內心注入一片清涼。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無法獲得松弛感時,如何從禪的角度出發安住本心、重拾自信從容的心態?德國哲學教授遠渡重洋去往日本學禪,在弓道大師阿波研的引導下,從箭術悟出了禪的真意:禪就是平常心,生活中的任何一種技藝最終都可以進入禪的境界——放下自我,讓一切自然發生。
(德)奧根·赫立格爾 ·東方哲學 ·3.7萬字
魏晉時期玄學、佛教盛行,但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理念的價值觀依然占據重要地位。以往學術界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與民族關系等的研究較多,而對儒家教化涉及較少;本書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魏晉時期的儒家教化做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深入考察,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也是對以往研究的重要推進,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王榆芳 ·東方哲學 ·15.1萬字
本書收錄的兩部著作,其前身均為熊十力在北京大學任教時的自撰講義。《唯識學概論》系熊先生講授唯識學的第一部講義,1924年由北大印制。本書忠實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內學院所學,以玄奘、窺基之學為旨歸,簡明扼要地概述唯識學的思想體系,適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為唯識學的入門書,亦可作為研究《新唯識論》的參考。《因明大疏刪注》亦為熊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因明學的講義。其淵源有自:古印度著名論師陳那改造舊因明學,號稱新因明之祖,所著《因明正理門論》(簡稱《門論》)乃因明學奠基之作,其弟子天主(音譯商羯羅主)為便后學,刪述簡括該書而成《因明入正理論》(簡稱《入論》);玄奘東還,相繼譯出二論,其弟子窺基又為《入論》作疏,成為后世研治因明的*威讀本,故尊稱為《大疏》。熊先生此書,乃是為適應現代學者的需要,刪注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而成,刪削疏文,疏通大義,增設新注,闡發奧蘊,允為治因明之津梁,研唯識之預科。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8.9萬字
本書收錄了胡適先生關于哲學思想的精華,包括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中古哲學(“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近世哲學,(“戴東原的哲學”“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等);西洋哲學史大綱、哲學的改造等.絕對是最值得珍藏的經典之作。
胡適 ·東方哲學 ·13.4萬字
當你思考“我是什么?”的時候,到底想期望得到什么樣的答案?是靈魂的自我審視,還是僅僅想給自己一個交代?利物浦大學哲學教授巴里·丹頓回溯哲學史上對自我的討論,并結合最新科技發展之影響,讓科幻小說和電影里出現的人的“空間傳送”在某種哲學意義上成為現實。
(英)巴里·丹頓 ·東方哲學 ·10.1萬字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這套書以胡適在北京大學的所有哲學講義為母本,再綜合胡適關于中國哲學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最全的胡適哲學體系,讓讀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學大師的風采。
胡適 ·東方哲學 ·13萬字
本書匯集了錢遜先生研究《大學》《中庸》的學術成果,對《大學》《中庸》全文做了完整的翻譯和系統的講解。全書分為兩部分,導讀部分重介紹了何謂《四書》,《大學》《中庸》的基本內容和研讀方法、注意事項等。解讀部分注釋力求簡要,譯文緊貼經典原義,講解深淺出,在歷代研究基礎上精心疏解,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為讀者導正學習經典的方向。
錢遜 ·東方哲學 ·5.3萬字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4萬字
本書收錄了熊十力的兩部著作。《破破新唯識論》是一部反批評的著作。《新唯識論》(文言文本)1932年出版后,南京支那內學院劉定權(衡如)于同年12月在內院年刊《內學》第六輯發表《破新唯識論》予以駁難,歐陽竟無(漸)特為作序。熊先生隨后于1933年2月出版本書反駁劉著;是書由北平斌興印書局代印,北京大學出版部等處代售。此次出版即以該版本為底本,并參考中華書局1985年本點校。《摧惑顯宗記》是熊先生又一部反批評著作,針對印順法師1948年發表的《評熊十力的》一文。原稿以黃艮庸(慶)名義發表于1949年《學原》雜志二卷第十一、十二期合刊上,又收入《十力語要初續》。1951年,熊先生改寫此稿,并于前增寫約萬言,概述《新唯識論》要旨,又于后附錄兩長文,由大眾書店印行單行本,題曰《摧惑顯宗記》,署為“黃慶述”。此次出版以大眾書店印本為底本,并參考湖北教育出版社《熊十力全集》本點校。為體現辯論的來龍去脈,將劉定權、印順原文并附于后。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6.5萬字
闡明這本書所發表的論文題材,我沒有用哲理性的說教,也沒有以學者觀點加以探討,也許這對我來說更為合適。我生長在一個以奧義書經典作為日常禮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親就作出了榜樣。父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與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沒有忽略對世界應盡的責任,也絲毫沒有減少對世俗事務的強烈興趣。因此,我希望這些論文能使西方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印度的古代精神,這種精神曾反映在我們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印)薩·泰戈爾 ·東方哲學 ·6.3萬字
《瑜伽心理學:榮格1932年的講座記錄》中,榮格以對答的形式,用精神分析和人格發展理論中的許多概念來闡述印度的瑜伽哲學。不但論及瑜伽理論對西方心理學的啟示,還有效解釋與促進了人格發展的理論深度。榮格警覺地指出,東方智慧雖然迷人,但是許多西方人卻因此變成精神分裂。人們應該認識到個體精神發展在不同文化滋養下的路徑差異,積極尋求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契合之處,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因此,本書可以被視為榮格對印度脈輪思想在心理學意義上的解讀,或者是對以印度瑜伽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與人格結構的一種解構。
(瑞士)榮格 ·東方哲學 ·13.2萬字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的,全書分為七篇十四卷。本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精心選材、編輯的一本成人國學經典讀本。本書選取了被稱為“亞圣”——孟子的多篇經典篇目,孟子“性善論”的觀點、施行仁政的主張及重視教化的民本思想在篇目中都有所體現,語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用形象生動的說理敘事闡明孔孟民本、仁政和王道三位一體的仁政學說。
楊春光主編 朱昌平 楊宏鋒副主編 ·東方哲學 ·3.8萬字
《孟子》這本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萬章》是《孟子》一書七篇中最短的一篇,但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篇。孟子與萬章師生二人,針對許多話題,展開連串針鋒相對的妙問妙答,問答犀利又充滿禪機,內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數千年來炎黃子孫心中的疑問。南懷瑾著述的《孟子與萬章》將《萬章》與《禮運篇》、《論語》等儒家經典相互發揮,闡揚儒家學說精髓,并將其中的哲理、甚至整個儒家學說與其他學說、教義進行比較,分析《孟子》對人類文化的深遠影響。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7.2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孟子》的講記。《公孫丑》篇屬于《孟子》的第二篇,分為上下兩部分,記載了孟子與弟子公孫丑之間的談話,大部分內容發生在齊湣王當政時期。《孟子·公孫丑》篇記錄了孟子的政治觀點、治國思想以及政治活動,涉及孔子、周公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當時各種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并論及中國文化的諸多問題。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