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選《文史哲》近三十余年來刊發的有關中國古代文學作家、作品、文學現象等相關問題的考證性文章24篇,這些文章,或訂正前人研究之疏誤,或發文府之隱秘,資料扎實,探賾索隱,考證深入,頗具功力。既有名家如傅璇琮、蔡厚示、牟世金、凌迅、劉文忠、張忠綱等先生之力作,亦有學界青年新銳之佳制,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參考價值,于古代文學研究大有裨益。
周廣璜 劉麗麗編 ·文學理論 ·28.8萬字
從思想到行動,從科學到文學,從人性的張力到民族性的解放,80年代之于20世紀中國的現代化有其不容忽視的意義。作為那個年代最年輕、最熱血、最激情的親歷者,80年代北大青年們的思想與生活、理想與現實,毋庸置疑都是極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本書選取北京大學這個中國現代思想文化最前沿的窗口,結集一百余篇80年代北大青年的回憶文章,希望藉此以小見大地反映中國社會的整體風貌。是一部有活力、有內涵、有深度的紀實性青春文學。
阿憶 ·文學理論 ·47.6萬字
廣兩多民族文學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環境、豐厚的民族文化積淀和近百年文學現代化的歷史進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現了“文學桂軍”的邊緣崛起。廣西當代多民族文學創作呈現了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變遷,展示了壯、漢、瑤、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2個廣兩世居民族的現實境遇和文化生態,揭示了各民族社會轉型過程中隱秘的心靈世界。廣西多民族作家的文學探索使百越大地變得日益知名而引人關注,為中華多民族文學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典型樣本。《廣西多民族文學的共同發展》梳理廣西多民族文學百年歷史,解讀廣兩多民族重要作家作品,把握廣兩多民族文學現實脈搏,是探究廣兩多民族文學共同發展的匠心之作。
黃偉林 ·文學理論 ·20.6萬字
在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美國文學是一匹異軍突起的黑馬,對中國新文學的誕生與發展均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中國新文學史上300多位作家中,有150多位曾在海外留學,其中30多位留學美國,加之美國文學作品的引入與譯介,中國新文學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文學的影響。本書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中國現代作家對美國文學的接受與借鑒。
呂周聚 ·文學理論 ·31.6萬字
本文以任溶溶翻譯的英語兒童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整合了翻譯批評中的格式塔理論和互文理論進行譯本分析和比較,以布迪厄社會實踐理論中的“場域”、“資本”和“慣習”等關鍵概念為理論工具,探討任溶溶譯作經典化生成的機制和經典化歷程中的各種可能的推動因素。
宋維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書為《童慶炳文集》之一,本書是作者談現代文學理論、文藝社會學、文藝社會心理學、毛澤東講話研究等論文和短文,既有談及《一個人的遭遇》和《告別馬焦拉》等原創作品的文學批評,又有涉及電影《集結號》等的評論心得,是作者多年來的文學思索,也是作者多年來對文學理想燈火的尋找,作者最后認為:文學理想在歷史理性、人文關懷和審美升華三者的辨證關系中。
童慶炳 ·文學理論 ·34.9萬字
《詩藝與政治》是“經典與解釋”集刊的第38輯。論題部分有三篇文章,納斯鮑姆的《阿里斯托芬與蘇格拉底論實踐智慧的學習》論析了兩部以道德培養為核心的作品,一部是柏拉圖的《普羅塔戈拉》,另一部是阿里斯托芬的《云》。另外兩篇——布雷德坎普的《罪犯藝術家》以及秦燕春的《一個人的情書》,也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詩藝與政治的關系。
婁林 ·文學理論 ·17.4萬字
本書是關于詩畫融通理論的一本通論性質的著作,以詩畫融通的審美理念為指導思想,以詩畫對讀的審美方法為基本手段,演繹詩畫融通的多種表現形態、會合點和渠道,目的是考察詩畫藝術的深層溝通,弘揚華夏民族詩畫融通的藝術精神,構筑詩畫融通的美學體系。行文明快,文筆優美,立論清晰,舉證豐富,深入淺出。
吳企明 ·文學理論 ·24.5萬字
