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聞必錄:一個中國新聞口號的興衰
會員

“有聞必錄”是橫貫晚清民國報界極具感召力的新聞口號,它自1870年代被《申報》引入報刊之后,便長期盤踞在新聞界的話語舞臺上,堪稱中國近現代報刊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口號。然而,歷史上風行一時的“有聞必錄”卻給今人留下了種種困惑:(1)該口號從何而來,它有著哪些具體內涵,其發展演進宏觀歷程究竟是怎樣的?(2)對中國新聞界來說,這樣一個口號的存在,到底意味著什么,其在歷史語境中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到底在哪里?(3)這樣一個在實踐操作中有悖常理的新聞認知,為何會在中國新聞界興起,又為何能夠有著綿延長久的生命力?循著“新文化史”的宏觀取向,借助歷史文獻、話語分析等研究辦法,本書試圖從整體上勾勒“有聞必錄”口號的演進脈絡。本書之重心,就是要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揭露該口號的興衰動因,進而回答上述幾點困惑。本書的主體內容共六章,以時間為線索展開了敘述。前三章主要考察了“有聞必錄”在報界出現、擴散與風行的興起歷程,后三章則探討了該口號被質疑、堅守乃至被拋棄的衰退經過。就興起階段而言,“有聞必錄”的出現與《申報》的商業訴求密不可分,它形塑了新式報刊在新聞活動中的“有聞”優勢;此話語優勢,在“史家記事”等古典文化傳統的闡釋影響下,逐步具備了正當地位,被更多的報刊接受;20世紀初,在新聞界的管控背景下,“有聞必錄”成為了新聞人反抗“不錄”管控的“必錄”抗爭話語,進而風行了整個新聞行業。就衰退階段而言,“五四”時期知識精英站在西方新聞理念等思潮下的集體反思首次強烈沖擊了該口號存在的正當性基礎,精英話語開始呼喚新的活動準則;面對此景,新聞從業者雖開始了自我反思,卻也因政界的打壓與新聞活動的分化等現實因素的存在,始終對其不乏堅守;待到1940年代前后,在戰時的新聞動員與政黨新聞業的報業改造過程中,新聞活動漸漸形塑了新的行為規則,“有聞必錄”存在的合理性因素全然喪失,成為了一個在批判中被不斷言說的口號。在此基礎上,本書表示,“有聞必錄”應當被視為一個形塑中國新聞活動邊界的本土話語,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該口號討論的“聞”與“錄”話題,觸及了新聞活動中關于信息采集與發布這一根本的邊界問題,其興衰歷程展現了中國新聞業對于“如何從事新聞工作”的自我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本土報業實踐語境的融入,使得這一頗具“地方感”的行業話語參與到了新聞活動的邊界塑造中,影響了中國新聞業的面貌呈現。此外,時人在歷史語境中對“聞”與“錄”關系命題的回答,將為我們重新審視當下新聞活動及其邊界問題提供有益啟發。關鍵詞:“有聞必錄”;口號;興衰;新聞活動;中國新聞業

操瑞青 ·新聞傳播 ·23.7萬字

共和國教育學70年:學前教育學卷
會員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兩面鏡子,不僅帶你領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教育學的發展史,更能讓你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人以前做了什么,現在還需要做些什么。本叢書系統梳理前人之思,深刻反思未來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方向,推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教育學。按照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邏輯,分階段、分專題、分學科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教育學70年的發展成就,匯集了教育學界各個學科領域知名專家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叢書是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成果,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叢書的出版既是對共和國教育學70年發展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助推。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教育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展望未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學如何繼往開來,接力發展,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準確定位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和水平,明確未來的研究方向。該套叢書以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發展研究”為依托,集合全國教育學科各學科專業領軍專家,作者隊伍強大。從學理層面來看,教育學史越來越凸顯其在教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既是為了鏡鑒現實,為了推動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又是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為了保存和傳播教育學發展的積淀。從讀者需求方面來看,研究和學習教育學的人需要很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史,明確自己研究的基礎和學科定位。

王福蘭 ·教育 ·24.6萬字

務實本正:從務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學(1902—2022)
會員

上海市第二中學是由晚清上海著名士紳、教育家吳馨于1902年創辦,是與蔡元培創立的愛國女校齊名的中國最早的女子教育之一。曾先后更名“務本女中”“懷久女中”等。該校師資質量高,久負盛名。1952年7月,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學。1954年,學校被命名為首批上海市重點中學。1963年,確定為首批市重點辦好學校之一。1967年11月,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第二中學,開始男女生兼收。200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該校歷史悠久,名師、名生云集。吳馨、楊天驥、楊明暉、沈心工、陸澹安、錢行素、吳若安等先后在此任教。楊蔭榆、湯國梨、張默君、陳君起(中共黨員、革命烈士)、吳若安、張錦秋(院士)、左煥琛、嚴雋琪,以及楊耐梅、胡蝶、姚明、胡歌等相繼在此就讀。2022年,學校將迎來建校120年校慶紀念。為迎接120周年校慶,該校與馬學強、葉舟教授團隊合作,專門成立課題組,置于宏大的社會文化背景,結合近代以來上海城市變遷與文脈演進,對這所江南名校進行專題研究。《務實本真:從務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學(1902—2022)》一書,基本框架分序言、導讀、正文8章,附錄等。附錄部分包括:學校沿革圖、大事記、歷任校領導、重要檔案文獻摘選、主要參考文獻等。書稿由文字和圖片兩部分組成,撰寫中采取以圖帶文,以文釋圖的形式,圖文并茂。大量圖片形象、直觀展現從從務本女塾到上海市第二中學變遷的脈絡,其中不少為首次公布,彌足珍貴。書稿在章節的設計上也頗具匠心,脈絡清晰,一些內容的表述頗有故事情節,娓娓道來。全書版面字數45萬左右(其中文字約32萬,圖片260幅)。

陸軍 馬學強主編 ·教育 ·36.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三亚市| 乌拉特前旗| 德州市| 曲阳县| 灵石县| 文登市| 方城县| 治县。| 易门县| 油尖旺区| 双桥区| 鹰潭市| 北辰区| 东乌珠穆沁旗| 平武县| 芦山县| 信宜市| 许昌市| 舒兰市| 阜新市| 宜兰市| 林周县| 涪陵区| 丹巴县| 济阳县| 徐州市| 建德市| 辛集市| 云南省| 德州市| 雅江县| 丰镇市| 泸溪县| 巢湖市| 伊宁市| 运城市| 罗江县| 邛崃市| 元阳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