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風俗是長期相沿、積久成習的社會風尚,對社會政治的整合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種軟控制。兩漢時期是中國傳統風俗觀念的形成期。本書通過對兩漢時期的風俗觀念進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討兩漢風俗觀念和社會軟控制之間的聯系,可以認識到:兩漢士人及統治者往往從政治文化角度來闡釋和理解風俗,比較偏重于探討和處理風俗與政治之間的相互關系,試圖通過美化風俗來實現對社會的軟控制。因此,兩漢風俗觀念表現出比較鮮明的政治文化特性。
黨超 ·社會學 ·28.7萬字
本書在作者近10年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論文寫作經驗和作為審稿人的心得體會,針對研究生學術研究中問題意識不足、寫作能力不強、意志品質缺乏等現象,給出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等方面的系統導引,以期達到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寫作水平的目的,特別是人文—經濟地理學專業的研究生會更為受用。本書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第二、第三章)系統講解研究生學術研究的興趣真諦、基本功真核、時間安排真經,以糾正研究生論文寫作的不良狀態。第二部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主要講解研究生論文寫作的初心、質量、規范、修改與包裝,以達到研究生能夠撰寫高質量論文。第三篇(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從師生交流的視角出發,重點講解研究生在社交方面應注意的禮儀、規范、法則,以提升研究生的行為規范。
丁志偉 ·語言文字 ·20.7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大眾創業的書稿,本書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對大眾創理論進行了明確、清晰的表述,從科學的角度,以管理、信息、決策等為理論依據。書稿共四章,分別是創業是什么;快樂創業;幸福創業;科學創業。用樸實的語言,提出了“開心、快樂、幸福、科學創業?!庇脺\顯的語言講創業的道理和技術,適合大學生創業者閱讀。
王軍 ·社會學 ·28.5萬字
本書全面指導學校如何制定各項科學的管理規劃、如何明確學校長遠的內涵發展目標、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計劃和規范管理的每個細節、如何規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規范化管理的全過程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是大中小學學校領導、教師,在校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關人員進行學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導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李慕楠編著 ·教育 ·43萬字
凝結著我們幸福大課堂學術群體集體智慧和生命感動的《幸福課堂的心理輔導》,終于面世了。我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這是阜陽市鐵路學校幸福大課堂的創新實踐和多年來重視幸福教育理論建設、鐘情于幸福教育研究的情結使然。
武宏鈞 徐玉勇 ·教育 ·24.7萬字
當“人文主義”思想在美國借助“新人文主義”文學批評運動廣為傳播之時,恰是這一學說遭到曲解、創造力枯竭的時刻;然而,當“新人文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批評運動)衰落之后,“人文主義”思想卻在此后新的歷史時刻再度煥發出了生機。有感于此,本書特選編美國歷代“人文主義者”的代表性文章,以期有助于我國學界了解“美國人文主義”歷時及當代諸形態,并由此反觀中國自身的“傳統與價值的再發現”工作。
張源主編 ·社會學 ·22.4萬字
本書分為五編,前四編收錄了胡華生前的書信、筆記、詩歌、自述性文字等,第五編附胡華生平年表及其身后事,通過生活點滴折射胡華作為革命家、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非凡人生、崇高品格及精神追求。既有他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業績,又有他為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奠基的辛勤汗水;既有他伏案辛苦工作的剪影,也有他諄諄教導后輩音容。是了解胡華其人、其思、其業的第一手資料。
胡華 ·圖書檔案 ·27.9萬字
代旭編著 ·教育 ·38.8萬字
本書是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博士/碩士研究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投稿指導讀物,可以作為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科技人員撰寫論文的參考書。它深入淺出地介紹、分析了在國際、國內權威期刊、會議發表論文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方法。本書圍繞中國作者如何在國際、國內一流刊物、會議上發表高質量論文這一實際問題;從讀者、作者、審稿人、編輯等角度,多方位分析;從論文準備到發表、傳播等方面,結合學科實例,給出提高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李剛著 ·語言文字 ·21.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口才概述、朗誦、演講、辯論、大學生交際口才五章;應用文寫作概述、日常事務應用文寫作、行政公文寫作三章。每章基本包括四節,第1~3節屬于理論部分,第4節屬于實例或實訓部分。其中第一節為概述,闡述該節所涉及的內容的本質特點(解決是什么的問題);第二節為該節所涉及的內容的重要性或作用(解決為什么的問題);第三節為該節所涉及的內容實訓時要注意的問題(解決怎么樣的問題);第四節為實例或實訓部分,體例為例文(或實訓)加簡析。每章的最后有3~6題思考與練習。
