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冰鑒》以冰為鑒、明察秋毫,以神為鑒、相骨識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識人,識人必先觀人。古今中外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可以說是有成有敗,為使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響,特編輯了此書。本書通過對人體的神骨、情態、剛柔、容貌、須眉、氣色、聲音這七個部位的論述,以達到正確觀人、識人、用人的目的。在這里我們不談論觀人、識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觀人、識人、用人方面能夠獲得厚益。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6萬字
《山寨:中國式解構》:中國思想從一開始就是解構的,因為它與存在和本質從根本上決裂開來。在中國,不斷的轉化即是一種創造和創新的方法。山寨運動將創新解構為“從虛無中創造”(“無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創造”。它把同一性與變化的差異,即把同一性與主動的、積極的差異化對立起來,把存在與過程對立起來,把本質與道路對立起來。以這種方式,山寨體現著真正的中國精神。《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本書為您介紹的是一種“陌生的文化”,一種“非本質/不在場的文化”。在東亞的想象世界里,沒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內在之外。如果說道避開了確定與指稱,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為它在流動,因為它像河流一樣曲折蜿蜒。它描繪著事物的不斷轉化,描繪著世界的過程性。《禪宗哲學》:本書得益于對禪宗的哲思,以及由禪宗而來的哲思,通過概念將禪宗蘊含的哲學力量闡發出來。文字或可描述禪之靜謐,禪之靜謐卻無須囿于文字。本書采用比較的研究進路,讓柏拉圖、萊布尼茨、費希特、黑格爾、尼采和海德格爾等人的哲學,與禪宗思想的不同面向之間進行碰撞。行文中多有俳句穿插其間。讀者諸君不妨將它看作襯托畫作的畫框。
(德)韓炳哲 ·東方哲學 ·13.9萬字
南懷瑾著作權合法擁有者臺灣老古公司授權南師生前多次親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論三大道,出入百家言。本書初名《序集》,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出版,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二版時改為今名。它匯集了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歷年來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總計七十二篇。分為儒家、易經、道家、經義、禪宗、密宗、健身、歷史、其他九大類,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闡述。內容敘及:古代文獻,諸家學術,社會變遷,文史掌故,經世治學,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蘊,易學源流,佛經大義,禪宗語錄,密教修行,兵法謀略,陰陽術數,瑜伽氣功,保健養生,詩詞歌賦,古文今譯,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辭典雅,見識獨特。南懷瑾先生的著作多為學生根據他講學時的口述整理而成,而本書則基本上出自他的手筆。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4.8萬字
《中國哲學小史》是日本哲學家武內義雄所作的中國哲學思想史論著。《中國哲學小史》按時間順序,詳盡地介紹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國哲學史。除一般中國哲學史著作重視的儒家學說、宋明理學之外,《中國哲學小史》對以往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學派、兩漢經學,有精到之論述。以“流派”為梳理中國哲學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讀者把握。對中國哲學史之分期及演進過程,有獨到之見。
(日)武內義雄 ·東方哲學 ·12.6萬字
宋天天 ·東方哲學 ·11.8萬字
以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儒學為研究對象,把儒學范式的轉變方式作為研究的中心問題,探討了在唐宋變革的社會大背景下,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儒學的范式轉變。提出,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儒學,是唐宋變革在思想學術形態上的重要表現,也是對這一時期社會巨變的回應,在這一層面上揭示出儒學的一些本質特征。
葉平 ·東方哲學 ·20萬字
