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旅游發展具有溢出效應,旅游溢出效應的大小及空間關聯關系,影響到城市旅游發展定位與區域旅游發展。本書從旅游流和旅游經濟兩個層面,利用變異系數、向量自回歸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引力模型、季節性強度指數、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綜合探討城市旅游發展的溢出效應、空間關聯特征及形成機制,為豐富旅游發展溢出及空間關聯相關研究,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馬麗君 ·社科總論 ·12.4萬字
“照片中制水時的水桶陣、秀茂坪的火劫,都是上一輩人艱困經歷的見證,憶苦思甜,當知珍惜我們現今所有。”本書收錄了陳跡先生自1950年代至1980年代,于香港各處拍攝的精彩生活照片。現在看來,書中的各張照片,都是香港歷史發展的記錄,雖然并非震驚各界的大事件,而只是尋常街頭巷陌的剎那光景,但卻是最真實有趣的生活記憶。
陳跡 ·社科總論 ·3336字
女人的幸福是自己爭取來的,靠的是讀懂他人的心思、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掌握為人處世的智慧。只有能知心、會寬心、會交心的女人,才能做到自信地與人交往,從容地實現夢想,大膽地追求愛情,輕松地掌控自己人生的航向。《做個能知心會寬心會交心的女人》從女人能知心、會寬心、會交心三個方面入手,力求為廣大女性讀者提供可供參考的自我提升示范,以期幫助廣大女性朋友輕松掌握社交之道,創造幸福的人生。
陳實 王慧紅 ·社會學 ·14.6萬字
本書系首屆全國民族檔案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從會議論文中摘取了如下五個方面具有一定學術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予以編輯,旨在展示首屆會議期間全國民族檔案學學界研究的進度、熱點與成就。第一,民族檔案學科構建與研究。第二,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研究。第三,民族檔案開發利用研究。第四,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第五,民族檔案價值研究。本書可為推動國內檔案學、少數民族檔案學、少數民族社會記憶,以及地方文獻整理與保護研究提供支持。
胡瑩主編 ·圖書檔案 ·14.9萬字
本書圍繞城鎮化、城鎮體系與交通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對中國城鎮化與城鎮體系的發展,及其與交通的關系展開研究,考察了中國城鎮化的格局與演變、城鄉居民的出行差異、中國城鎮體系的演變、城鎮體系與交通發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梳理了中國城市群與都市圈的發展,考察了城市群與都市圈的交通發展水平,并為城市群與都市圈交通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趙鵬軍 張聽雨 ·社會學 ·15.5萬字
本書為傳播學相關學術專著,以移動互聯網自媒體時代為背景,研究當下高校網絡輿論事件。首先從高校自媒體平臺的技術、功能、文化層面對其進行分析;其次考察高校輿論現狀,分類概述近13年高校網絡輿論事件;最后總結高校網絡輿論管理的經驗與不足,提出高校加強自媒體平臺建設及管理,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提升輿論應對能力的相關建議。
韓芳 ·新聞傳播 ·15.3萬字
通過研究紙媒廣告中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價值觀的發展變化來考察兩個問題:消費主義在中國的發育狀況和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存境遇。研究結果表明,對消費主義的發育狀況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存境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不同社會階層看,結論不同。文章最后,作者把消費主義的擴張和傳統文化的危機歸結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商業文化的過度發展。
吳輝 ·新聞傳播 ·14萬字
本書是農村留守婦女生計發展領域的最新著作,彌補了農村留守婦女生計研究的不足。本書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視角,得窺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外部環境、生計資本、生計策略和家庭福利現狀,影響其生計策略和家庭福利的因素以及對相關制度和政策的評價,由此提出了降低農村留守婦女脆弱性、改善其生計資本、提高其可持續生計能力的方法、途徑和政策措施。
楊雪燕 羅丞 王灑灑 ·社會學 ·11.3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尤其從集體記憶的路徑,深入系統地研究了馬薩達神話與現代以色列集體記憶的塑造。作為表征國族的視覺形象與政治隱喻,馬薩達神話在20世紀的興起及演變歷程,折射出“自然國族化”和“國族自然化”之間的互動關系:一方面,馬薩達神話成為猶太民族主義者借助傳統象征資源塑造集體記憶、構建民族國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反過來塑造了以色列的對外行為和民族性格,成為其奉行決不妥協的強硬軍事安全政策的政治心理基礎。