劉永娟主編 ·語言文字 ·26.6萬字
李慕楠編著 ·教育 ·22.3萬字
本書對中國農村治理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全面的研究,書稿按照研究的主題分為文獻村落與治理、鄉村振興、農村社會發展與治理、農村文化研究、海外農村研究譯介、海外農村調查與研究等內容。華中師范大學是教育部中國農村研究基地,從事中國農村研究在靠前學界有著一定的影響,對中國農村的調查研究尤為有名。
徐勇 ·社會學 ·21.9萬字
本書從導向、示范、約束和懲戒等社會風習變遷影響要素的研究視角,系統論述了晚清時期、民國初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央蘇區、陜甘寧邊區、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初期、90年代至今的社會風習的表征、成因及演變趨勢,著重梳理百年中國社會風習變遷的基本脈絡、動力和規律,強調導向的權威性、示范的褒貶性、約束的廣泛性、懲戒的嚴肅性,旨在為凝聚社會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提供參考。
冷樹青 ·社會學 ·26.9萬字
國家認同是指人們對自己國家歸屬的認知及情感取向,對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有著重要影響。事實證明,現代國家認同之形成乃民族國家合法性逐步確立之過程,人民的國家認同為國家提供合理性、正當性論證。當下,國家認同危機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盡管不同國家之國家認同危機或有不同表現,但最終都落實到政治層面上。故國家認同危機根本上即為對國家政治系統認同之危機,加強各族民眾對國家政治系統之認同,乃克服國家認同危機之根本。
暨愛民 ·社會學 ·23萬字
書中通過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在家庭、學校、社區、同輩群體中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的獲損情況,提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議,從實質上推動了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的解決。
王開玉 ·社會學 ·23.9萬字
呂叔湘先生的《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是他半個世界語法研究的結晶,也是對近百年來漢語語法研究的總結,是一部高度濃縮的“語法巨著”。本書對用心研讀過呂著的讀者(主要是外國讀者)提出的305個問題,逐一闡釋、解答,并結合漢語語法學史上的研究成果分專題進行了討論,是20世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
陳亞川 鄭懿德 ·語言文字 ·25.8萬字
哈佛大學中日研究專家傅高義在學術生涯之初被斥為“鄉下人”后,意識到一個社會學家如果從未在另一種文化中生活過,何談理解本國社會?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來到東京市郊的M町展開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會快速變遷之際的“新中產階級”——工薪族和他們的家庭。二戰后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大批職員進入大型企業與組織并得到終身職位,他們取代了老中產階級,帶動了家庭、經濟與文化的變革,不僅是社會巨變中持續不輟的穩定力量,更建構了延續迄今的日本社會運作基本模式?!度毡拘轮挟a階級》是傅高義的成名之作,其主體研究耗時2年,但傅高義夫婦此后一直堅持研究對象的跟蹤隨訪,研究成果實則跨越30年。
(美)傅高義 ·社會學 ·21.6萬字
房龍以理性、睿智而寬容的眼睛帶我們走進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他用很小的篇幅展示了宏大的人類歷史,從人性的角度來描述歷史,用生動的語言來講述艱深的內容,用普通的故事揭示人類的智慧。其中有節奏明快的“大歷史”敘述,對于任何真正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件和細節也細加講述。無論是普通讀者,還是專家學者,都可以從《時光文庫:人類的故事》中獲得啟發和閱讀的快感。
房龍 ·人類學 ·22.2萬字
南開大學有著深厚的詩學研究積淀,在葉嘉瑩先生、羅宗強先生的引領下,一批著名學者投身其中,已成為海內外詩學研究的重鎮。本輯是《南開詩學》的第一輯,即創刊號,分“特稿”“詩歌研究”“詩學理論”“域外詩學”“詩學文獻”“研究動態”“研究綜述”七個欄目,并特邀葉嘉瑩先生的文章領銜,全面展示詩歌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探究詩情詩思,建構中國詩學體系,共同推動中國詩學研究的發展。
羅振亞 孫克強主編 ·教育 ·23萬字
身體是什么?人究竟是精神靈魂性的存在,還是身體性的存在?為什么身體研究熱潮會在20世紀中后期出現?本書是目前為止國內對歐美身體研究較為系統和完整的分析與評述,不僅對歐美身體研究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梳理,還論述了歐美身體觀念的發展史、身體研究的理論資源及其發展史、身體為何會成為一個問題、身體研究為何會出現、身體研究所針對的主要問題等。在此基礎上,還把歐美身體問題置于中西比較視野中,辨明了歐美身體觀念與中國傳統身體觀念的異同以及各自所產生的哲學文化背景。本書運用了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視野非常開闊,跨越了哲學、文學、文藝理論、藝術等學科領域,兼具對中西文學文本的深入解讀。在闡述歐美身體理論的同時,初步思考了與此相關的中國問題,由此不僅凸顯了歐美身體研究的特點,而且有利于推動中西身體理論的學術交流和對話。本書雖為學術著作,但行文平易曉暢,所探討的許多論題既有學術性,也是人們感興趣的通俗話題,兼具學理性與可讀性。
歐陽燦燦 ·社會學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