《老子研究》從四個方面詮釋了《老子》的義理,分別是宇宙論、政治論、人生論和教育論:創新地引入了宇宙的概念來詮釋《老子》當中“道”的概念。除了運用傳統的訓詁考據之學,研讀章句,對比道、法兩家的觀點,更是引入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來闡釋《老子》政治思想的內涵。之后,進一步闡釋了《老子》的教育學說,也從側面佐證了對《老子》政治學說觀點的解讀。最后,解讀了《老子》的人生論,并與其宇宙論相呼應。
陳柱 ·東方哲學 ·7.8萬字
全書分兩編:第一編是孔子生平紀事,從先世到出生,觀周適齊,用魯去衛,困厄陳蔡,周游列國,顛沛流離,既簡明考證,又扼要對于孔子學說的形成進行說明;第二編是孔子學案,主要介紹孔子思想學說等,從原理的道、中庸禮仁到倫理的義務、孝弟、君子等方面,進行闡述,對于這種構建起兩千年的文明體系的思想宗旨進行了剖析。
謝無量 ·東方哲學 ·8.3萬字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這套書以胡適在北京大學的所有哲學講義為母本,再綜合胡適關于中國哲學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最全的胡適哲學體系,讓讀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學大師的風采。
胡適 ·東方哲學 ·15萬字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質,而本書為您介紹的是一種“陌生的文化”,一種“非本質/不在場的文化”。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強制利用的對象,它未曾現身于本己的內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還有陌生者嗎?現在人們樂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樣。如此一來,陌生者就再次從本己的內在之中消失了。東亞思想完全朝向內在。道則完全與世界的內在,與事物的“就是如此”,與此地此時融合在一起。在東亞的想象世界里,沒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內在之外。如果說道避開了確定與指稱,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為它在流動,因為它像河流一樣曲折蜿蜒。它描繪著事物的不斷轉化,描繪著世界的過程性。與世界的關系并不是由作為與行動的決斷、意識與反思的高光所決定。相反,人們通過退避到不在場,通過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讓它發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間,正是因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們追求的不是果斷的行動,而是隨意與輕松。這大概就是與西方自由觀念相對應的東亞自由觀念。
(德)韓炳哲 ·東方哲學 ·5.9萬字
《〈論語〉綱要》是《論語》的釋讀之作,也可視為《新論語》續篇——對孔子思想的核心觀點和思想脈絡進行了歸納和闡釋。《論語》中的許多“道理”能否發展成為“定理”?《〈論語〉綱要》試著將這些“道理”做定理化表述,從“仁”“忠恕”等重要概念入手,通過經典章句的語義分析,解析相互關系,在簡單陳述的“箴言”中,尋找出更深一層的邏輯判斷。從“仁”的核心價值觀,到“兩端”方法論,再到“用其中”的中庸思維。簡言之,就是以其說,尋其法;再以其法,探其道。這一路徑,讓我們有可能一窺孔子“天人之道”的奧秘。如何在“人道”和“天道”之間“執兩用中”,即“中庸”之道。“中庸”是在“兩端”之間做出抉擇。這是孔子學說的最高智慧。如果說《新論語》為《論語》增加了一個新的讀本,希望這本《〈論語〉綱要》也能為孔學提供一種新說。
錢寧 ·東方哲學 ·10.2萬字
本書作于1963年,是熊十力最后一部著作。案其《自序》,本欲將晚年隨筆不拘長短匯集成冊,因精力衰退僅成一卷,實乃一斷續寫成之長文。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貫做法,廣引佛儒經典解釋“十二緣生”,以此發揮其《新唯識論》到《乾坤衍》的思想。熊先生自謂歸本于“孔子之《易》”,對于佛道二家時加評判,讀者其善會焉。此書自云:“余雖不敢茍同于出世法,而人類有此一派思想,亦可為人間世貪癡兇殘之徒,給以大棒大喝。世人詆余毀佛,非獨不知余,又何所知于佛乎?”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3.2萬字
斗數先須安星,古代傳下安星的訣法,是在手掌中排列一百多顆星宿,這訣法稱為秘密,本書將此公開,并排列成表格,以便現代人應用。并附上推斷十二宮的實例,以便讀者認識這門古老的術數。本書為學習中州學派紫微斗數的基礎讀物。全書對中州學派的安星法與推斷法進行了全面的講解,其中中州學派的推斷法則與技巧,從來沒有書籍透露,本書是第一次。
王亭之 ·東方哲學 ·3.3萬字
本書收錄了熊十力的兩部著作。《韓非子評論》(原題《正韓》)系胡哲敷據熊十力先生講授內容整理并經熊先生修訂而成。全文曾署胡拙甫之名發表在1950年1月出版的《學原》雜志第三卷一期上,并以單行本于1949年底由香港人文出版社出版。此據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再版本點校。《與友人論張江陵》作于1950年夏秋,并于是年冬自印行世。此即據該版本點校。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2萬字