艾仁貴 ·民族學 ·16.7萬字
減法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的能力做加法”,方法是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常識。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師于曉冰,扎根一線教學20余年,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過減去不必要的負擔提升學習效率。他在教學中奉行“三不政策”——不加課,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業,學生看似學時少,但往往能厚積薄發,實現逆襲。在本書中,于老師將多年的洞察與實踐和盤托出,幫助家長在功利化盛行的環境中保持理性:遵循教育規律,寧慢勿快,寧拙勿巧;尊重八大常識,智慧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提升成績之外的軟實力——自主學習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夯實根基,在大語文時代獲得受益終身的綜合能力。孩子的成長,需要深耕一條長長的路。慢慢來,才會比較快;看得遠,才能走得更長遠。
于曉冰 ·教育 ·12.7萬字
本書依托于國家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定期舉辦的一個學術研討會——銀湖沙龍的部分發言稿成書,以獨有的敘事方式,從各個維度考量了當今社會未來的發展脈絡。針對海洋文明、中國教育的出路、對傳統倫理教育、中醫智慧、國學教育的必要性、華夏文明的哲學突破、美國教育的未來、“錢學森之問”的解答等等社會問題,本書以問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和探討,令讀者在獲得愉悅的閱讀享受的同時,又有所啟迪和思考。
銀湖沙龍 ·教育 ·15.3萬字
本書面向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公共管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以社會保障業務工作過程為主線,從社會保障的工作基礎、社會保障的分類實務、社會保障工作流程和爭議處理多個方面進行介紹,以最新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為依據編寫,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保障管理體系、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社會優撫、社會福利、社會救助與補充保障等。
劉磊編著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是清華大學教務長費孝通50年代的舊作,主要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適應新形勢,大學在管理體制、高考、教學、學制、精兵簡政、教師轉型、醫療互助、互助保險等各個方面進行的改造,從中可以看到政權更迭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以及大學適應新形勢的各種舉措,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珍貴史料。
費孝通 ·教育 ·9.5萬字
網絡空間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博弈的重要場域,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網絡正能量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介紹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之榜樣、文字作品、圖片、動漫音視頻作品、專題活動的評選情況、評選活動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對策建議,并進行了網絡正能量指數多領域事件分析。本書創新性地構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網絡正能量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結合大數據進行了多領域事件分析,是對網絡正能量評價的一次有益探索,為實踐中引導網絡輿論、加強網絡治理提供了科學參考。
荊林波主編 ·社會學 ·8.5萬字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職的單位的視角撰寫的關于新聞工作的論文,大多數文章都已在《新聞戰線》《中國記者》《實踐與思考》等刊物公開發表,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寫的對社會熱點的時評文章,全都發表在作者供職的《工人日報》上,時間跨度為1998年至2004年。這些文章折射了新世紀以來傳媒格局、媒體業態發生的深刻變化,凸顯了互聯網傳播時代主流媒體對于內容的定義與把握、內容的生產與分發等核心問題的關注。
劉家偉 ·新聞傳播 ·9.7萬字
