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寫給年輕人的沉思錄。執筆50余載,28篇散文精粹集結成冊。本書是一部有關生命思考的評論性散文集,編選自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先生散文隨筆中的精華文章,共收錄其散文28篇,從抵御時代的污濁和浮躁到浮世萬象下的人生百態,從為什么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到我們為什么如此倦怠,書中浸潤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和浮世萬象的沉思及感觸,積聚了很多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的積極視角。愿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來自歲月和生活的饋贈,不忘初心。
梁曉聲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本書是感悟文學大師經典,本套叢書選文廣泛、豐富,且把閱讀文學與掌握知識結合起來,既能增進廣大讀者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又能使我們體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圖書格調高雅,知識豐富,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權威性和系統性,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裝備陳列。
蕭楓主編 ·名家作品 ·5.4萬字
本書是以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為題材的古典戲曲名著,共五本二十折。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在汲取了以往文學藝術作品的營養尤其是借鑒了《董西廂》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在故事的主題、人物、情節等方面,它基本上沿襲《董西廂》,但其歌頌張生和崔鶯鶯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贊揚他們沖擊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精神這個主題則更為集中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動飽滿,情節結構更趨緊湊合一,細節刻畫入微,特別是其曲辭華美俊逸,異彩紛呈,所以在藝術成就上超過了前者。
(元)王實甫 ·民間文學 ·10.7萬字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在這部作品中,奧爾多·利奧波德描述了自己在遠離現代生活的簡陋鄉舍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美國大陸各地的游歷經歷。在此過程中,他也持續思索著人類與他們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間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3.7萬字
本書完備地收錄了汪曾祺懷人憶舊系列散文。在書中,我們將認識作者兒時的家庭成員和學校教員、故鄉的街巷店鋪和坊間奇人,還有昔日西南聯大那些氣質各異的師生以及在戰亂年代仍有趣地生活著的人們。書中也收入了作者談沈從文的多篇文字,從中可以窺見20世紀中國兩位文學大師之間深摯動人的情誼……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6.3萬字
本書精選老舍散文作品,是我社原“中華散文插圖珍藏本”的改裝本。老舍的散文作品與他的小說創作同樣有著濃郁的京味和幽默色彩。書中所收作品或描寫市井風情,或記載友人交往,或抒寫自然風光。文筆清新自然,妙趣橫生。
老舍 ·現當代隨筆 ·15.7萬字
古詩詞詮釋生命的價值、展示自然的魅力,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諧統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我們的生活本不缺少美。也許只是我們忘卻了感受和領悟。通過對古詩詞的賞析與歌詠,可以讓我們修養心性,提高人文修養,感悟生活的美好,品悟人生的真諦。
東籬子編著 ·古詩詞 ·14.8萬字
博爾赫斯創作于一九八四年的詩集,屬于他晚期的成熟作品。作者將他與瑪麗亞·兒玉共同游覽各地的所見所感寫成詩,每個題目獨立成章,奇趣盎然。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國詩歌 ·2萬字
巴西國寶作家保羅·柯艾略的人生之書。融合作者多年親身見聞、哲思、感悟,每一篇故事都如一顆寶石,極具寓言性和哲理性,幫助迷茫的人們找尋生活的意義。十五歲那年,我對母親說:“我要成為一名作家。”“但你在生活中見過作家嗎?你親眼看到過哪位作家嗎?”“并沒有,我只在照片里見過。”“如果你都不知道什么是作家,你又怎么可以真的想要成為一名作家呢?”為了回答母親的問題,我踏上了一條探索之路……
(巴西)保羅·柯艾略 ·外國隨筆 ·8.4萬字
《奇遇記》是一部民間故事薈萃、古今傳奇精華之作。讀著這部作品集,使人想起了文學的本源。文學源于生活,源于民間。從遠古“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到《詩經》的“習習谷風,以風以雨”都散發著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奇遇記》就是從民間吹來的奇特之風,清新而自然。這里的“風”,就是民俗民風。《詩經》有“風”“雅”“頌”之分,其中的“風”是民歌,是《詩經》最精華的部分。因為“風”來自民間,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后世無論漢魏六朝文學,還是唐詩宋詞元雜劇,抑或明清小說,無一不從“風”中汲取營養。《奇遇記》作為原創文學,無疑具有“風”的意義。
張全仁 陳乾 ·民間文學 ·16.3萬字
本書共分我的留言、方家留言兩大部分,主要收錄了《中國當代微型文學作品選》序、《法與情的鎖鏈》序、《高天厚土》序等文章。
高耀山 ·文學評論 ·10.9萬字
