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錯誤”到“有罪”:對文學中“罪”的觀念考察
本書主要探討文學中的“罪”的問題。“罪”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古老話題,也是文學的永恒母題,作為人類“善”的對立面,“罪”與“惡”在某種程度上恰恰規定著人自身的邊界。本書關注的問題是,“兩希”傳統作為西方文學的發源地,在“兩希”文化的融合中,從文學的角度看,古希臘的“錯誤”是如何“演變”為基督教意義上的“罪”的?也即是說,希臘文化語境中人與宙斯的分離如何與希伯來文化語境中人與上帝的合一相統一?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在希臘化和古羅馬時期,詩人和城邦公民是如何在實踐中將一種對“罪”的倫理看法逐漸“變為”一種宗教看法的?與之相比,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罪錯”更多強調良心譴責,對“罪”的追究不像西方那樣偏重于靈魂的“負罪”式懺悔,而是注重一種功能性的對“罪”的消弭,其目的不是“負罪”,而是“減罪”,從而獲得心靈的安穩。本書將以中西方各時段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罪”的書寫來加以對比分析研究,試圖借此構建起文學中關于“罪”的觀念史。
·19.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