《鏡像中的中國國家形象》依據中國大外交戰略布局,從“新型大國關系”和“一帶一路”兩個大方向上,選取美國、英國、法國、韓國、日本、部分阿拉伯國家和澳大利亞作為研究對象,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分析它們對中國電視國際傳播效果的評價,并提出對策建議。在研究中,本書從所選對象國主流媒體的相關報道、相關民意調查和政府文獻等多個維度進行資料搜集,并結合田野調查和訪談等實證分析。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書廓清了新形勢下中國電視熒屏上的中國形象在這些對象國的樣貌,在此基礎上,從國別/區域和全球兩個層面總結中國形象的國別/區域性國際傳播規律以及共性特征,并據此為今后中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方案。
劉琛 張玉寧 陳俊俠 周杜娟等 ·新聞傳播 ·14.3萬字
《做一個像樣子的夢:談人生》收錄了不同時期胡適對人生問題的思考,是本極具指導性的青年讀本。周恩來說:“胡適先生是我們所敬愛的一個人,他的思想和言論很有些令我們佩服的地方。”好的思想和科學不會被時間遺忘。
胡適 ·作品集 ·12.8萬字
文化是語言學習最重要的語境之一,文化教學是國際中文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以文化學、傳播學、教育學相關理論為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宣傳理論為指導,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問卷訪談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從文化教學的主體、內容、對象及手段等四個維度進行研究與分析,對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學做了較為全面系統的定性、定位、定量研究;同時結合文化教學的目標、任務、現狀與問題,結合作者跨文化交際經歷和文化教學實踐提出相應教學對策和建議,理論與傳播實踐并重。本書可作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文化教學的參考用書,對幫助讀者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教學意識、設計文化教學活動、提高文化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主要分為8章,分別是:第1章介紹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第2章介紹文化教學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同時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理論作為全書的理論指導;第3章為文化教學主體研究,首先明確多元主體協作的中華文化立體傳播格局中各個主體應發揮的作用,進而結合典型案例探討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教學主體漢語教師跨文化意識、文化教學和傳播能力的培養問題;第4章為文化教學內容研究,首先分析當前文化教學在內容選擇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文化教學內容體系應遵循的原則,在此基礎上討論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文化教學建議;第5章為文化教學對象研究,基于典型案例說明文化教學要深化受眾分析,樹立在地化的文化教學理念;第6章為文化教學方法研究,從課堂文化教學和課外文化活動兩個方面闡述文化教學的方法;第7章為結語。
王皓宇 ·教育 ·15.1萬字
網絡社會心態成為影響網絡生態乃至社會變遷的重要力量,網絡空間的社會情境、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和關鍵社群結構既是網絡社會心態涌現與演進的核心動能,也是網絡社會心態涌現與演進的重要載體。本書首次嘗試采取動態的、歷史的視角,借助多平臺、多群體、多維度的長時段、追蹤性縱貫歷史研究,將網絡社會心態的自涌現規律嵌入中國特色的網絡社會情境、文化價值觀念和網絡社群結構中。相關研究不僅在研究方法上有諸多全新的嘗試,探索了大數據驅動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成型模式,更在網絡議題、網絡事件、網絡思想價值觀念、網絡思潮、網絡關鍵群體等研究中產出了大批創新理論成果,為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網絡社會心態的時代特征與網絡空間深層重構的變遷趨勢,探索了新的研究路徑。
鄭雯 ·社會學 ·10.1萬字
寫作時一定要嚴格遵守正確的語法嗎?寫得簡明易懂就意味著要采用最簡單的詞匯嗎?會惹讀者厭煩的陷阱,寫作時該怎么一一避過?發短信、評論他人的微博、撰寫工作報告——即使在認為自己與寫作最不相關的人那里,寫作也是他們時常要接觸的事情。身兼編輯、記者、作家數職的薩姆·利思為人們提供了簡明而風趣的寫作入門指南。從探討寫作的一般原則開始,書中依次介紹了句子的基本要素、結構、修辭手法,并向讀者展示了什么是錯誤的句子,以及如何修改它們;作者還列出了寫作中容易出現的“雷區”,以及面對各種不同體裁、網絡與紙面寫作時所要注意的不同要點。作者因其多年的寫作、編輯經驗和對知名作家的采訪,意識到文字的說服力就藏在最細枝末節的地方,故而創作了這本寫作基礎書,著力為讀者打好寫作的地基。在本書中,作者也踐行了他提出的“讀者意識”,即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來寫作,妙句頻出,讀起來毫不枯燥,讓讀者輕松學會寫作。
(英)薩姆·利思 ·語言文字 ·1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