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2輯,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民俗學等。本書已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書中主要刊發海內外具有原創性的文學研究論著,旨在交流學術信息,展示學術精品,維護學術規范,推動學術健康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杜桂萍 ·語言文字 ·27.4萬字
借助景觀社會的視角,繼承伯明翰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和后現代主義理論中一脈相承的研究思路,從社會經濟發展背景和我國轉型期的實踐出發,考察電視娛樂化轉向背后的消費主義和技術動因,將電視娛樂化轉向視為當前生產力、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并以此探尋電視娛樂化轉向的未來,尋求電視核心優勢的再建構。
喬新玉 ·新聞傳播 ·22.4萬字
本書為《國外社會科學》創刊40周年論文精選,收錄1978年以來《國外社會科學》刊發過的優秀、有代表性的論文,凸顯《國外社會科學》注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新領域、新思潮、新學科、新流派的特點以及“總覽世界思想風云,關注境外學科發展動態,把握國際理論創新脈搏,評析全球學術熱點和方向態勢”的辦刊理念,并以此彰顯40年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繁榮歷程。本論文集按學科方向分為八卷,本冊其中的社會科學總論卷。
張靜 賴海榕主編 ·社科總論 ·29.1萬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兩面鏡子,不僅帶你領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教育學的發展史,更能讓你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人以前做了什么,現在還需要做些什么。本叢書系統梳理前人之思,深刻反思未來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方向,推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教育學。按照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邏輯,分階段、分專題、分學科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教育學70年的發展成就,匯集了教育學界各個學科領域知名專家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叢書是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成果,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叢書的出版既是對共和國教育學70年發展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助推。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教育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展望未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學如何繼往開來,接力發展,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準確定位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和水平,明確未來的研究方向。該套叢書以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發展研究”為依托,集合全國教育學科各學科專業領軍專家,作者隊伍強大。從學理層面來看,教育學史越來越凸顯其在教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既是為了鏡鑒現實,為了推動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又是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為了保存和傳播教育學發展的積淀。從讀者需求方面來看,研究和學習教育學的人需要很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史,明確自己研究的基礎和學科定位。
馮建軍等 ·教育 ·27.4萬字
本書為中國網絡社會發展情況的年度研究報告,全書主要通過列舉若干熱點網絡事件,以社會學的視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會意識、社會行為、群體特點、社會安全等,力圖從學術層面對網絡社會問題給予解剖和導引。
劉少杰 王建民 ·社會學 ·22.4萬字
《城市史研究》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被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集刊。本刊刊發具有學術性、前沿性、思想性的有關中外城市史研究的相關稿件,涉及的內容包括: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與之相關的地理、建筑、規劃等邊緣學科和跨學科課題。本書為第42輯,分為城市經濟、區劃與城市治理、空間與規劃、市政建設、交通與城市、城市社會、生態與環境7個欄目。
張利民主編 ·社會學 ·27.2萬字
大學的使命在于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傳承文化,但核心使命在于培養人才。如何實現核心使命,關鍵在于將大學建設成能夠培養卓越人才的機構。《大學的核心使命與管理機制》這本論說集側重于研究為培養人才而建設的大學管理機制,大學成長發展的指導思想、治理結構的狀態及國際比較、大學決策與決策管理、學科發展與管理、學生培養模式等。作者大多是現任的大學校長、書記和曾任的大學校長、書記,以及學院院長和相關部門的管理者。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大學的核心使命與發展理念;國外大學管理機制分析;大學學科管理與人才培養模式。計有20余篇文章。
張國有 ·教育 ·22.7萬字
本書包括思政育人篇、機制創新篇、組織建設篇、工作品牌篇四部分,共30篇文章,集中展現了基層教育系統關工委鮮活生動的實踐成果,以及將實踐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凝練升華后的理論成果,涵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工委組織力建設、品牌活動建設、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凝聚了一代代教育關工人的智慧和心血,既是對這三十年探索實踐比較全面的總結,更是謀劃未來的工作基礎。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教育 ·27.7萬字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共存互弈的當下,跨文化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文化多元、思想多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保持跨文化學習態度,方能做到文明互鑒,“美美與共”。本書以跨文化學習理論為綱,以人際距離理論為目,結合主觀理論研究方法,對留學生在本文化和異文化環境中對人際距離的體驗、適應與學習進行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挖掘留學生跨文化學習過程中人際交往的積極與消極體驗的深層原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對于我國的跨文化教育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綦甲福 ·教育 ·25.7萬字