《詩品》是第一部中國詩論著作,齊梁時代鐘嶸所著。《詩品》對自漢迄齊梁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分上、中、下三品進行品評,對詩人及其源流、體制,深從六藝溯流別,故思深而意遠。其中的詩學史觀、詩歌發生論、詩歌本質論、詩體論、創作論、詩歌美學,以及《詩品》的歷史批評法、比較批評法、裁判批評法、摘句批評法、本事批評法,都垂遠百世,沾溉后人;對中國文學理論、詩歌理論,以及日本和歌理論的發展,都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奠基詩學的意義。《詩品箋注》以現存最早的元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詩品》為底本,參校明正德以后海內外所存五十余種版本,校勘字詞糾正錯訛,注釋典故旁征博引,精切詳贍;箋說細讀文本,對文中所見之批評方法進行理論總結;詩例列舉詩歌原文,使理論與創作關聯,詩歌與品評互釋。本書既是注釋之書,亦可視為研究之書。
(南朝梁)鐘嶸著 曹旭箋注 ·文學理論 ·21.7萬字
研究小說對話的作用和現象,運用語境學、語用學、意圖論、對話作用進行橫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釋《紅樓夢》對話的種種現象,為中國小說呈現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孫愛玲 ·文學理論 ·18.6萬字
本書立足于問題意識,以西方藝術史上的代表性藝術家和經典藝術現象為線索進行章節建構。本書每一章聚焦一個藝術家或一種藝術現象,試圖基于古典到當下的西方藝術史實踐來探討圖像的敘事建構及其話語隱喻。本書關注三個關鍵詞:圖像表征、敘事建構、話語隱喻。“圖像表征”是現象層面的考察,也是本書的個案支撐。“敘事建構”是現象的深層學理剖析。“話語隱喻”研究圖像敘事背后的社會文化、審美觀念和意識形態話語。本書引入藝術哲學、藝術社會學和藝術跨媒介性視角,從社會理論、美學、文化、哲學和藝術等學科相融合的角度對研究對象展開探討,進而從個案與學理相結合的層面為當下的藝術欣賞與藝術批評提供理論支撐,也為解讀當下的藝術理論提供實踐支撐。
楊向榮 ·文學理論 ·17.9萬字
本書以民國時期(1912—1949年)的偵探小說翻譯及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當時報紙雜志刊載及單行本出版的偵探小說作品為立論基礎,以民國時期的偵探小說發展史為研究重心,兼及對于晚清、民國偵探小說的都市起源、公案傳統、域外譯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敘事模式)及思想價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國偵探小說的類型演變軌跡與文學史發展框架,即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嘗試在其中提煉出民國偵探小說的現代價值內涵與自身形式規定性,即為“論”的闡釋,以史帶論、史論結合。
戰玉冰 ·文學理論 ·69.2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魏晉南北朝卷)》是一部系統梳理20世紀魏晉南北朝詩歌研究史的論著。全書共七章,前五章按照時間線索,分別梳理了建安、正始、西晉、東晉劉宋、齊梁五個時期以五言詩為中心的詩歌研究情況,作者對相關的學術論題以及重要的學術論著做了闡述和介紹。該書第六章介紹北朝及隋代詩歌研究的情況,第七章是關于這段時期樂府詩歌研究情況的綜述。
錢志熙等 ·文學理論 ·20.6萬字
文學文本的闡釋,既可以從文本本身出發,也可以從文本之外的因素出發,此即是美國文學理論家韋勒克所謂的“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本書同時運用文本內部和外部兩個視角,考察莊子、左思、鮑照、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的詩文作品和心靈世界,深度討論正始議論文、元嘉七言古詩和現代新詩的文學意義。
戴建業 ·文學理論 ·16.1萬字
這是一本在大主題下分版塊、章節組合而成的著作,主題是對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200年間英國現代小說從初步形成至鼎盛至過渡時期最杰出作家代表作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評論。作家包括亨利·菲爾丁、簡·奧斯丁、狄更斯、愛米麗·勃朗特、哈代、蘇珊·希爾等,作品有《棄兒湯姆·瓊斯史》、《傲慢與偏見》、《大衛·考坡菲》、《雙城記》、《呼嘯山莊》、《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我是城堡之王》等。