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前半期是日本經歷劇烈動蕩的時期。在不足一個世紀的時間里,處于亞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場,從建設近代國家到追求成為“世界的日本”,再到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日本的近代化過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鋒的過程。面對國家建設,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國家構想,包括日本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以翻譯出“哲學”一詞而名聞天下的西周、被稱為“東洋盧梭”的中江兆民、創辦民友社的德富蘇峰、民藝運動的推動者柳宗悅、社會主義理論家幸德秋水、日本的女性主義者平冢雷鳥等。圍繞這些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結合時代背景并盡量引用原著,本書以文庫本的體量,依次介紹了啟蒙思想、自由民權思想、國粹主義、人權思想、民本主義、教養主義、民俗思想、科學思想、女性主義等,以此帶我們了解日本近代的思想發展歷程,并看見我們的歷史與未來。
(日)鹿野政直 ·東方哲學 ·15.4萬字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物?人的心靈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煉養生能否延年益壽?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這些問題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國、印度、埃及出現的神秘學莫不是以此為主題展開。本書是一部從文化和醫學的角度,論述道家、密宗和東方神秘學的著作。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密宗的歷史、理論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易學與中醫醫理,尤其是氣脈問題;第三部分,收錄有關的專論和序跋。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2.4萬字
本書包括由四篇文章組成:一、《中國歷史講話》,原系作者于1938年春為學生授課時的講稿,當年夏天整理成書,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石印行世。此文宣揚漢、滿、蒙、回、藏五族同源,主要意在為各民族團結抗戰提供歷史依據。二、《中國歷史綱要》,據作者未刊手稿整理,寫作時間約在《中國歷史講話》前后。此文重在強調作史應注意之點,并兼述作者對宋明理學的看法,由此可見作者的民族觀、歷史觀和學術史觀。三、《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系作者發表在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附設哲學研究部《特輯》上的一篇講詞,1946年作者在四川樂山五通橋編定印行。四、《論六經》,由作者于1951年春在北京寫給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的一封長信擴充而成,當年夏天由大眾書店印行。此文分論儒家六經,尤其重點論述了《禮經》中的《周官》一篇,并對新中國文化教育方針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6.3萬字
《楊朱哲學》凡分三篇,上篇顯真論,搜抉楊朱信史資料;中篇明取論,闡發楊朱道術之精微,上中二篇皆為真楊朱之論辯。下篇辟偽論,為批評此前偽楊朱而作。本書的邏輯十分嚴密,層層遞進,有理有據的論證了楊朱其人,其思想的存在以及其思想的具體內容,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的歷史功底和其嚴密的思維邏輯。
顧實 ·東方哲學 ·7.6萬字
本書為陳鼓應編集的體現殷海光晚年生命境遇和學術思想轉變的一本重要著作。匯輯的內容包括殷海光晚年思想記錄(《病中沉思》、《病中語錄》),殷海光遺囑,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生平記錄(陳平景《殷海光先生傳記》、陳鼓應《殷海光先生晚年紀事年表(1966—1969)》),聶華苓、徐復觀、王曉波等友人學生的紀念文章,以及殷海光晚年與陳鼓應的若干封通信(影印件)等。這些篇章不僅讓人對殷海光的人格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反映了他文化觀的轉變。
陳鼓應 ·東方哲學 ·14.8萬字
達照,中國佛學院佛學碩士,現任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研究生導師、溫州市妙果寺住持。本書稿立基于中國佛教的禪、凈、天臺等宗,系統地闡述禪修的學理和實踐,符合佛教正理。
達照 ·東方哲學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