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聶魯達以愛情詩著稱,其最著名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被譽為“愛情詩圣經”,迄今銷售已經逾1億冊。本書除全刊《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之外,更將其在全球影響力最大的49首情詩一網打盡。所有愛情都有表達的權利,而當你有話想對深愛的人說,聶魯達的詩自然會為你找到準確而美好的語言。
(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外國詩歌 ·2.6萬字
《培根隨筆全集》由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培根隨筆全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總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國大詩人雪萊曾在他著名的《詩辯》中稱譽道:“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又莊嚴的節(jié)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英)培根 ·外國隨筆 ·14萬字
本書包含蕭紅兩部小說。《生死場》是蕭紅的經典名篇,描寫了九·一八事變前后,哈爾濱近郊一個偏僻村莊發(fā)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間描摹著中國人于生的堅強、于死的掙扎。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時代的大部分作家。《呼蘭河傳》是其自傳體小說,以率真細膩的筆調,再現(xiàn)童年時代東北農村的生活,不設置貫穿全書的線索,也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講述著小鎮(zhèn)上人、事、物的種種。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陰暗面,舊的風俗習慣,也有明亮、清新、美好,鄉(xiāng)土生活的原生態(tài),她在小說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東西,也正是這些東西能更為普遍地喚起讀者共鳴,因而使作品具有更為長久的生命力。
蕭紅 ·名家作品 ·15.6萬字
本書由安徽省作協(xié)主編,收入了2016年新增的省作協(xié)會員的代表作品。主要篇目有《今日的故鄉(xiāng)》《母親的小院》《春天的韭香》等散文及詩歌。內容上均為謳歌偉大祖國和美好生活,表達對親人、故里的熱愛、思念之情的作品。其出版意義主要為促進我省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增強作協(xié)會員文學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李云主編 ·現(xiàn)當代隨筆 ·11.3萬字
《卡利古拉》包括加繆戲劇作品和加繆論戲劇兩部分。加繆戲劇作品中包括《卡利古拉》、《誤會》、《戒嚴》、《正義者》、《阿斯圖里亞斯起義》五部作品。《卡利古拉》是加繆對人類存在課題一次非常猛烈的撞擊。
(法)加繆 ·戲劇 ·17萬字
本書包括了林徽因文學作品中的小說、散文、詩歌和書信。林徽因兼詩人與建筑學家于一身,本來就是林徽因個人的文化特征。《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盡可能地收集了她的書信,盡管遠不完全,卻也涵蓋了她從留學時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純粹的私信,極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學、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這一切都交織在一起的社會生活中的心路歷程,有血有肉有淚地反映了那一段歷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寫的時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動,不僅字跡潦草,甚至有點語無倫次。對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個時代和文化的人來說,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
林徽因 ·文集 ·11.3萬字
《人性的弱點》20世紀最偉大心靈導師戴爾·卡耐基生前巨作,暢銷全球的人際關系與溝通社交教程。該書1936年出版后,立即風靡全球,被譯成58種文字,累計銷量超過100000000冊。在過去80年里,《人性的弱點》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其中不乏商政要員,甚至幾位美國總統(tǒng)。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投資大亨沃倫·巴菲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米老鼠之父迪士尼、酒店業(yè)巨子希爾頓、商業(yè)奇才馬云等世界頂尖人物都閱讀、受益并強烈推薦過此書。
