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想當一個被蟲子喜愛的昆蟲學家。”兒時就著迷于昆蟲的浩太郎,復讀考上大學,誤打誤撞開始了蝗蟲研究,苦讀多年卻發現日本根本不需要蝗蟲博士。前途未卜之時,遙遠的非洲爆發蝗災,他賭上自己的人生,遠赴撒哈拉,決心要實現夢想、拯救非洲!不料,接踵而來的意外讓一切陷入停滯。環境惡劣、語言不通、研究經費即將見底,甚至險些命喪沙漠……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現實,該如何抉擇?
(日)前野·烏魯德·浩太郎 ·生物世界 ·12.4萬字
無處不在的病毒是怎樣出現的?在地球生命進化中,病毒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人類到底應該消滅病毒,還是與病毒相伴共生?本書介紹了病毒的起源和演變,病毒對生物進化和人類文明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人類與病毒抗爭的艱難歷程。作者以生動有趣的文筆,從進化論的視角講述了億萬年來病毒與地球生命的“相愛相殺”:一方面,病毒作為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帶給我們疾病與死亡;另一方面,病毒作為基因的橫向傳播載體,對于生命的進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驅動了人類的進化。病毒是人類最致命的敵人,同時也是我們最可貴的盟友。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學會與病毒長期共存。
史鈞 ·人類故事 ·17.8萬字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學》從北大四院的植物說起,帶領讀者從留意身邊的草木步入植物世界,觀察植物,記錄植物,理解植物。書中介紹描述植物要用到的術語,包括命名、手性、入侵物種以及植物倫理、人與植物的關系等文化內容。鼓勵讀者親近自然,找到植物的名字,發現它們的故事,逐步建立自己的自然檔案,開啟自己的博物人生。為人們了解植物種類、植物保護、自然教育等提供鮮活的材料,也為自然愛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環境、準確識別當地物種提供了樣本。
劉華杰 ·生物世界 ·9.7萬字
本書從地月系開始,細致剖析了人類探索小行星、火星、系外行星等天體的歷程和方法,接著一覽超新星的震撼和黑洞的神秘,最后帶領讀者向更廣闊的領域進發,了解星系乃至整個宇宙的圖景。本書蘊含了全面深入的天文知識,對于每一個天文愛好者而言,可深度拓展的知識都能讓探索星空更加有趣。
趙一斌編著 ·宇宙知識 ·10.9萬字
從海洋深處到偏遠叢林,BBC制作團隊歷經5年多的時間,到訪了地球上眾多令人驚奇的自然生境,打造了《地球脈動Ⅲ》這部卓越的紀錄片,帶領我們領略野生生物絕妙的生存策略,以及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Ⅲ》的同名圖書,也是“地球脈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內容包括海陸之間、極端之地、生命之源、密林之中、深藍秘境、廣袤之原、危險關系和家園衛士,展示7類棲息地中野生生物的生存狀況、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為保護野生生物而付諸行動的諸多人士。創作人員借助先進的拍攝技術和設備,成功地記錄下了眾多“史上首次”的鏡頭畫面和精彩瞬間。請屏住呼吸,跟隨書中的文字,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英)邁克爾·甘東 容尼·基林 馬特·布蘭登 ·生態環境 ·12.1萬字
統計學之所以被濫用、誤用,其實是因為它太有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改變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是一部統計學的史詩。一百多年來,統計學從無到有,以至于蔚為壯觀。一部統計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革新現有科學體系的歷史。本書深入淺出地描繪了這一歷程,為讀者奉獻了一場思想的饕餮盛宴。這是一部關于叱咤風云的統計學學霸的傳奇故事書。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一張張臉孔如流水般掠過。在英國劍橋的某個午后,有位女士聲稱,把茶加到牛奶里,和把牛奶加到茶里,兩種方法調出來的下午茶喝起來味道不同。在座的科學家都對她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有位來訪的瘦小紳士,R.A.費希爾,提議要用科學的方法,來檢驗這位女士的假設……本書以這位喝下午茶的英國女士為起點,帶領讀者一一回顧“統計”這門應用范圍最廣的科學,了解若干重要理論的發展過程與應用,親近那些隱身幕后的統計學家,看看統計究竟為今天這個世界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這是一部人工智能時代不容錯過的實用之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甚至認為,人工智能不過是統計學的延伸,能切實地在日常生活中訓練統計思維的人將會更好地享受世界。