小林一茶是江戶時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與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并稱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離鄉赴江戶謀生,流浪半生后返鄉成家。然而兒女均先于他離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萬物和俳句可寄情。一茶的俳風獨樹一幟,效仿前人的同時又發展出獨特的變奏,繼承閑寂、幽玄美學的同時,又帶上了詼諧的個人標記。他厭惡世俗,反抗強者,而此類激進的情感均在落筆時全然稀釋,只剩下安貧樂道、甘于品嘗生之苦澀的豁達,對弱小生命的無盡悲憫,以及對世事無常的喟嘆。一茶一生創作了兩萬多句俳句。本書從中遴選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編排并附上原文、讀音及簡注,以助鑒賞。
(日)小林一茶 ·外國詩歌 ·3.1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
(美)梭羅 ·外國隨筆 ·17.5萬字
這是一本漫話式學術隨筆,追尋和講述中國武俠及俠義文化的淵源流變,并以武俠小說的傳承發展為研究對象。作者一方面溯源而上,將自唐宋萌芽,以迄于20世紀中國武俠小說蔚為大觀的歷史,一網打盡;另一方面,則重點梳理明清乃至民國以來武俠小說敘事風格的流變,尤其是對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人不同作品的風格、特色進行探討,正視武俠小說在通俗文學中的存在意義。
梁守中 ·文學評論 ·12.3萬字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中世紀戰場上,梅達爾多子爵躍馬橫刀,卻被土耳其大炮轟成兩半。一個完整的人就這樣被分成了一半惡人和一半圣徒。他說:“不僅我一個人是被撕裂的和殘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1萬字
劉亮程是上個世紀90年代登上文壇的散文作家,通過在回憶中重建自己的村莊這一獨特的鄉村書寫,推出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令當時文壇為之嘩然。劉亮程的散文滲透著自然與靈性,體現著對孤獨和永恒的思考,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本書精選劉亮程早期村莊系列代表作《逃跑的馬》《狗這一輩子》《寒風吹徹》《春天多遠》等;以及新疆風土系列《最后的鐵匠》《阿格村的夜晚》《熱斯坦巷早晨》等;成熟期的《一片葉子下生活》《月光里的賊》等。,配以作者不同時期照片15幅,圖文并茂,給讀者新的閱讀體驗。
劉亮程 ·名家作品 ·18.5萬字
《俗女養成記》是臺灣作家江鵝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故事集,以清爽利落的文字寫一個臺南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與阿嬤的趣味日常、中藥房里跟屁蟲的生活、學鋼琴、午后一個人的科學實驗、愛的教育、女性意識初啟蒙,還有孩童的內心小劇場等等。在各種可與不可對人言的人生細碎里,寫出了一個女孩如何一點點長大,慢慢窺見并進入成人的世界,檢視那些發生在自身的,關于親情、愛、婚姻、尊卑倫常、人情世故等諸多教養與束縛,一步步變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實而舒展。生命再怎么難免哭泣,沒有一刻不盼望著歡喜。大人與小孩,一起守護家的溫暖熱鬧,也一起應付時代的荒謬。二十八篇輕盈舒展又機趣可愛的散文,不僅召回了記憶中的童年時代,也展現了思想與情感的今昔對比,從一個更開闊的視角去理解在這個時代和環境下成長的女性。《俗女養成記》不僅是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史,也是所有在時代的新與舊之間認真生活的當代女性真實寫照,不再追隨那張優秀又好命的女人藍圖,選擇一種更為安樂自在的活法。每一個人的成長既有時代印痕,又有生命自身的邏輯,回首過往是記錄成長,也是厘清來路,與這個普通的自己握手言和。
江鵝 ·現當代隨筆 ·5.6萬字
《國學雜談》一書主要包括魯迅先生在白話文、小品文,以及一些訪談中對文學領域和文藝界現狀的思考。從行文來看,魯迅先生在國學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獨自咀嚼中對自身存在問題的求證。書中從中國語文的新生談起,到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為止,魯迅先生談到了小品文的危機、所謂“國學”、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后來,以及漢文學史綱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論述,讀者可以跟隨魯迅先生的視角,更立體地感受國學發展的變化,以及所呈現出來的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創作態度和在徘徊中的反思歷程。此外,以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作品做縱向闡述,旨在更清晰地論述中國文學的發展。
魯迅 ·文學評論 ·11.4萬字
本書是為八年級上《語文》的紀實文學“名著導讀”板塊專門打造的一本教學、學習參考讀物,由語文教學專家蘇立康擔任主編,由在北京語文教育界工作多年的優秀一線教師擔任編寫工作,定位于青少年讀者,以名師領讀的方式賞析、閱讀紅色經典《紅星照耀中國》。書中內容緊貼語文課程大綱要求,從學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入手,包含對《紅星照耀中國》的專業解讀、思維導圖、考點精練、知識拓展、經典摘抄等,既能幫助青少年讀者學習理解原著,又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較高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蘇立康主編 ·紀實文學 ·7.7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所作的自傳體散文,原書六卷,其二已佚,今僅存四卷。作者以純美的文字,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經歷,內容樸實無華,真切動人。沈復與妻子陳蕓琴瑟相和、伉儷情深,兩人詩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靈自由的人生態度,是浮世生活的詩意寫照;書中所展現的動亂憂患、悲歡離合等浮生況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書“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流傳至今,已成經典。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