(美)戴爾·卡耐基 ·名家作品 ·12.7萬字
《我的阿貓阿狗朋友》記述了人們與貓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實曲折故事,以紀念那些給我們帶來快樂、愛、啟迪的沉默而真誠的動物朋友。內容豐富多彩,分為三輯,或來去匆匆,傳奇一生;或樂趣融融,溫馨美好;或生命感動,發(fā)人深省。《我的阿貓阿狗朋友》將人對動物的態(tài)度視為拷問靈魂、提升生命的一個尺度,號召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李子遲 ·紀實文學 ·15.4萬字
深夜夢回的枕上,我常聞到一種飄浮的清香,不是冷艷的梅香,不是清馨的蘭香,不是金爐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來自何處,去至何方?它們伴著皎月游云而來,隨著冷風凄雨而來,無可比擬,凄迷輾轉之中,認它為一縷愁絲,認它為幾束戀感,是這般悲壯而纏綿。世界既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石評梅原著 蕭楓編 ·名家作品 ·18.1萬字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書收錄的都是朱自清最為經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輯:人生·追憶似水年華”收錄的是朱自清經典寫人、敘事散文,其中不乏《背影》《阿河》這樣的經典名篇;“第二輯:游思·荷塘月色”收錄的大部分是寫景抒情散文,例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洞骸贰洞掖摇贰逗商猎律罚弧暗谌嫞弘s論·讀書與做人”收錄的是作者的雜文名篇,極具啟發(fā)意義;“第四輯:旅歐·歐洲雜記”收錄的是作者旅歐游記,既是游記,又是散文,情之所至,感人至深,篇篇經典。
朱自清 ·名家作品 ·16.4萬字
《宗璞散文》收錄宗璞散文代表作48篇,共分四輯。第一輯“湖光塔影”,收錄作者游山逛水和燕園風光相關文章;第二輯“二十四番花信”,收錄作者歌詠花木、感嘆時序相關文章;第三輯“云在青天”,主要收錄作者的風廬往事;第四輯“鐵蕭聲幽”,主要追憶父母、兄弟和已逝的作家。無論是寫景、詠物,還是記事、懷人,宗璞筆下的文字都顯得含蓄雋永而不失廣闊厚重。
宗璞 ·現(xiàn)當代隨筆 ·10.2萬字
這部輝煌的詩劇歷經六十年創(chuàng)作而成,是歌德一生藝術心血的結晶。他為人類不朽的追求精神,譜寫了一曲澎湃的贊歌。主人公浮士德是個不甘于現(xiàn)狀的學者,他厭倦了知識,此時魔鬼出現(xiàn),引誘他出賣自己的靈魂,于是他可以得到所有塵世的體驗。為追求真理,他歷盡艱險,走遍了人類追尋過的路程,也經常失敗和沉淪,但他沒有放棄尋找,最終獲得了救贖。
(德)歌德 ·外國詩歌 ·18.2萬字
宋品仲,男,1962年生于河北省香河縣,漢族。先后畢業(yè)于廊坊師范學校、廊坊市委黨校、河北大學。曾在小學、中學任教,后在鄉(xiāng)鎮(zhèn)、縣城街道辦事處任職,目前在香河縣城區(qū)管理綜合執(zhí)法局工作。詩歌作品曾在《廊坊都市報》《北方文學》等多家媒體刊發(fā)。這本《晚秋》收錄了由其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
宋品仲 ·現(xiàn)當代詩 ·1.4萬字
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收入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范愛農》等代表性作品,文筆深沉雋永,比較完整地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書中不僅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將作者對人生、對時勢的感悟融入回憶中,既有溫情與童趣,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此外,本書特邀請一線名師精心編寫閱讀理解養(yǎng)成指導方案,結合教材要求精心制定閱讀專題,規(guī)劃形式豐富多樣的測評任務,并附以精彩的旁文批注等,全方位拓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魯迅 ·現(xiàn)當代隨筆 ·5.2萬字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后第一版《魯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并力求各冊字數(shù)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chuàng)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后排序。全書總計六百余萬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發(fā)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