(美)戴維·薩爾斯伯格 ·人類故事 ·16.3萬字
這是一本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科普讀物,以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工智能(AI)的神奇世界。通過色彩豐富的畫面和有趣的故事情節,本書帶領讀者走進AI的世界,了解學習圖像生成、文本創作等AI工具的使用,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不僅是一本AI啟蒙讀物,更是青少年探索未來科技世界的一扇窗。本書適合5至12歲青少年及其父母閱讀,也適合相關機構作為教學參考資料。
西瓜創客 ·百科知識 ·3.3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非洲的科普圖書,它將理論問題與游記形式相結合,在翔實史料和豐富實踐考察資料的基礎上,全景式描繪了一個立體、多面、真實的非洲,讀者在欣賞作者非洲之旅中拍攝的生動照片的同時,深入了解非洲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本書通過豐富的故事和圖片,打破了讀者對非洲的固有認知,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沖擊。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仿佛親自踏足非洲大地,親身感受那片大陸的魅力和活力。無論是對非洲感興趣的讀者,還是想要拓寬視野的讀者,這本書都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讀物。
薛棪 ·百科知識 ·24.3萬字
“熊在嗎?”來到動物園看熊的游客常常會問道。有的人將激動和期待放在心里,有的人迫不及待地宣之于口,有的人則動筆寫了下來。有一天,朱贏椿來動物園玩,他在熊館門口發現一個“行為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游客的觀熊留言。朱贏椿看得不亦樂乎,萌發了做一本好玩的“熊書”的想法!經過反反復復的方案提出和推翻后,這本圍繞游客記錄和飼養員日志的觀熊書,終于誕生了!它不僅展現熊的千姿百態和有趣日常,也揭開了紅山動物園飼養熊的更多內幕……這本書等比例還原紅山動物園熊館前的“行為記錄本”,設計可愛巧妙,心意滿滿!500+游客留言、飼養員日志大公開,快來和許多人一起發現熊的秘密吧。
沈志軍 朱贏椿主編 ·生物世界 ·72字
東京大學百人票選“日本偉人NO.1”南方熊楠,歷時10年完成的博物學巨著!有關中國生肖的各種知識盡在本書中。南方熊楠是日本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譽為“知識巨匠”“超前百年的智者”。他自幼聰慧,精通二十多國語言,一生從事的研究遍及生物學、民俗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個領域,是全球知名的博物學家、民俗學家,還擔任過天皇的講解員。《生肖奇譚》是南方熊楠的經典巨著。基于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借助古今中外的典籍傳說,他以自由而有力的獨特風格,寫就了這部前所未有的有關中國生肖的博物志。貓和狗為什么關系不好?野豬和蝮蛇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人和其他動物的壽命是如何決定的?這部南方熊楠歷時10年完成的集大成之作會帶你一一解開這些謎團。
(日)南方熊楠 ·百科知識 ·45.7萬字
從站起來走出非洲草原到建立現代社會,人類與植物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緊密。這本書將帶你回到人類演化的關鍵節點,探索植物如何深刻影響了我們的身體、飲食、社會乃至整個文明的發展。人類為什么要直立行走?植物如何迫使人類掌握用火技術?農業如何塑造社會?從采集到農耕,究竟是人類馴化植物,還是植物馴化人類?人類的身體、文化、社會的演化是完全隨機的過程,還是有著必然的趨勢?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綠色植物身上。植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的食物、文字以及社會結構都受到植物的支配,甚至連我們的膚色和長相都是由植物決定的。本書用全新視角講述了這個有關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即人類馴化了植物,植物也塑造了人類。
