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圣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禮法制度,然后批異端而明圣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宋)朱熹 呂祖謙原著 尹小林點注 ·中國哲學 ·5.2萬字
《周易》一書,冠冕群經,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遠。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以八卦的起源、《周易》的編纂、“春秋易說”的內容和《周易大傳》的構成為闡釋對象,試圖廓清《周易》經傳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下編則就《周易》這部長期積累形成并隨時代發展的傳統典籍,重點選取幾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命題進行討論,認為:《周易》中有關文化的命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穩定的部分,最足代表民族文化的精神根本;同時,還是對先秦文化學術的繼承和總結,是《周易》對民族文化的重要貢獻。
王樹森 ·中國哲學 ·14.4萬字
《如切如磋:大學·中庸讀本》是錢遜先生研究《大學·中庸》的學術普及讀本。全書按照《大學·中庸》的文本順序進行講解,包括經文原文、注釋、大意和解讀。另有概論針對《大學·中庸》的基本思想和研讀方法進行提綱挈領的論述,方便讀者掌握《大學·中庸》的思想要點。本書譯注詳實簡明,講解深入淺出,適合大眾讀者和中小學語文教師。
錢遜 ·中國哲學 ·2.9萬字
上篇擷取《韓非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把《韓非子》從“古典的政治斗爭的葵花寶典”轉化為現代版的實用管理工具書,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韓非子的智慧。下篇從做人準則、處世準則、做事之道、修身養生等方面對老子之道進行透辟的分析,讓讀者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輕松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徹。
歐陽彥之 ·中國哲學 ·14萬字
本書以全新的方式解讀《道德經》,揭示《道德經》中隱含著與《易經》相通的原理,在此基礎上找到可以代替爻圖闡釋《易經》原理的特征數142857,解開了《易經》中震巽爻圖互換等謎題。本書包含如下五個論題:老子的《道德經》,“二合一道德經”,“六行易經”,“反易經”,“九爻經”。
蘇光榮 ·中國哲學 ·19.3萬字
玄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流學術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藝術趣味之根源。這一時期的文藝本體論、價值論、批評方法論和審美趣味論等都體現出玄學的深刻影響。玄學的“有無”之辨引導士人思考藝術本體問題,關注審美主體與對象在“道”的層面上的關系;關于名教與自然的討論為士人設計了理想人格,在主客體交融的動態過程中呈現出從“得意”到“自適”的發展特點;玄學的體用思維及名實方法,不僅提高了文藝批評思維的水平,也啟發了文藝理論體系范式的建構;玄言清談活動中表現出審美風尚的嬗變,玄學趣味也促使“自然”“清麗”成為這一時期的文藝審美理想。玄學在東晉南朝時期從玄思向審美轉化,促進了文藝批評的發展,也塑造了文藝的靈魂與品格。
黎臻 ·中國哲學 ·17.2萬字
本書是在三聯書店2008年出版的《東亞儒學九論》的基礎上,增補大約七八萬字而成。作者認為,儒學是東亞文化傳統上共同的思想資源,“理學”不僅是中國的思想,也是韓國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韓國以及日本的新儒學都曾在理學思想上做出創造性的貢獻,應當把這些貢獻展示出來。惟其如此,才能把理學體系所有邏輯環節和思想發展的可能性盡可能地揭示出來,也可以把理學和不同地域文化傳統相結合所形成的各種特色呈現出來。本書首先對朱子的哲學思想進行剖析,繼之以此為參照,通過對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林羅山等韓國、日本著名理學家思想的研究,完整勾勒了朱子哲學思想在東亞的完整面貌。全書視野宏大、闡發幽微,具有重要的價值。
陳來 ·中國哲學 ·19.9萬字
本書精選了楊立華教授二十二篇學術論文,內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學研究。其內在的線索是:理解最高實體在中國哲學史上不同時代的揭示,特別是嘗試對天理概念的哲學內涵做具體地、精當地把握。用儒家、道家這樣的固化標簽來把握中國哲學的歷史展開,往往會錯失哲學洞見的內在理致。作為生生之本和價值之源的道體在中國哲學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呈顯,其中誠體(思、孟)和獨體(莊子)的完整揭示是頗具奠基性的。以“思誠與見獨之間”為題,標示出作者獨特的致思道路。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9萬字
本書是胡適先生對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系統論述,是其國學經典著作之一。該書對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莊子等人的哲學思想進行了論說與評判。此外,作者還對各家學派的思想淵源及其發展演變軌跡進行了考證。從孔子的儒家學派到韓非子的法家學派;從墨子的“兼愛非攻”的思想到莊子的“無為而治”理論,胡適先生都做了詳細地分析與研究。
胡適 ·中國哲學 ·18.7萬字
