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曹妃甸方言歸屬冀魯官話保唐片。本書深入調查了曹妃甸方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并對其進行描寫和分析,同時收錄謎語、諺語、歇后語、歌謠、故事等口頭文化長篇語料,內容豐富,描寫全面。長篇語料均附錄音,掃描書中二維碼即可收聽。
沈丹萍 ·語言文字 ·9.7萬字
本書是船舶電氣類本科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全書共分為4個部分,較系統地介紹了船舶電氣技術的英文知識點,主要內容包括船舶電氣技術領域的27篇英文文章、船用單證、海外操作人員日常用語,以及附錄部分。本書使用學時為36~48學時,可作為本科相關專業的船舶電氣方面課程的輔助教材。內容深入淺出,便于自學,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和一般讀者的參考教材。
薛士龍主編 ·語言文字 ·7萬字
本書萃取了學校“整本書”閱讀的部分研究成果,涉及《大衛,不可以》《不一樣的爸爸》《青蛙和蟾蜍》《北緯36度線》《窗邊的小豆豆》《愛麗絲夢游仙境》《點亮小橘燈》《鹽丁兒》《草房子》《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共10本書。每一本書都包含“論證報告”,論證選書緣由;“教師讀書心得”,袒露教師讀書感受;“教學設計”,呈現導讀、過程指導、成果交流等不同課型;“活動手冊”,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設計,輔助學生細讀文本、內容重構、前后鉤連,深入地理解作品內容;“學生作品”,展現學生的閱讀收獲和感悟等。五個板塊圍繞著如何選書、教師如何閱讀、教師如何設計學生的閱讀活動等方面展開,以樣例的形式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提供啟發和思路。
左春云 ·語言文字 ·10.2萬字
本書以組合范疇語法為核心,從邏輯、語言和計算三個不同的視角,以交叉學科的方式對組合范疇語法進行了研究。從邏輯本身,本書追溯了組合范疇語法的邏輯源流,給出了組合范疇語法的基本理論。從語言的視角,本書以漢語為例,展示了組合范疇語法的豐富表達能力和解釋力。從計算的維度,本書詳細介紹如何從賓州中文樹庫算法轉換為組合范疇語法樹庫(CCGbank),揭示了典型漢語中規則應用、規則例和詞例的具體情況。最后,本書還給出了組合范疇語法在自然語言信息處理中的一些應用。
陳鵬 ·語言文字 ·9.9萬字
本書是第四屆全國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論壇暨專業碩士培養工作研討會的論文精選,主要從教師素質、教材與教學、課程設置、碩士培養、招生實習與就業等幾個方面對當前漢語國際教育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是了解漢語教育學術動態、研究生論文寫作等方面很好的參考書。
北京漢語國際推廣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語言文字 ·29.2萬字
本書是一部基于詞典的比較而進行詞匯研究的著作,是詞匯學與詞典學的融合與交叉。作者汲取詞匯學、詞典學、詞匯語義學等現代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之上,從語義類別的視角入手,以20世紀初編纂的《國語辭典》、當今規范詞典的代表之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收錄的詞語、詞條的釋義為參考和對比的依據,進行百年來現代漢語詞匯的演變研究;以《新編國語日報辭典》《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詞語、詞條的釋義為參考和對比的依據,分析現代漢語在兩岸分布與使用的同與異。本書是一本難得的聚焦于現代漢語詞匯發展與變異方面的專著。對于語言學、詞匯學、詞典學、詞匯語義學等方向的科研人員、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馮海霞 白云 ·語言文字 ·10.5萬字
本書由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組織編寫,是語言研究的著作,主要從嶺南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與方言語法、海外漢語方言、方言歷時研究、漢語史研究、方言與文學等多個角度論述南方語言的歷史與現狀、發展前景和方向,以及研究動態,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見解,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甘于恩 ·語言文字 ·13.1萬字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的實務經驗與學術反思,針對特定的翻譯實例,探討外文作品翻譯成中文之后所面對的情境、所產生的現象以及這些現象的重要意涵。作者力圖從更寬廣的視野來了解原作、作者與脈絡之間的關系,乃至譯本、譯者與脈絡之間的關系,尤其著重于探討文化建制、譯者所扮演的角色與譯本在目的語及其文化中所產生的效應等問題。本書讀者對象:高校英語系翻譯專業師生、翻譯理論研究者、中文系師生等。
單德興 ·語言文字 ·10.1萬字
本書按照生成句法框架,注重分析各語類的相互合并、移位等關系,把合并形成的任何一個結構都看成一種短語結構來對待。作者探討了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代詞短語、數詞短語、數量結構、時位詞短語、情態詞短語、摹擬詞短語、副詞短語、后置詞短語、語氣詞短語、格短語、復數短語、領屬短語、時態短語、體短語、輕動詞短語、形容詞化短語和副詞化短語的形成過程及其句法結構特征等。
高蓮花 ·語言文字 ·9.2萬字
本書以晚清民國時期北京話語料為主,觀察這一時期的語氣詞在語義和讀音上的使用和變化規律。考察的語料包括京味小說和漢語教材兩大類,多數材料尚未引起重視,因而選題的價值不僅限于理論探索,也對文獻學有新的貢獻。本書從主觀互動的角度分析了晚清民國時期北京話的主要語氣詞的語義,把握其基本功能,觀察語氣詞在不同環境下對句子語氣的作用及內部差異,通過定量分析,較為全面地展示出了晚清民國時期北京口語中語氣詞的基本面貌。本書進一步通過對大量語言事實的描寫分析,證明語氣詞的互動語義與語音弱化之間的關系:語氣詞在互動等級序列上主觀性越弱,弱化發現的時間越早,語音弱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在語氣詞的詞形及“變體”的確定和相互關系等方面提出的新見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陳穎 ·語言文字 ·14.9萬字