魯迅 ·文集 ·19.3萬字
本書是一組對話式的童詩組詩,它起源于詩人藍藍回望童年和故鄉(xiāng)時,“對時間流逝的悲傷和詩歌的信賴”。全詩由62首組詩組成,以“我”和“毛毛”兩個女孩男孩的視角,串聯(lián)起如風如花般的鄉(xiāng)野少年相伴成長的點點滴滴。這里有一往無前的天真無邪,有貼近大地的質樸生活,有童真童趣的游戲精神,更有小小的心靈對世界的好奇、對生命中苦難的共情、對離別和死亡的傷痛。這組作品,將童年、兒童放在了更廣闊的歷史與人生舞臺,是一部詩歌寫就的童年之書、時間之書、愛之書。
藍藍 ·現(xiàn)當代詩 ·1.4萬字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歲就患上肺癌”,保羅·卡拉尼什(PaulKalanithi)是其中之一。當你讀到這本書時,他已經不在人世。過去的他,畢業(yè)于斯坦福、劍橋和耶魯醫(yī)學院,是經過多年艱苦訓練、醫(yī)術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經外科醫(yī)生;現(xiàn)在的他,是肺部布滿腫瘤、日漸虛弱,需要定期化療的患者。當生命的盡頭突然來臨,當他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靈魂,他開始以醫(yī)生與患者的雙重身份,回顧與記錄自己的一生,探討醫(yī)學與倫理,親情與愛情,以及人到底為何值得一活。當軀體逐漸衰竭,靈魂卻日益堅韌。在走向生命終點的路上,保羅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未來,也給出了對生命的終極回答——“我無法前行。我仍將前行。”
(美)保羅·卡拉尼什 ·紀實文學 ·10.2萬字
《莎樂美》是王爾德根據(jù)圣經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講述了猶太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施洗者約翰的故事。劇中的莎樂美向約翰求愛而遭拒絕,發(fā)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約翰的頭。兩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繪畫、雕塑、文學、戲劇、歌舞、電影等多個領域,成為無數(shù)藝術家的靈感焦點。諸位大師通過莎樂美,傳遞他們對人性的理解。王爾德塑造的莎樂美,將她的愛與恨交織在故事里,充滿了神秘與誘惑,賦予了這個形象新的內涵。
(英)王爾德 ·戲劇 ·2.3萬字
女性主義文學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知名女性主義學者、《閣樓上的瘋女人》作者之一蘇珊·古巴作2萬字導讀。《一間自己的房間》基于伍爾夫1928年在劍橋大學所做的兩次演講。1929年,伍爾夫將兩次演講合一,以《女性與小說》為題,發(fā)表在美國雜志《論壇》上。后以《一間自己的房間》為名出版成書,引發(fā)轟動。“房間”風格詼諧幽默,古靈精怪,旁征博引,以犀利的言辭拷問法制史、社會史中對“女性”這一第二性別的不公與壓迫,擲地有聲地提出經濟基礎、獨立空間對女性心智自由的重要性。對“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這一觀點亦有精彩論述。伍爾夫鼓勵女性打破頭腦中的樊籠,勇敢走向外部世界,培養(yǎng)自由的習性,盡情去創(chuàng)造。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外國隨筆 ·12.6萬字
沒有工作、沒有住處、沒有錢,默默忍耐,孤獨死去。帶你走進日本景氣下行時代的“三十代”,NHK的記者滿懷社會責任感,一探由于各種原因墜入社會底層的日本青年的現(xiàn)狀和內心世界。39歲孤獨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簽紙上只寫著三個字:“幫幫我。”這是一封永遠無法寄出的求救信。30多歲,正值壯年,卻失去了工作。滑入社會底層的“三十代”青年們,無法發(fā)出求助的聲音。社會普遍將他們的失敗歸結于個人不夠努力,讓他們“不要嬌氣”。NHK現(xiàn)代特寫節(jié)目錄制組直面“三十代”群體的生存現(xiàn)狀,系列節(jié)目反響驚人。在“自我責任”的名義下沉默著的孤寂身影,引發(fā)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鳴。“三十不立”,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日)NHK現(xiàn)代特寫節(jié)目錄制組編著 ·紀實文學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