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解剖政治”到“生命政治”:福柯政治哲學研究
會員

作為當代最有影響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福柯畢生關切主體的命運。如果說亞里士多德宣稱“人是政治的動物”,那么福柯則認為“人是政治生命體”。福柯政治哲學論述西方政治技術發展過程中個體主體與政治權力、主體自由與國家治理之間的關系問題,探討18世紀下半葉前后出現的對個體身體進行戒訓的“解剖-政治”(l’anatomo-politique)與對整體人口進行調節的“生命-政治”(labio-politique)這兩種前后相繼又相互對照的政治技術之運行機制及其對主體之被動構成和主動反抗所產生的多重效應。如果說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為了評估人的認識能力,劃定理性的合適界限,那么,福柯從事政治理性批判則是為了考察治理者的治理能力,剖析治理的合理性、合理化問題,限定治理的適度范圍。福柯對國家、階級、權力、自由、啟蒙、治理等重要政治哲學問題都作了極具啟發性的創新思考。《從“解剖政治”到“生命政治”:福柯政治哲學研究》一書力圖凸顯福柯政治哲學所具有的哲學、歷史和政治三者高度統一的整體理論特點,揭示福柯不同于柏拉圖、馬基雅維里、霍布斯、盧梭、馬克思、韋伯、奈格里、阿甘本等人的思想理論特色。

莫偉民主編 ·理論流派 ·22.6萬字

印度六派哲學
會員

大致說來,本書所研究的范圍是公元前第一千年中間的印度思想。尤其是其中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這約五百年中的印度哲學學派及思想潮流。可以分出幾大潮流。正統婆羅門的潮流。此思潮的成果便是附屬于吠陀文獻的三經書——所謂的天啟經(Srauta-sutra)、家庭經(Grhya-sutra)以及法經(Dharma-sutra)。此等潮流既是對古代婆羅門教之總結,也是吸取其中種種宗教因素后的發展。因之古代思想觀念成為了后來婆羅門教各派別的肇因及基礎。大型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即往往可見各種思潮觀念的表現。正統哲學的潮流:此思潮遠紹于梨俱吠陀時代的哲學思想,近則直承奧義書之氣運。其研究萬有本源及種種現象元素之成立,使成立為系統化之觀念體系。所謂印度哲學諸派大抵可以視為此潮流的產物。非吠陀的潮流:于此方面,建設有成就者,正是耆那教(Jaina)與佛教(Buddhism)。此二者中,佛教貢獻最是偉大,終成全世界之光明燈塔。三種思潮有先出后來的順序。但都大約在奧義書時代的末期的二三百年。本書所謂的六派即是:前彌曼差派,略為彌曼差派。其系統完成者為齋彌尼。后彌曼差派,亦稱吠檀多派。其系統完成者為跋達羅衍那。僧佉耶派,也稱數論派,其開祖是迦毗羅。瑜伽派,系統完成者是波檀迦梨。吠世師迦派,亦稱勝論派,系統完成者為迦那陀。尼夜耶派,亦譯正理派,其開祖為喬答摩。本書分門派各各研究與介紹了六派的經典、思想、及與宗教立場。呈現了古代印度社會的哲學思想全貌。

(日)木村泰賢 ·理論流派 ·31萬字

沉默與語言:梅洛-龐蒂表達現象學研究
會員

本文發掘梅洛-龐蒂變化、發展幅度很大的哲學思想的內在脈絡和動力,認為從知覺世界到文化世界的過渡問題,使表達問題成為其哲學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從而為把他的哲學理解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提供一個思路。以此為基礎,本文通過闡述他早期身體姿勢表達理論、中期言語現象學和表達的文化現象學以及晚期存在論通過可逆性概念對經驗自身表達問題的重新論述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梅洛-龐蒂的表達現象學。本文試圖揭示梅洛-龐蒂表達現象學中蘊含但卻未充分發展的那些思想要素,如從原初的表達現象出發,可以很好地說明思維與言語的關系及二者的同一性問題;從人類的視覺、觸覺表達系統與言語表達系統的等價關系出發,為探討聾啞人的思維和動物有無思維的問題找到一個著力點和指引的方向;言語表達是一個具有多方面綜合功能的活生生的整體現象,對其做現象學的考察可突破意識哲學的樊籬,與先驗哲學和實證主義相區隔。本文還試圖將梅洛-龐蒂的表達現象學放入現代西方哲學語境中加以審視,認為它回應了整個現象學運動對原初經驗的關注,同時應和著分析哲學對日常語言和言語行為理論的探討,表明對言語表達的現象學分析可以克服將言語化簡為語言,并單純地對語言做結構和邏輯分析的不足。

唐清濤 ·理論流派 ·21.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泰来县| 兴海县| 改则县| 长汀县| 栾城县| 新和县| 巴彦县| 自贡市| 彭水| 凤冈县| 会理县| 左贡县| 井研县| 彝良县| 绥德县| 咸阳市| 武安市| 商城县| 无为县| 定西市| 邛崃市| 江达县| 昌江| 黑龙江省| 枣庄市| 和平县| 临澧县| 勐海县| 轮台县| 西乡县| 信宜市| 安新县| 沙雅县| 湖口县| 大石桥市| 建德市| 西乌珠穆沁旗| 扎鲁特旗| 彰化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