該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漢語計量語言學研究”(11·ZD188)結題成果之一(是國家社科免于鑒定的成果)。該書系統探索了現代漢語的計量語言學研究結果,包括:對現代計量語言學基本定律與定律間協同關系的探索;采用語言定律來研究語體或文體的分類問題;采用復雜網絡來對語言進行共時與歷時的研究;采用計量語言學的方法研究語言規律背后的認知動因;認知約束與語言規律下的語言對比研究;語言能力發展的研究等。
劉海濤 ·語言文字 ·24.2萬字
本卷收錄周祖謨先生專著兩種:《漢語詞匯講稿》和《漢語拼音字母學習法》。《漢語詞匯講稿》原名《漢語詞匯講話》,20世紀50年代,周祖謨先生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開設漢語詞匯學課程,本書即由當時講義整理而成。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出版,2004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名師講義:周祖謨文字音韻訓詁講義》收錄,系根據周先生晚年修訂本排印。《漢語拼音字母學習法》主要講解漢語拼音字母的發音和學習、運用拼音的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1994年語文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兩書都是深入淺出的入門讀物。本次我們將其重新排印和編校,合并作為《周祖謨文集》(第九卷)出版。《漢語詞匯講稿》以天津古籍出版社本為底本;《漢語拼音字母學習法》以語文出版社本為底本。訂正了原書由錄排造成的訛誤,編制了《主要術語、人名、論著索引》。
周祖謨 ·語言文字 ·11.5萬字
《學術論文寫作》詳細介紹了學術論文寫作的基礎知識、一般規律和寫作技法。本書全面系統、資料翔實、文理滲透、具體使用。適合大學高年級學生、研究者和論文指導教師作為寫作指南或參考書。
周淑敏 ·語言文字 ·16.4萬字
通過語用教學培養學習者的語用能力是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能回避的問題。漢語的特點決定了語用教學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地位尤為重要,語用教學應該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貫徹。本書以語用學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語際語語用學理論為基礎,通過系統的分析,描述出了對外漢語語用教學內容的基本框架,通過精心設計的調查和語用教學實驗對漢語語用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考察論證,并在實踐的基礎上,從理論的高度探討了語用習得的規律和過程、語用教學模式,以及語用教學時教材編寫的要求等。
董于雯 ·語言文字 ·15.9萬字
為什么大多數語言都管媽媽叫“mama”?一本書滿足你對人類語言的全部好奇!聚焦20大語言,為語言愛好者打造!語言學家加斯頓·多倫在書中逐一探索全球20大語言,包括漢語、英語、斯瓦希里語、波斯語、越南語等。他以獨特的視角,精心搭配66幅插圖,旁征博引、風趣幽默地為大家展現了人類語言的妙趣,專為語言愛好者打造!翻開本書,滿足你對人類語言的全部好奇!
(荷)加斯頓·多倫 ·語言文字 ·18.1萬字
本書為口譯認知加工實證研究,考察對象是以漢語母語的口譯學員概念化經驗表征,通過理論推導與數據建模,深度解析口譯思維加工中概念框架構建障礙的表征方式與運作機理,研究結果有助于加深對口譯學員認知能力影響維度的認識,提高口譯思維加工的效率。讀者對象為翻譯工作者、語言與認知研究人員、人工智能翻譯研發人員、專業教師以及對翻譯理論與實踐感興趣的相關人士。
諶莉文 ·語言文字 ·21.4萬字
本書對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及明末出現的9種賡續本做了全面而系統的考辨與綜錄,簡稱“考錄”。考錄以選本為單元,以時代為先后,以文獻為中心,涵蓋編者生平、成書及刊刻緣起、版本異同、體例特征、選文規模和宗旨、評點特色、八家座次、序跋選錄八個方面,尤其留心于同一種選本的不同版本之間的版本關系及其優劣異同,并插入30幅原版彩色書影作為佐證,庶收圖文并茂之效。
付瓊 ·語言文字 ·13.8萬字
《文獻語言學》為學術集刊,每年兩輯。主要欄目有:經典重刊、原創報道、學術綜述、爭鳴書評、青年論壇。本刊著重刊發原創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獻語言學理論與方法、漢字與漢字史、訓詁與詞匯史、音韻與語音史、語法與語法史、方俗語與方言史、語文與語言學史等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刊登學術熱點與重點的研究綜述、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的書評、重要論題的純學術爭鳴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獻語言學研究資料。本刊更強調扶持年輕學者。
華學誠主編 ·語言文字 ·25.9萬字
本書從何為“譯詞”起筆,繼之評述嚴復譯詞創制的方法及其得失,其后數章的討論廣泛涉及嚴復翻譯的環境資源、文體革新、社會反應以及若干不為人知的工作。既有譯詞創制的理論總結,又有新史料的發掘和考證。譯詞研究需將視野擴展至東亞近代語言接觸、詞匯環流及民族國家國語建構的整個歷史進程中。這是本書一以貫之并努力踐行的研究理念。
沈國威 ·語言文字 ·23.9萬字
本書以漢字為坐標原點,以文化為橫軸,以教育為縱軸,從課程開發的角度研究并構建了漢字文化教育與課程開發體系。第一部分從整體上研究了漢字、文化、教育、課程開發的內涵、特征及邏輯關系。第二部分從識字、寫字、解字、對聯、燈謎、書法、篆刻、漢字藝術設計等視角研究了漢字文化所呈現的不同樣式,從人格修養、文化知識學習、審美情趣培養等角度研究了其教育價值,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教法等角度研究了其課程開發方式。
邵懷領 ·語言文字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