本書作者多年從事政策研究和黨政領導工作,自然養成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的愛好,比較注重從理論與實踐、知行合一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事物,力求以問題為導向,提出解決實踐問題的辦法。作者將自己多年的調研成果加以匯編出版,共收錄了不同時期的27篇調研報告或帶有對策建議性的文稿,以期作為自我人生反思和留念之用,也給后學者們留下一點素材,以資借鑒。
王永昌 ·社會學 ·24.8萬字
從治理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本書對中國醫療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改革分別進行學術考察。第一卷基于整體主義治理(holisticgovernance)的分析框架,對中國醫療衛生籌資體制以及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進行分析;第二卷基于協作互動治理(collaborative/interactivegovernance)的分析框架,對中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組織和制度變革進行分析?;谧髡?5年來的學術研究和政策建言,兩卷本的內容分別涵蓋中國新醫改的重要領域,即:卷一包括政府投入模式轉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發展及其碎片化的治理、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醫療保障組織體系建設等;卷二包括基本衛生保健的治理、公共衛生的組織和制度、公立醫院的去行政化和再行政化、民營醫院的艱難發展、醫療服務價格體制改革、醫藥產業的市場管制、整合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的興起等。
顧昕 ·社會學 ·29.5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師生,以及其他高?;蜓芯繖C構研究文獻學、古代文學、海外漢學等方向研究者的論文集。按文章內容可分為經學文獻研究、史學文獻研究、版本學、海外漢學等幾大部分。本十六期經學文獻部分包含對臺灣周易詮釋學的探討,論語中“仁”的理學探討;史學部分則包括日本《史記》學研究,史部譜錄類文獻研究,年譜目錄編纂研究等;版本學部分則有對于許衡著作兩種珍稀版本的研究,《全宋詩》輯佚現狀的研究,劉子翚、王炎、陳音、胡宏等人文集編刻流傳的研究;海外漢學部分則是琉球國學習中國語課本的研究。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圖書檔案 ·25萬字
《新生代名師文庫》既有感性的故事,又有客觀的分析;既有深入淺出的理論闡發,又有豐富多彩的實踐案例。我們期待《新生代名師文庫》成為廣大青年教師成長的指南和工作參考手冊,對廣大青年教師汲取名師經驗和智慧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李哲峰 ·教育 ·27.7萬字
本書是洪子誠先生“一個人的閱讀史”,是他對自己多年來閱讀經歷的回想、敘述與反思。在這本書里,洪先生擺脫了學術體例與框架的約束,穿行于個人體驗、情感流脈、理性思考和時代細節之間,展示了自己閱讀積淀、審美品味和學術思想的形成過程。這種飽含個性的“個人精神史小敘事”是對“文學史大敘事”的鮮活補充和生動闡釋,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更具生命感的文學史敘述。此次新版,書中文章有所刪,有所增,體現了作者近幾年來的又一種思路或狀態。正如作者所言:“在很多的情況下,我們的閱讀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確的功利意識。除此之外,我想我們也可以,而且應該有一種平和的,放松的,不預設過多功利目標的閱讀。這種閱讀,有時候會帶給你意料不到的發現和心境?!贝舜涡掳?,書中文章有所增,有所刪,體現了作者近幾年來的又一種思路和狀態。
洪子誠 ·社科總論 ·21.8萬字
廣州學以學科形態統攝現有廣州研究的各個方面,既有橫向上對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管理等現實問題的研究,也有縱向上對廣州歷史文化、傳統藝術、文獻典籍等領域的研究。本刊將重點研究廣州學的學科屬性、基礎理論、現實關懷及學科分支等不同領域。體現出綜合性、務實性、開放性特征。
徐俊忠 涂成林主編 ·社會學 ·21.1萬字
本書圍繞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科學規劃大學生活,合理制定人生目標,不斷進行自我調適,為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主要內容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啟蒙、職業認知、職業演變與環境分析、自我認知、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規劃、評估與調整、就業實踐與指導。
宋元明 趙明鍇 ·教育 ·20.1萬字
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需要我們進行不懈的努力。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各項工作,團結帶領廣大殘疾人共同參與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來,共同投身到湖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中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為譜寫新時代湖北殘疾人事業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湖北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 ·人類學 ·28.8萬字
社會有其自身的邏輯,要探索社會的邏輯必須從一個更寬廣的視野考察社會及其發展。為此,本書從探索當前社會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包括改革與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公務員的社會角色及其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民生在社會建設中的角色、新形勢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以及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的關系等,試圖從這些問題中探索和發現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本書的特色是,跳出單純從社會本身論社會的局限,從制度變革、政府角色、公務員作為社會角色的作用、民生領域的發展與改革、社會治理的特點以及經濟增長等方面來研究社會,從而更為全面地看待社會發展和建設,呈現更清晰的社會內在邏輯。
丁元竹 ·社會學 ·22.4萬字
本著緊密圍繞首都文化中心建設與發展這個中心,以“都市、貨幣、文化空間與人的發展”為主題,從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出發,運用西美爾貨幣哲學、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波特價值鏈等經典理論,廣泛論及首都歷史文化街區、中關村創意產業集群、藝術創意產業園區、藝術類博物館、網絡文化空間等重要領域,比較深人地研究了新時代語境下都市文化建設與人的發展這一重大時代課題。
包曉光主編 ·社會學 ·24.6萬字
本書從微傳播移動化角度,研究了微博輿論在互聯網、手機平臺中呈現的方式與特征,探討了情緒在微博輿論中扮演的角色,從研究輿論的作用與功能轉向研究輿論本身,為認識和引導輿論做鋪墊;分析了微博輿論與公眾情緒互動中存在的問題,揭示了情緒與權力結構變遷的關系;分析了群體心理在微博中的表現、影響及其在輿論引導中的重要作用,得出的觀點和結論為政府部門在社會輿論引導及社會治理創新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理論依據。
常松 ·新聞傳播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