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形式主義到歷史主義:晚近文學理論'“向外轉”的深層機理探究
會員

20世紀文學理論以形式主義為主流,從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義在文學理論領域雄霸了大半個世紀。俄國形式主義將語言形式的"陌生化"奉為文學之為文學的標準,將"文學性"歸結為不斷延續的語言形式創新問題,在當時為文學本質的本體論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此后英美新批評、結構主義文論、現象學文論、接受美學、解構主義文論等沿著這一理路激蕩而成百年文學理論的形式主義大潮。然而隨著198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興起,文化研究日漸擠占了文學研究的地盤,文學理論發生了從形式主義走向歷史主義的轉向,其表征就是新歷史主義、女性主義、后現代主義、后殖民主義、生態主義、審美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新潮理論的風靡一時。90年代以后,這些新潮理論又導致了國內文學理論的觀念、方法、路徑、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呈現出與舊時迥然不同的格局,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但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本書致力于對晚近文學理論從形式主義走向歷史主義的路徑進行勾勒,對于這一"向外轉"趨勢的深層機理作出深入、全面的探究,旨在為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文學理論的發展,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文學理論體系提供必要的學術參照,進而助推我國文學理論新的躍遷。

姚文放 ·文學理論 ·35.5萬字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動物形象變遷研究
會員

中國古代的小說中,動物形象主要出現在涉及神話傳說、志怪記載、民間故事記錄的內容中,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借以寄托的主要對象。早期的神話傳說,由神話而衍生出的動物寓言、相關民間故事、志怪記載等,成為動物形象活躍于文壇的主要載體。借助于這種更具流傳性的文學樣式,動物形象較之于植物意象,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展示其本身被人類賦予的文化特性,成為一種文化動物。本書題旨在梳理動物形象在古代小說中的變遷,以此探究隱藏在這種逐步理性化之背后的文化根源。首先,神話中的動物形象不僅是現代人回溯自身歷史的憑借,更是我們面對未來的力量源泉,也成為后世寓言生成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次,志怪故事中的動物形象在后世的出現主要有兩個不同的發展分支。其一,將神話中的動物神降格演變為始祖故事,并帶有明顯的演變痕跡,并具有明顯的類型化特征;其二,開創了志怪記載的先河,為后世宣教故事的大量盛行奠定基礎。第三,人類對動物的認識始終在客觀現實與浪漫幻想中徘徊,唐以后的小說多借助動物構筑異類世界,進而在異域世界塑造動物化形的人物,這種借形于動物的方式并被普遍接受。《西游記》《聊齋志異》等作品成為此類動物形象定型并集大成的代表作。

張瑞芳 ·文學理論 ·2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呼玛县| 兴仁县| 康保县| 兴和县| 甘孜| 兴海县| 天祝| 百色市| 筠连县| 安图县| 筠连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丹东市| 黑河市| 宝坻区| 南城县| 贺兰县| 凤阳县| 勃利县| 宁明县| 唐山市| 芦溪县| 长垣县| 麦盖提县| 阿拉善盟| 南靖县| 唐河县| 利川市| 诏安县| 乌拉特后旗| 泰来县| 泗阳县| 长泰县| 汝阳县| 乌拉特前旗| 陕西省| 岳阳市| 五原县| 新乡县|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