史軍 ·人類故事 ·5.1萬字
我們習以為常的貨幣、貿易、審美乃至現代科技背后都有植物的影子,人類與植物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緊密。這本書將帶你回到人類演化的關鍵節點,探索植物如何深刻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社會的構成以及整個文明的發展。人類為什么需要貨幣?植物如何讓地球變成“雪球”?為什么嫦娥四號要帶土豆和油菜上月球?雜交育種的逆向思維有多絕?從經濟全球化到轉基因,究竟是人類馴化植物,還是植物馴化人類?人類的身體、文化、社會的演化是完全隨機的過程,還是有著必然的趨勢?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綠色植物身上。植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的經濟、貿易以及對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撐,甚至連我們的廚藝、審美和健康都是由植物決定的。本書用全新視角講述了這個有關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即人類馴化了植物,植物也塑造了人類。
史軍 ·人類故事 ·5.6萬字
《從細胞到超人》是一部給青少年的科普圖書,作者用生動風趣的語言,結合科學研究與案例,從地球起源講起,闡述生命從單細胞到人類的演化,解析DNA、生物鐘等人體奧秘,介紹疾病與醫學、科技的關系,探討人類未來與滅絕風險。全書以“從細胞到超人”為線索,將生命科學、醫學、科技等知識融入有趣的故事與案例中,引導青少年認識自身、理解生命、思考人類的未來。
(愛爾蘭)盧克·奧尼爾著 (愛爾蘭)塔拉·奧布萊恩 路璉城繪 ·科學世界 ·7.7萬字
本書是美國著名生態學家馬克·伯特尼斯的一部關于人類文明史的研究著作,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去哪里”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解讀。作者認為,我們在解讀歷史時,不應該將自然史和人類史截然分開,而是應該將文明史解讀為自然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自然界的演化從來不是各不相干的,同一套自組織、進化適應和自然選擇過程既創造了人類及其文明,也創造了地球上的所有其他生命。人類文明和自然界的生態互為因果。從這一視角出發,作者在本書中追溯了從20億年前的“原生湯”到如今的化石能源時代的演變過程,探索了競爭與合作這兩股對立的力量如何影響了人類、動植物和生態環境的變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壯大,人類的活動已經影響到了全球生態的方方面面。人類的活動在自然界中的連鎖反應、合作與斗爭中的分量已經越來越重,已經造成了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富集化等問題。如果人類不共同行動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并創造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們的文明終將覆亡。
(美)馬克·伯特尼斯 ·人類故事 ·17.1萬字
瑜伽、冥想,真的有利于健康嗎?長期996,真的會猝死嗎?為什么選個好伴侶如此重要?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嗎?長期熬夜會有什么后果?基因和情緒是如何相互影響的?現在的孩子,為什么更容易抑郁?關于健康的傳言,我們聽了太多。到底哪些是真知灼見、哪些是空穴來風,這些依據從何而來?《基因,這么聊我就懂了》是華大集團CEO尹燁的全新科普力作,書中通過68個基因科普,全面解碼我們與基因的關系,揭示了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行為、兩性關系、遺傳、情緒和健康。基因幾乎是每個人的底層生命代碼,看似遙遠卻從根本上影響著人的方方面面。而基因并不是始終不變的,人的行為、習慣和觀念,也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改變著基因的表達方式,這反過來又深化了基因對人的影響。