本書以《周易》六十四卦為序,先對每一卦的易理進行解讀,然后把易理結合作者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思考,闡發人生哲學,很多安身立命、為人處世之道非常實用,發前人之未言,很值得我們閱讀、借鑒。
田學斌 ·中國哲學 ·8.3萬字
本書通過十課從不同側面講述了儒學的精華思想,能夠使讀者從中吸取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通俗易懂,是人們學習、認識和了解儒學的基礎書籍。
顏明德編著 ·中國哲學 ·14.8萬字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人,孔子的學生,為莒父宰。學術界歷來主張,《子夏易傳》為后人偽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其偽中生偽,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但其內容卻有—定的參考價值,孕含了較多漢唐時期的《易》學思想,其對研究、探討《周易》古義,仍為它書所不可替代。此次導讀校點,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春秋)卜商撰 呂相國導讀 ·中國哲學 ·10.8萬字
本書論述先秦諸子學術,全面分析先秦學派的源流,著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關系,同時結合時賢的研究成果,論辨其真偽。在評論各個學派的著作中,頗多獨到的見解。如作者反對胡適的《諸子不出王官論》的判斷。又如近人都認為現在的《尉繚子》和《六韜》是偽書,作者卻認為“此書義精文古,決非后人所能偽為”。根據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兩書殘簡,足證作者論斷的準確。先秦諸子的學術脈絡向來是中國學術研究的重點,此書作為剪裁得宜的入門書,是廣大國學愛好者、人文學科本科生了解中國學術源頭的優秀讀物。此次再版擬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版排印,同時參照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初版校正。
呂思勉 ·中國哲學 ·8.3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五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宋明心學思想研究。《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蔣維喬 ·中國哲學 ·6.6萬字
《孔夫子與現代世界》是一部有關儒學的前沿性思想理論著作。全書從孔子在當代中國的重新登場開始,以面對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學觀念“多元普遍性”為結束,對儒家思想和儒學傳統與現代世界與文化的各種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全書主題集中,時代感強,對儒學在當代面臨的挑戰,都從現代文化的問題意識給予了回應。《孔夫子與現代世界》各章既有面對全球倫理、人權對話、生態文明等挑戰對儒家立場的闡發,又有對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禮治思想的現代詮釋和解讀,以及對現代儒學發展的透視和分析,可稱是對儒家價值以及現代意義的全面闡述。
陳來 ·中國哲學 ·16.7萬字
周敦頤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他的代表著作《通書》不僅蘊涵豐富的義理,而且渾淪簡潔,為后人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闡釋空間,被后世奉為宋明理學首出之經典。復旦大學哲學系徐洪興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周敦頤撰 徐洪興導讀 ·中國哲學 ·6.8萬字
基于道德發展的繼承性特征,本書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李二曲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并充分挖掘其現代價值,試圖為解決當前道德困境提供理論指導與對策參考。本書對于推進現代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申圣超 ·中國哲學 ·15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叢書的一種。《論語》是儒家經典,對后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論語》較全面地記錄孔子(前551—前479)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以及著名門徒的言行,語言簡練曉暢、雍容和順、迂徐含蓄,內涵豐富,用意深遠。研讀經典,了解傳統,吸收傳統的精粹,非常有價值。本書包括原文、今譯、注釋,充分吸收了千余年來的研究成果,參以己意,準確到位,深入淺出,是同類圖書中的上乘之作。
徐志剛譯注 ·中國哲學 ·12.9萬字
《論語》是中國儒家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本書結合現今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力爭使注釋、譯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引導學生正確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原文,明白更多的生活智慧。本書適合中學生及其教師、家長閱讀。
韓星主編 ·中國哲學 ·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