張玲 ·文學理論 ·24.3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文學中的“罪”的問題。“罪”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古老話題,也是文學的永恒母題,作為人類“善”的對立面,“罪”與“惡”在某種程度上恰恰規定著人自身的邊界。本書關注的問題是,“兩希”傳統作為西方文學的發源地,在“兩希”文化的融合中,從文學的角度看,古希臘的“錯誤”是如何“演變”為基督教意義上的“罪”的?也即是說,希臘文化語境中人與宙斯的分離如何與希伯來文化語境中人與上帝的合一相統一?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在希臘化和古羅馬時期,詩人和城邦公民是如何在實踐中將一種對“罪”的倫理看法逐漸“變為”一種宗教看法的?與之相比,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罪錯”更多強調良心譴責,對“罪”的追究不像西方那樣偏重于靈魂的“負罪”式懺悔,而是注重一種功能性的對“罪”的消弭,其目的不是“負罪”,而是“減罪”,從而獲得心靈的安穩。本書將以中西方各時段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罪”的書寫來加以對比分析研究,試圖借此構建起文學中關于“罪”的觀念史。
李庭坤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本期內容共分為6個專欄。“基礎理論研究”欄目立足中國文論研究,對西方文學理論的中國旅行進行反思,既從宏觀的學科建設或長時段的文學史角度思考問題,又以具體文論家為例,厘清其中國旅行的諸種影響。“西方文論研究”欄目則兼顧了歐陸與英美兩股不同的文論傳統,既有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關注,又聚焦媒介-符號等方面的前沿思想。“古代文論研究”欄目則專注于古代文論研究。本期論文既以人為綱,把握個體文論家的思想,例如石濤“尊受”說,梁啟超的詩學觀,葉燮的詩學觀等,又有文體問題的研究。“文化研究”則關注當下文化研究的熱點,諸如文化產業、游戲、以及民族認同問題等。“電影研究”欄目以電影賞析為主,既涉及國產佳片,也有好萊塢叫座大片。“文學品讀”欄目則從具體的文學作品出發,闡發思想。對日本文學作品的研究,是本期的一大亮點。“譯文選刊”是本期新開設的欄目,選刊了三篇譯文,涵蓋面廣,質量上佳,值得一讀。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30.3萬字
本書是英國著名評論家、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在倫敦發表的關于西方文學的十二次演講的講稿。托馬斯·卡萊爾對每一個時代的特征,對每一個民族的性格,對每一位作家的品格都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和概括。如希臘人的歡快,羅馬人的講究實際,中世紀的信仰、忠誠,塞萬提斯的幽默,但丁心靈的高貴、靈魂的博大等。貫穿整個演講的是文學大師們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堅強、樂觀、坦誠、幽默、謙遜、執著、追求真理,對人類充滿愛。他們的作品是“大自然偉大心靈的絮語,是人類心靈的真誠袒露”。
(英)托馬斯·卡萊爾 ·文學理論 ·10.6萬字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大約在明代的隆慶至萬歷年間成書,全書共一百回,約九十多萬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個,被清初著名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在歷朝歷代,多次遭受毀禁,命運多舛,而對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眾說紛紜。
冷妍編著 ·文學理論 ·2.1萬字
《新世紀文學論稿——作家與作品》是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對新世紀重要作家作品評論的選集。其中既有對當代文學著名學者和批評家學術著作和成就的評論,也有對不同代際作家作品的評論。多年來,作者一直密切關注和追蹤當下文學的發展,并通過批評文章積極參與構建新世紀的文學版圖。這些文章雖然是具體的作家作品評論,但我們同時可以到作者對新世紀文學充滿悖論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斷和批評。因此,這些評論不僅有鮮明的現場感和時代性,同時更表達了作者一貫堅持的文學理想和價值觀。
孟繁華 ·文學理論 ·3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