可以說,誰能用好基因,誰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尹燁 ·生物世界 ·10.8萬字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力學啟蒙科普讀物,是清華大學高云峰教授繼《異想天開的科學游戲》后又一新作,也是一本腦洞大開的“魔法”秘籍。通過12個神奇的小故事,介紹12個科學小游戲,并揭秘這些神奇現象背后的力學原理。這些游戲由高云峰教授設計,在全國眾多小學、中學、大學中都開展過比賽,并在中央電視臺《異想天開》欄目中播出。每個游戲都包括游戲情境、科學再現、科學探索、動手實驗四部分,讓讀者從趣味橫生的故事情境出發,通過動手實踐探究科學原理,進而理解游戲背后蘊含的科學大概念。書中的現象來源于生活,實驗材料也可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學生可由教師指導在學校課堂上或在家中自己復現實驗。本書文字生動、語言風趣,原理介紹深入淺出,既可以作為小學生的課外科普讀物和實驗指南,激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也可以作為初中物理課或科學課的補充教材和課例材料,強化中學生對物理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
高云峰著 大山楂丸船長繪 ·數理化 ·4.4萬字
人類已經不再滿足于地球人之間的交流,而對地外的文明也開始充滿了渴望,甚至已經接收到了來自外星的神秘訊號。人類甚至不滿足于現有的宇宙,甚至猜想宇宙之外是否還有另外一個宇宙?本書從宇宙、太陽系、月球、地球、星空等幾個層面,將遙遠的宇宙化身成近距離的文字,透過完整統一的知識結構,讓讀者盡覽宇宙神奇,解開各種宇宙奧秘。而為幫助讀者豐富知識,在每一小節的后面,我們還都添加了一些小知識點,既豐富了版面,又豐滿了內容。讓讀者在暢快淋漓地進食知識“大餐”時,也能品味一下“小甜點”,讓你耳目一新,欲罷不能!
侯東政 ·宇宙知識 ·12.7萬字
本書從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的出現,從奇特怪異的動物,到多種多樣的植物,每一種神奇的生靈都值得我們探索。在浩瀚的生物種類中,既選擇了逾百例獸、鳥、魚、蟲、樹、木、花、草研究,也分析了人類本身。這是一本揭示奧秘、展現多彩生物世界的知識書籍,書中既有幾十億年的生物奇觀,也有身邊種種奇聞怪事,可謂內容豐富,選材新穎,涉獵廣泛。本書一定可以成為一本愛不釋手的課外讀物,翱翔其間,也定能開拓視野,增長智慧,更能從中汲取知識,完善自我。
侯東政 ·生物世界 ·12.9萬字
《花鏡》是中國清代主要介紹花卉植物的專著。全書共七卷。卷一“花歷新裁”,就每月在移植、扦插、壓條、下種、收種、澆灌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具體而細微的羅列。卷二“課花十八法”,內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扦插、移植、下種、澆灌、培壅、治蟲、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園款設等,是全書著意所在,所陳技術,有不少獨到之處。卷三至卷六分別介紹植物花木類65種、花果類50種、藤蔓類78種、花草類102種,共295種。卷后附錄敘述調養禽鳥、獸畜、鱗介以及昆蟲的方法。
陳淏 ·生物世界 ·18.1萬字
《文物中的物理》大家常從歷史與藝術的角度欣賞文物,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科技密碼。本書則以物理學各分支學科(力學、光學、聲學、熱學、電和磁)為綱,揀集與其相關的文物,探討古人對物理知識的發現與應用:曾侯乙編鐘“一鐘雙音”的振動機制,應縣木塔“千年不倒”的結構性力學設計……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學原理,發現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創造與智慧,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高光時刻,讓文物在物理中活起來。《文物中的化學》大家常從歷史與藝術的角度欣賞文物,卻忽略了其中隱藏的科技密碼。本書則通過文物,從燒制陶瓷、冶煉金屬、釀酒等人類的實踐活動入手,探討古人對化學知識的認識與應用:青花瓷顏色的深淺取決于氧化鈷的含量,造紙術的改進是因為采取了堿液蒸煮制漿……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學原理,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創造與智慧,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高光時刻,讓文物在化學中活起來。
戴念祖 周嘉華 ·百科知識 ·2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